本周,国内外汽车行业有哪些大事发生?
问界超理想,多家车企1月销量成绩单出炉
2月1日,多家新能源车企相继公布了2024年1月的销量和交付数据。总体来看,这些企业在销量方面均取得了相对稳定的成绩。
比亚迪1月共销售新车201493辆,其中乘用车销售201019辆,同比增长33.9%。理想汽车1月新车交付数量达到31165辆,同比增长105.8%。小鹏汽车1月共交付8250辆新车,同比增长58%。蔚来汽车1月共交付新车10055辆,同比增长18.2%。AITO问界全系1月交付32973辆新车,环比增长34.76%,首次夺得中国市场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极氪汽车1月交付新车12537台,同比增长302%。哪吒汽车1月共交付10032辆新车,其中海外销量为2821辆。零跑汽车1月总共交付12277辆新车。还有其他企业也陆续公布了1月销量情况。
盖世点评:大部分车企在新能源汽车交付量上都实现同比增长,但是整体增速放缓。
沃尔沃汽车计划停止向极星提供融资,股价大涨26%
2月1日,盖世汽车获悉,沃尔沃汽车表示,该公司正在评估其在极星汽车(Polestar)的股权调整,将不再向极星提供进一步的资金,并可能将股份分配给其他股东,沃尔沃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将成为极星重要的新股东。
图片来源:极星
在宣布将停止向子公司极星(Polestar Automotive)提供资金后,沃尔沃汽车股价于2月1日大涨超过26%。根据伦敦证券交易所(简称LSEG)的数据,沃尔沃宣布可能将极星的管理权移交给中国吉利控股公司,后者持有极星78.65%的股份。
盖世点评:股价是最有力的证明,沃尔沃也需要专注于自身的发展。
预计上半年上市 小米SU7现已开始批量生产
日前,有媒体获悉,小米SU7已于1月22日开始批量生产。按计划,3月份产量有望达到4000台左右,4月底进行产能爬坡,6月起实行两班倒生产,2024年计划量产约7万台。
其实,在去年12月28日的小米技术发布会上,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就曾提到:小米汽车已经在小规模量产,但还需要再等几个月,进行大量的验证才能正式发布上市。小米SU7有望于2024年上半年上市。
图片来源:小米汽车
盖世点评:新消息的到来,将小米SU7量产节奏标上了明确的时间点。
英飞凌与本田签署谅解备忘录 在汽车半导体领域展开合作
2月1日,英飞凌和本田汽车签署谅解备忘录以建立战略合作。本田选择英飞凌作为半导体合作伙伴,两家公司还同意继续就供应稳定性进行讨论。英飞凌将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领域为本田提供技术支持。
盖世点评:类似英飞凌与本田的战略合作模式已渐成主流趋势,这不仅对提升供应链的稳定性有着重要意义,也说明芯片在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等领域地位越发重要。
奇瑞回应“与华为不和”:正全力推进智界S7交付
日前,针对近期关于智界S7的相关舆论,奇瑞新闻发言人金弋波今日回应称:网上传言并不属实,双方合作顺利,高管离职也并非因为合作项目的原因。金弋波表示,为了给用户提供最好的产品和服务,奇瑞与华为正在全力推进智界S7生产交付工作,已投入更多的资源,并将继续深化合作,持续为消费者带来具有卓越驾驶体验和领先智能化水平的智慧出行产品。
图片来源:鸿蒙智行
此前,一份疑似奇瑞内部聊天记录的截图在互联网上流传。在此截图中,一位疑似奇瑞员工的网友透露,“(华为)不舍得开放最基本的软件刷写版本,导致了不能让用流水线上的工人刷写软件,导致交车延期”“一直努力推进跟华为合作的领导,直接引咎辞职了。”
盖世点评:智界S7订单数没有持续公开,也是舆论升级的重要原因。
采埃孚中国获得上海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2月2日,盖世汽车获悉,采埃孚中国获得集团首张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成为首个获得上海L4级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外资零部件企业。未来,采埃孚将在上海市政府的监督与指导下,在指定区域开展自动驾驶公开道路测试。
图片来源:采埃孚
根据《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管理办法》的要求,企业需先完成自动驾驶功能测试和专家评审后方能获得牌照,其后可在开放道路实测。
盖世点评:成为首家获得L4级牌照的外资零部件企业,是对采埃孚自动驾驶技术的充分证明和对本土团队研发与创新能力的认可。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2/4I70382002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