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5日-7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的第13届中国汽车论坛在上海嘉定举办。本届论坛以“新时代 新使命 新动能——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主题,设置“1场闭门峰会+1个大会论坛+16个主题论坛+N场发布”共18场会议及若干发布、展示、推广等活动,旨在凝聚各方力量,形成发展共识,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汽车行业的智慧和力量。其中,在7月6日下午举办的“主题论坛二:战略指引 创新融合”上,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CEO王瑞发表精彩演讲。以下内容为现场演讲实录:
上海友道智途科技有限公司,大家可能比较陌生,我们是上汽孵化的自动驾驶科创公司。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给我的这个题目很大啊!尤其刚刚听了赵老师和其他几位专家风趣幽默、数据详实的演讲,我尽量多讲一些我们的实践,讲讲我们专注的商用车L4自动驾驶这个行业,尤其是我们中国的实践。
智能网联车,这是2017年工信部的定义。网联车0-5个级别,我今天主要讲2、3、4。
L2,行业现在是蓬勃发展的,装机率非常高,可以看到30%这是去年的数据。欧盟乘用车如果要做到五星,必须标配L2,中国商用营运车辆也必须要标配,因此L2的装机率会快速增加,很快会到50%、60%甚至80%左右,因为L2会大大提升车辆的主动安全能力,比如AEB(主动刹车),这个功能在关键的时候能救命,L2会是一个很大的市场。
L3现在各大主机厂都在做,这是我们上汽自己的,智己汽车。从技术和实车体验来看,很多车都具备了很高的水准。进一步的批量推广方面,我比较同意赵老师的观点,L3这一阶段重点突破的是第一是高速公路辅助驾驶;第二是泊车。以后大家来了,上来就开会,车自己去找泊位,自己停车。走的时候,发个消息,车就又自动开到楼下了。这是L3给大家带来的便利,是给行业带来革命。L3的突破,最主要是期待于政策的放开,工信部和公安部去年11月份发布了政策,会支持L3的准入和上正式牌,L3很快会蓬勃发展。
L4,现在主要有乘用车的Robotaxi和商用车特定场景无人卡车。我们友道智途主要就是做商用车特定场景的L4。
商用车L4的发展目前处于1-10的小规模拓展阶段。自动驾驶发展大致分了5个阶段,2004年之前这是大学老师们的课题,是科学研究阶段,当时主要的代表应该在加州沙漠里面无人车的比赛,每年都轰轰烈烈,出了一堆牛人。2004年以后,国内外很多科技公司脱颖而出,资本市场也非常推崇,这个阶段大家做了很多技术落地的尝试,把智驾的技术和车结合,在全世界各个地方,比如加州、北京、上海、深圳等等地方进行了示范运营。当时好几次的活动在业界都非常震撼,现在还记忆犹新。
经过了十几年的技术探索,现在略微有点回落。很多行业的发展都有波峰波谷,目前自动驾驶行业在蓄势,大家都在探索商业化落地的可能性。非常赞同刚才几位嘉宾的观点,商业化最主要的就是成本有优势,要有规模效应,然后才能批量化规模应用,并且让产业链上的所有人都有价值。技术研发期,大家可以拿点钱出来做样板,真正商业化就是要给每个人创造价值。现在在一些特定场景,比如商用车L4场景,已经到了1-10的小规模商业化落地的阶段。预计5年后,整个行业会进入大规模的商用推广阶段。
去年还不是今年年初,英韦达的黄教父在线上做了一个演讲,很多人分析说演讲的不是真人是机器人。现在机器人是到了马上爆发的前沿了。下一次论坛可能在这儿演讲的嘉宾都不是真人,是机器人了。
自动驾驶行业最近有些回落,但是从政策方面来讲,都是利好的。我前两天碰到政府领导,他说支持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政策近期陆续都出台了。二十大强调,突出强调了要发展的智能网联车,发展交通强国。中国智能网联的基础很好,民众拥抱科技创新的氛围更好,所以在中国发展智能网联车的土壤应该是全球最好的。去年11月份,工信部和公安部联手发布了准入法规,明确了自动驾驶车的准入和上牌。也就是现在自动驾驶车是可以上目录,可以上正式牌。当然。首批的申报厂家和城市还正在审批中,我们友道智途有望会是第一批。
今年2月7号,上海也正式发布了在浦东区域允许无驾驶人自动驾驶的地方法规。按照现在的交通法规,在社会道路开车时手是不能脱开方向盘的,更不要谈无人驾驶。现在试点地区地方法规的出台,就从法律上支持无人驾驶试点了。我们也在6月份获得了浦东第一批的无驾驶员的牌照。9月30号之后欢迎大家到东海大桥体验,那个时候我们会有八九十辆L4智能重卡车队,每天24小时的常态化运营。
去年进博会,我们非常荣幸的领取了全国首张智能网联示范运营牌照。不是什么车都能进行商业化运营,载人要有运营许可,载货也要有货运证。示范运营牌照就是我们智能重卡的道路运输许可证。所有阻碍自动驾驶行业发展的政策可以说都发布了,后面行业的发展速度就依靠我们在座同行们一起努力了。
友道智途深耕的商用车自动驾驶行业,我们认为:商用车场景更加有紧迫性,一是要提升道路安全,二是缺人,现在国家的人口红利肉眼可见的减弱,尤其是北上广这些大城市,人口短缺问题对于很多行业迫于眉睫,尤其是运输业。
