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晓莺说 > 中国汽车新产业集群系列城市篇|常州,势起
发送
中国汽车新产业集群系列城市篇|常州,势起
盖世汽车 周晓莺苗雨竹 2023-09-24 08:41:54

中国有很多因某个产业而闻名天下的城市,如“世界小商品之都”义乌、“互联网之都”杭州、“制造业之都”苏州等,一个产业改变一个城市命运的故事,在持续不断的上演。

最近两年,随着国内新能源产业的迅速崛起,“新能源之都”的头衔之争也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在与一众一线、超一线城市的竞争中,苏南地区的小城常州异军突起,成为“新能源之都”的有力争夺者。

常州:把定位,干成了地位

常州是苏锡常都市圈的一员,是区域内重点发展的城市,但受制于城市能级和本地市场的局限性,此前多年,常州的经济总量提速并不快,在江苏省内,也只算是中游水平。

常州能够起势,离不开在新能源赛道上的长期布局。

2009年的“十城千辆”工程,被看做是国内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里程碑时刻。常州虽然没有进入到此工程中,但当地政府前瞻性的预判到了新能源产业的“风口”,开始“放长线钓大鱼”。十数年间,培育本地明星企业、吸引外部龙头企业,紧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从零起步,靠整车和动力电池两条腿走路,持续的强链补链延链,常州打造了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完整生态。

最近两年,伴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井喷,常州布局了十余年的新能源产业,也进入了集中爆发期。

2022年常州的生产总值达到9550.1亿元,距离“万亿俱乐部”只差一步之遥,新能源相关产业贡献了一半以上的产值,超过5000亿元。这其中,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三大产业,在2022年同比增长96.5%,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102.2%。2022年,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超34万辆,占江苏省的一半。动力电池产量108.5GWh,排名全国前二。

《2022胡润中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城市榜》中,常州排名第五,是前十名中唯一的二线城市,也是唯一一个年度GDP尚不足万亿元的城市。新能源产业对常州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分城市看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常州堪称是国内新能源浪潮中,最成功的受益城市。胡润有过这样的点评,中国新能源产业看华东,华东新能源产业看江苏,而江苏新能源产业看常州。

常州,一朝起势天下知。

进入2023年之后,常州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凸显。按照官方公布的信息,目前常州的动力电池产能已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游企业数量超过 3400 家,双双位居全国首位。整车方面,2023年上半年,常州新能源车产量突破27万辆,占江苏省新能源车总产量的66.9%。换言之,江苏下线的10辆新能源汽车中,接近7辆都是常州造。

为什么是常州?

没有一蹴而就,唯有厚积薄发。在常州新能源产业集群形成的过程中,政策上的扶持、雄厚的工业基础、关键链主企业的虹吸效应等,都是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的底气所在。

1、政策的扶持。

2010年发布的《常州市振兴五大产业行动计划实施细则》中,就强调了要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中,常州的目标是要打造成为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的新能源发展新高地。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常州规划了每年安排100亿政策性资金、5年带动8000亿元以上社会资本的“大手笔”,以推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

此外,常州近年来一直在营造相对宽松的营商环境。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是常州能够吸引众多优质项目的关键,优化审批流程,缩短申报时限,最大限度的激发了市场主体的活力。据了解,2023年上半年,常州重大项目年度投资完成率接近70%。

常州没有985和211高校,也缺少国家级科研院所,在人才梯队建设方面,有着明显的短板。然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比拼的就是科技创新能力,常州是如何聚拢人才的呢?早在十年期,常州就开启了“龙城英才”计划,与名城、名校合作,走出了独具风格的人才培育之道。例如常州的人才公寓“建管服”模式,就入选了住建部可复制可推广清单。

2023年开年,常州召开了新能源之都建设推进大会,正式发布了《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通过十条新举措,要力争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产业规模超万亿元,到2035年产业规模要在2025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2、工业基础的支撑。

常州市是近代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之一,还有过“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的过往,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内率先崛起的“工业明星城市”。

常州工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工业中类中,常州有19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常州有600个。高度完备的工业产业体系,助力常州迅速聚拢起了一大批新能源相关企业。

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常州不仅拥有理想汽车、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总部型企业,比亚迪、宁德时代、贝特瑞、星源材质、新纶新材、科达利等国内超 70% 的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也均在常州设立制造基地和研发机构。另外SK等一批海外企业也已经在常州落地布局。

常州的新能源产业链完整度达94%,居全国首位,雄厚的工业基础、完善的产业布局,不仅带动了常州的产业结构调整,也显著提升改了常州的产业竞争力。

3、链主企业的带动。

早在十多年前,常州就开始布局光伏发电、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培育了一批本地的明星企业,最近几年又先后引进了多家新能源领域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链主效应,吸引了更多的配套企业扎根常州,加速了常州新能源产业链的聚集。

将总部从洛阳迁移到了常州的中创新航;从长城汽车独立出来的蜂巢能源,总部没有选择河北保定,而是建在了常州;宁德时代先后在常州成立的江苏时代和时代上汽等子公司;再加上南有“理想”,北有“梦想” 的新能源整车产业布局,常州在新能源赛道竞速的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溧阳、金坛、武进、新北四个集聚片区,天宁、钟楼、常州经开区多点开花、链式发展”的新态势。

以溧阳为例,依托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链主企业,溧阳这个原本关注度并不高的县级市,迅速成为了苏南地区的新能源重镇。溧阳目前已经集聚80多家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涵盖正负极材料、电池隔膜、电解液、结构件、锂电设备、充电桩等产业,2022年的动力电池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同比增长126.6%。

成绩是显著的,但常州在成为新能源之都的进程中,也有自己的一些短板。上文提到的人才短板之外,盖世汽车认为,主要还有以下几点。

其一由于电池技术的迭代创新速度较快,常州在电池产业链的地位并不稳定;

其二常州本地的新能源整车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后续发展的进一步带动作用究竟有多大,还有待观察;

其三常州在新能源产品研发以及智能网联产业链布局等重技术投入的领域,还有不少待完善的细节。新能源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确实不少,但大部分都集中在生产、制造环节,在真正核心的研发环节上,常州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总体而言,常州没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在人才培育方面也没有先天优势,能够进入到国内新能源产业的第一阵营,靠的是相关部门合理的产业规划、一揽子的鼓励政策、百余年间积累的工业基础和逐步形成的产业集群效应。这是常州走出的特色模式,更重要的,这不是一个单一的“励志故事”,而是可复制的“物尽其用”,对中国大多数正在没落的老工业城市而言,常州模式,是可以被复制的成功经验。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