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r 1的改革进化,正在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当我们谈到特斯拉、比亚迪的优势,往往离不开他们对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掌握。而不容置疑的是,在如今的新能源汽车时代里,谁掌握了供应链的秘密,谁就能先人一步,突出重围。
技术上,智能化、电气化、网联化、集成化等各种趋势概念的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拉近了零部件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
而对于各大车企而言,与消费者熟知、认可的Tier 1合作,往往能够起到1+1>2的效果。
延锋,全球排名第16,是国内首屈一指的零部件供应商。上海车展期间,其发布了智能座舱概念车XiM23s。通过这种整体产品解决方案的形式,让消费者和市场尽可能看到,延锋对于数字豪华、设计哲学,以及可持续理念等方面的理解。
同样也是在几天前,延锋国际首席技术官、技术中心总经理倪嘉文,以及延锋国际技术中心亚太区设计总监、XiM23s智能座舱造型/体验设计负责人杨帆,再次以智能座舱概念车XiM23s作为引子,与汽车公社等媒体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讨论。
显而易见,如今的汽车市场暗流涌动,汽车价格战的后续影响依旧存在,零部件产业格局也正因此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面对即将到来的诸多不确定性,所有从业者、企业,都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以及寻求新的长期主义。
延锋也是一样。
“这次我们很多外国客户来都希望跟我们谈0.5(Tier0.5)的模式。现在的发展趋势,零部件想分都分不开了。”回想到上海车展的情况,倪嘉文简明扼要地提到如今零部件市场上正在发生的变化:“原先用于座椅的电机、骨架都可以单独采购,但现在越来越集成。”
零部件集成化发展是大趋势,但这种变化除了技术迭代创新之外,更需要车企、零部件供应商等各个产业链的参与者,共同推动。
而站在延锋的角度,当产品功能化的概念,逐渐渗透到座舱内部的方方面面,如何协调好各个部门、各个公司的协同合作,进而形成有效的市场“战斗力”,便是深化改革的第一步。
据了解,随着产业趋势的变化,延锋经过长时间的行业市场经验积累,如今已然形成了汽车内饰、汽车座椅、汽车外饰、座舱电子、被动安全,以及智能产品6大产品类别。
也正是因为这种先知先觉、紧随时代趋势的多产品线布局,延锋才能一步步成长为如今的庞然大物。
“我们从开发、启动,到投产的流程是非常复杂的。产品冻结、数据冻结、样品制造、供应商定点所有流程都要在一起。为此,我们也把实验室整合在一起。我们本来有五个实验室,现在这五个实验室是共用的,效率提升了,协同也更快了。”
在延锋看来,新时代所带来的产业变化,需要更加紧密的协同合作,才能提高效率,进而满足车企以及消费者本身的需求。但与此同时,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还有,零部件供应商会与车企争夺灵魂吗?
不得不承认,在曾经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中,技术创新多由Tier 1们所掌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毫不夸张地说,零部件供应商们就是汽车行业背后的无冕之王,甚至掌控着整个汽车市场的发展走向。
但如今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异军突起,所带来的变化更是由内及外。与所有车企口中所喊的电动化转型类似,零部件供应商们想要继续在这样的市场中立足,也必须推动电气化、智能化变革。
“我们不重复做额外的设计,我们尽可能借用ADAS的成果。比如当车辆发生碰撞时,ADAS会启动刹车,启动刹车时,系统就同步启动座椅安全带了,这个技术今天完全能做到。”
当被问及主机厂自研智能驾驶,及其他智能化功能时,倪嘉文表明了延锋的立场——做自己能做的事,然后把事情做好。
事实上,整车厂也好,像延锋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也罢,都需要时刻保持创新思维,以产品功能普适为目的,进行技术迭代、零部件创新,甚至是组织架构的改变。而在这些方面,延锋正在做出应有的布局。
只不过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关于行业普遍认可的“软件定义汽车”,倪嘉文却提出了不同看法。
“都说软件定义汽车,我觉得有点片面。汽车是被拿来使用的,软件和硬件都是一种手段,实现的是使用场景。软件和硬件都是要兼具的手段,而不是独有的,光有软件没用。”
在倪嘉文看来,软硬件一体化,才是未来正确的发展方向,而且还进一步笃定道:“软件和硬件,没有孰重孰轻,将来是相辅相成。”
平心而论,软件定义汽车的好处自然不在少数,比如通过软件OTA升级,带来更多后续功能的体验。但硬币的另一面,如果没有硬件方面的强力支撑,软件定义汽车无异于“无根之萍”,无从谈起。
退一步讲,以“豪华”2字为例,汽车产品的豪华感,不仅仅依靠软件实现,还涉及基础材料的包裹、设计理念,以及其它硬件的衬托。所以,从需求的角度出发,“冰箱彩电大沙发”也是豪华的一种。
“延锋的能力就是在于整合这些东西,把冰箱彩电大沙发做到车规级是我们的能力。你说这些配置需不需要?怎么说呢?也不会有很大的需求,但有场景在,肯定也有一定的市场。”
面对消费者需求多元化的趋势,像延锋这样的零部件供应商们,就更需要大限度地接触消费者,以清晰明确市场的需求,进而提供符合时代潮流的产品。
毫无疑问,现在的市场上,依旧存着许多问题,需要时间去解答:新能源汽车时代里,零部件供应商究竟在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未来的合作模式,是否会发生改变?所谓的供应链体系重建,怎么样了?
总有人风雨兼程,给予答案。未来不远,拭目以待。
【注意:文章版权归属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私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需转载请联系官方微信号:汽车公社】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5/17I70341745C6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