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全球热潮不断。前不久,成立仅5年,有“越南特斯拉”之称的VinFast宣布启动上市计划,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IPO招股书,计划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
图源:VinFast
据官方消息,VinFast已经获得全球约 6.5 万辆订单,而其两款中大型纯电SUV车型已陆续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交付,新车融合了多重自动驾驶感知传感器,车辆将达到L3级辅助驾驶能力。而在这众多传感器中,盖世汽车了解后发现,作为不可或缺的高精度定位系统,是来源于一家总部在中国无锡的企业——新纳传感。而其提供给VinFast的INS组合定位系统INS401已经获得其4个车型定点并量产出货。
除VinFast外,盖世汽车进一步发现,新纳传感在国内也已斩获领先乘用车企的多个车型定点并实现量产。
那么,作为这么一家在业内低调行事、埋头量产的企业,新纳凭借什么能获得国内外OEM的青睐?日前,新纳传感首席执行官赵阳博士接受了盖世汽车采访,分享了新纳的“前世今生”。
时间拨回10年前,很多人或许还没听说过自动驾驶,但那个时候,由全球微机电系统(MEMS)行业领军人创办的美新半导体公司已经将应用其解决方案的自动驾驶农机开进了美国田间。彼时,作为创始人的赵阳博士深刻地认识到“所有这些东西都将是未来汽车中不可缺少的核心组件”。
厘米级高精定位赋能农机自动驾驶;图源:新纳传感
10年后的今天,随着汽车向“自动驾驶”时代加速迈进,这一极具前瞻性的预见正在变为现实。而赵阳也借此开启了他人生中的第二次创业,成立了新纳传感。
开启二次创业
在新纳传感的企业介绍中有这样一段话“新纳于2017年从美新半导体公司分拆出来。而美新公司则由新纳首席执行官赵阳博士于1999年创立,一直致力于设计和生产先进MEMS传感器,曾是全球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主营MEMS传感器的公司”。
那么,为何选择分拆运营?美新将赋予了新纳哪些能量,二者在业务上又有何区别?
“美新是一个传感器芯片公司,所有东西都是自主做的,包括设备、制程制造、软件算法等等,新纳是从美新剥离出来的,从原则上来说,二者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是类似的,只是做的产品不太一样。”赵阳博士说道。分拆后,美新的产品更多聚焦在消费类电子,新纳则着眼于汽车和工业。
赵阳博士表示,之所以成立新纳,是想集中资源和精力聚焦在产品要求等级更高的汽车和工业。“手机等消费类业务量大单价低,可以快进快出,但是汽车和工业的单价高,系统稳定性要求也高,我们要集中精力去做。”
除了核心技术的传承外,美新赋予新纳的还有一个企业从0到1发展过程中的诸多实战经验。作为两家公司的创始人,赵阳博士坦言,从其个人角度来说,同样的事情再做一遍,以前犯过的错误可以有效避免,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整个流程会更加顺利。
新纳车规级高精定位产品与解决方案;图源:新纳传感
站在美新20多年技术积累的臂膀上,新纳传感从2017年独立至今,凭借着持之以恒的创新,已经开发出了丰富的产品线,包括基于磁阻薄膜的高频率高带宽电流传感器、高性能代码开源惯性测量单元(IMU)、高精度实时动态(RTK)导航系统和厘米级精度定位服务。其高精度定位软硬件一栈式解决方案,具备完整的从模组到系统、从硬件到算法的自研能力,并在乘用车、商用车和精准农业自动驾驶中取得了广泛的量产应用和验证。
赵阳博士指出,新纳现在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后续还将继续投资去开发更多的新产品。
至关重要的惯导系统
在自动驾驶的发展进程中,车规级的高精度定位是L2+到L5级自动驾驶的关键支撑,而高精卫惯组合定位系统(INS)又是实现高精度定位的核心。
结合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国内自动驾驶技术发展至今,大部分量产车只实现了L2及L2+的辅助驾驶,实现L3级功能的仍在少数。
对此,赵阳博士指出,自动驾驶在一个好的环境下实现并不难,难的是在极端环境下怎么做,要做到全气候、全波段,在任意场景下的自动驾驶,现在的技术还远没有到位。
就自动驾驶所需的惯性导航系统而言,当前L2级的自动驾驶对惯导系统的精度需求并不高,一旦到了高阶甚至是完全自动驾驶的时候,就必须有非常高精度的传感器,这一点至关重要。
