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江汽集团乘用车新标揭幕暨全新品牌战略发布会前一日,公众号“思皓乘用车”更名了,改为“江淮乘用车”。可见,借不到大众的东风后,江汽集团决定自我奋进了。
江汽集团在低调许久后,于4月12日举行了大型发布会,大手笔地邀请全国300余家媒体。这场历时两小时的发布会,江汽集团带来了乘用车新标、全新品牌江淮钇为、DI平台、0热扩散蜂窝电池技术、智能驾驶技术等核心信息。
显然,江汽集团想通过这场发布会,告诉大家要靠自己“继续在乘用车市场拼搏”。
图片来源:江汽集团
基于全新平台打造的全新品牌
“钇为的钇(yǐ)怎么读?”,一场发布会暴露了我的认识浅薄,另还有几个小伙伴有同样的疑问。实在是没想到,江汽集团的全新新能源乘用车品牌以这样另类方式出圈。
据江汽集团介绍,江淮钇为采用全新标识。未来5年,江淮钇为将推出钇为3、钇为X3、钇为5、钇为X5等四款车型,且都是面向A级电动车市场,分别满足增购和首购需求。
图片来源:江汽集团
现场,首款车型钇为3亮相,预计今年二季度上市。根据计划,钇为3未来将推出钠电版车型,但上市时间待定。其余三款车型,钇为X3和钇为X5定位为SUV,钇为5则是智能纯电轿跑。
钇为品牌旗下产品均基于DI平台打造。该平台具备续航800公里,10分钟闪充300公里,车长4米以上等性能指标,在一众竞品中也不逊色。如果有合理的价格支撑,钇为品牌的产品和同级对手相比,有一定竞争力。
0热扩散蜂窝电池技术
钇为品牌采用0热扩散蜂窝电池技术,基于圆柱电芯仿生学设计。据江汽集团介绍,该技术历经4代技术、15万辆车实测。通过热隔绝、电隔离以及热电解耦三大核心技术,研发出系统级电池包热失控解决方案。
其中,热隔绝技术是指每个电芯构建有一个独立空间,当第一个电芯爆炸,该空间也能有效抑制爆炸电芯与其他电芯的热辐射;电隔离应用多项绝缘防护技术,杜绝电芯爆炸时吞出物引发的外短路;热电解耦,热能释放在一端,电连接外短路在另一端,热电互不影响。由此,可尽可能地保障电池不起火。
蜂窝电池,图片来源:江汽集团
与此同时,DI平台实现了九合一电驱动集成,包括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DC/DC、充电机、外放电、高压配电、PTC控制器、超级闪充等九大部件。如此,质量功率密度达5.5千瓦每公斤,功率范围70-150千瓦,与分布式相比,体积、重量、成本都降低30%。
全面提升智能化
智能化是本次发布会的核心宣传点。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为此发表了《以智能领导智能》主题演讲。
当前,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进入下半场,即智能化的竞争。几乎所有车企都在加速向智能汽车赛道靠拢。为不落于人后,江汽集团必须加快转型步伐。江汽集团表示,从全球新布局、智能化平台、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技术、智能化制造五大维度着手,致力成为全球智能汽车领导者。
图片来源:江汽集团
对于全球化布局,江汽集团的计划是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20亿元,将引进超5000人次的智能技术人才。同时,进一步扩大智能汽车生态圈。目前,江汽集团已与大众、蔚来、华为、科大讯飞、地平线等展开合作。
在智能化平台与产品打造方面,江汽集团也在加速。围绕轿车、MPV,江汽集团分别打造DI平台和MUSE共创智电架构。加上已发布的MIS皓学架构,江汽集团基于三大技术,将陆续推出江淮钇为3、江淮瑞风RF8、江淮QX混动等多款新产品。同时还将发力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服务四大领域。
小结
众所周知,江汽集团长期饱受“商强乘弱”的困扰。进入新能源时代,江汽集团的布局稍显落后。
原本,可能还希冀靠着大众,借着大众(安徽)合资新能源项目翻身。未想,这两年新能源市场发展迅猛,以比亚迪、特斯拉为代表的头部格局初显,大众等合资品牌反而被边缘化。数据显示,国产品牌占据新能源市场超八成份额,合资仅占5%左右。
大众(安徽)项目因迟迟未落地,热度早已不再。叠加大众在新能源市场的不佳表现,以及江汽集团未掌握话语权,大众(安徽)项目短时间内难以成为江汽集团乘用车业务的助力。从思皓乘用车惨淡的市场表现,已可窥知一二。
江汽集团主攻A级新能源市场面临的难题是,不占先机。
目前,比亚迪在A级新能源市场一家独大,已占据部分消费者心智,而且有云辇、DM超级混动、刀片电池等领先技术支撑。另一边,吉利、长城、广汽等头部国产品牌也在旁虎视眈眈。作为后来者的江汽集团,无论是知名度还是技术积累或是产品力都需再加把劲,必须要打造“爆款”打破僵局。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4/12I70337385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