另外国家双碳政策也会促进商用车行业的快速升级迭代,现在很多钢铁厂如果要满负荷生产,所有的进厂的车必须是电动车。因此港口、矿山换新能源汽车的紧迫性非常足,这对于我们是利好。我们有机会在客户换购新能源车辆时,再进一步, 选用我们的自动驾驶新能源车。
自动驾驶传感器的性价比提升速度快过了摩尔定律,我们首席科学家讲,十几年前一个32线的激光雷达价值一百万美金,现在固态128线激光雷达只有三五百美金,而且还会快速下降。对于自动驾驶最大瓶颈之一成本问题,在商用车领域已经不是很大问题了。对于商用车来讲,自动驾驶主要是要做到“减人”,A照司机年薪20万,省下的人工费很容易弥补自动驾驶传感器增加的成本。但乘用车可能还需要一点时间,让大家拿出5万、8万的选配自动驾驶套件目前有点困难,但是如果只需要增加五六千块的时候我认为选装比例就会非常大了。
商用车领域很多场景都有落地,我们列了6个。
后面讲我比较擅长的友道智途的实践,我们是2019年开始在东海大桥做L4自动驾驶,友道智途是上汽孵化的科创公司,我们是自动驾驶的开拓者,商业运营的先行者,港口自动驾驶的引领者。肯定很多人觉得吹牛,这是有数据的,我们做了全国或者是全球最长的自动驾驶商业运营的里程,六百多万公里,我们运了22万箱的集装箱,我们也是全国第一家在社会道路东海大桥道路上进行无人驾驶企业。
2013年上汽开始做自动驾驶,2019年我们商用车就上了东海大桥,一直到现在,4年多,从一年运2万箱、4万箱、10万箱,今年的20万箱,到明年我们会形成100万箱的自动驾驶运输能力。
讲了这么多,看看我们实际做的。这是东海大桥实际运营的视频,从临港的堆场开出,自动过闸机,大桥上根据周边情况自动跟车、变道等等。上港的吞吐量连续13年全球第一,去年是4730万辆,一半在外高桥,一般在洋山,洋山上面一半是通过大桥,大致1100万T。一般一个车运2T,这样过大桥车辆差不多就是500多万,将近600万次,也就是说,一天两万多辆车,大桥通行非常繁忙。
这是进了洋山自动码头里面,我们的车会自动倒车。65秒以内,百分之百的一把倒进,人需要两三把才能倒进。因为洋山场地有限,里面的车位很窄,停好车一边只有7.5CM,十几米长铰接的挂车,空载、半载、满载,运动轨迹相差很大,但是我们都能一把倒进。
这是L4真无人,现在我们正在冲刺,去年做到东海大桥上5车编组中间3辆无人,目前正在冲刺9月30日开始做到临港集疏运中心-东海大桥-洋山四期全链路单车无人。
这是国家级的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交通部都是,为什么是这样呢?上海港十几年前超越新加坡,成为全球第一大港,这是有非常大的战略意义的,从此东北亚的航运中心就从新加坡转移到了中国。新加坡现在正在造新港口。听说他们吞吐量会超越上港。现在上港也开始了新的一波码头建设,第一个是在洋山的北片区造新的码头,另外就是外高桥区域沿着长江口也在造码头,吞吐量会做到6000多万T。从现在的4000多万做到6000多万里面一个很大的瓶颈是这座东海大桥。大桥2004、2005年建好,现在已经是超负荷通勤了,未来新码头建好之后,如果大桥交通管理没有改变,这个桥估计会挤的水泄不通。一个方案是造座新的大桥,后来被否定了,太贵、时间太长。最后决策方案是依靠自动驾驶车队做一个新的集疏运体系。以后外部车辆不上洋山岛,在临港这边的前置堆港装卸箱。前置堆场到洋山码头之间,这30多公里,就靠自动驾驶车队按照船的运营时间有序的及时运货,这样就有效的解决洋山港堆场的堆存问题和大桥通行的瓶颈,这是国家战略。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产品,AIV,完全没有驾驶室的平板,这辆车20吨,但可以运70吨的集装箱,这可以说是码头里面的利器。可以看到这辆车可以前向、后向行驶甚至蟹行,可以跟大车、小车、叉车混型,依靠高精地图,单车的智能,自主规划决策,全箱区全场景运营。
我们现在在上港等全国8个码头实地运营。尤其是在上港外高桥4期现在跑的规模很大也非常流畅。它可以做到7×24H不间断作业,前段时间我出差回上海,上海大暴雨飞机取消了,但是车还在暴雨之中稳定运营。它可以解决码头用工难的问题,解决现在新一代年轻司机不够吃苦耐劳的问题,它比人吃苦耐劳。
码头里面吊机吊运集装箱,位置要求非常高,我们可以做到3-5mm的精准定位和精准停车。
最后我们友道智途还在关注一个场景就是矿山,矿山自动驾驶的紧迫性非常高,很多的矿山都出台了2025年作业面无人的目标。矿山有两种,一种是井工矿,向地下挖。现在井工矿几乎都是无人的,全部是远程控制自动化作业。露天的矿山人还挺多的,基本上大的矿几百台车,小的矿几十台车。安全生产的压力很大。这种场景下自动驾驶要求不算难,刚需很大。我们友道智途也会在这里深耕。
最后一张,做了点模糊处理,这些是我们已经落地的场景。我们现在落地的有集装箱码头、散货码头、大的物流园、钢铁厂等等。自动驾驶不是可望不可及,自动驾驶已经到了眼前,未来几年里面一定会影响大家的生活的。现在打电话找一个客服投诉,几乎都是机器人接,现在客服都被机器人替代了。另外很多人家基本都有扫地机器人,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已经嫩替代很多人工了。在很多简单重复的劳动场景,机器也在替代人工,就是我们这种大号的机器人。
我就分享这些,希望我们在这个行业探索的经验能够给大家启发,也希望我们一起努力,加快行业的创新转型,加速开拓一个伟大的行业,谢谢!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7/10I70349049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