赵阳博士强调指出:“惯导系统是国家级的战略技术,国与国之间都在拼它的精度,而决定着高精度定位系统性能的是硬件,并非软件。”就像一台电脑,如果硬件不到位,无论用什么软件去优化都达不到理想的速度,所以硬件决定系统,硬件越好,软件各方面的设计就会变得更简单也更可靠。
因此,在高精卫惯组合定位系统(INS)上,新纳采用的策略是:在不断提高当前产品性能表现的同时,加大投入自研下一代IMU芯片。
据了解,IMU是车内唯一不受外界环境影响、在各种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的传感器。尤其当GNSS信号弱并且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受到恶劣天气影响时,IMU将成为车辆定位的最后一道保护伞。
新纳下一代自研芯片;图源:新纳传感
据悉,过去几年,IMU的零偏不稳定性已经改善了近一个数量级,基本能满足目前L2+自动驾驶高精定位要求,而新纳下一代自研IMU芯片性能会大幅度提升,甚至可以匹配到L5级自动驾驶的定位需求。“目前全世界能做IMU MEMS芯片的公司没几家,能够做到如此高性能的芯片目前没有。我们不但自主研发传感器,混合信号处理ASIC,核心算法,还会自主生产半导体传感器芯片,这方面美新有足够强大的经验支持。”赵阳博士自信地说。
在中美科技博弈的大环境下,新纳作为国内有能力设计并制造惯导系统核心芯片的企业,属实难得。面对美国对中国的一些限制政策,赵阳博士指出,新纳要扎根中国市场,一定要采取本地化运作:新纳总部在中国无锡,并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完全具备包括完整的核心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全流程运作能力,目前已完成搭建并进入正常运行;同时,新纳在波士顿、芝加哥和硅谷设有全球研发中心。据介绍,新纳拥有全栈自研能力,覆盖芯片、模组、IMU算法、RTK算法、融合算法等不同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基于全栈自研,新纳惯性导航产品目前累计出货量已超100万件。
技术革新是唯一出路
目前,尽管距离实现L4级甚至L5级的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要走,但是全球发展自动驾驶的大趋势已是毋庸置疑。其中,作为实现自动驾驶关键支撑的车规级高精度定位,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新玩家入局,其中有来自传统的高精定位企业、也有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而来的跨界者,亦有“白手起家”的创业者,均试图在这一新兴市场分得一杯羹。
对于车规级高精度定位赛道的新玩家,赵阳博士直言,“要保证盈利活下来,唯一的出路就是技术革新。” 因为车规级的产品对性能和规格的要求会更严苛,由此会带来产品成本的增加。
他还表示,与众多看到自动驾驶对高精度定位的需求进而布局的企业不同,新纳早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跟进了。“我们产品做出来的时候,都在市场需求之前,因为我们很清楚物理的需求(也就是自然定律),如同人走路一样,一辆自动驾驶的车需要惯性导航来帮助其获得平衡能力。”
作为北大物理系高才生、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物理和电子工程并师从诺奖得主崔琦教授获电子工程博士学位的赵阳还对技术有着极致的追求。“我从来不做‘me too’的产品,每一套产品都是别人没做过的,20年前我们研发出了惯导系统的单片集成,直到今天,我们还是全世界唯一一个单片集成的公司。”
新纳高精定位产品方案;图源:新纳传感
实际上,在新纳的业务版图中,除了车载高精定位业务外,其在工程机械、精准农业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布局,且都有着不错的增长前景,因为自动化和无人化已不可逆转。
不过,未来车载业务将占据新纳2/3的体量,这是因为新纳所面对的不仅仅是自动驾驶,还有EV这个大市场。赵阳博士表示:“对于这两大市场,我们能提供两种完全不一样的技术,一个是驾驶定位导航系统,另一个是涉及到电控系统的芯片和模块,如电动车里涉及到的碳化硅器件和高速电源系统都会用到我们的传感器,往后我们还会开发更多其他的产品。”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12/22I70325097C6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