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金九”“银十”相继落空,11月份,全球车市总体上仍呈低位运行,不过环比呈现一定回暖迹象。具体到新能源车细分市场,全球电动车销量仍是一大亮点,大多数国家的电动车市场份额也在持续扩张中。
14国车市:仅英国挪威同比增长,印度俄罗斯环比下降
11月份,全球整体汽车产销压力仍然较大,在盖世汽车统计的14国汽车销量中,有12个市场的汽车销量继续下跌,仅英国和挪威实现增长。不过从积极的一面来看,由于11月全球芯片短缺形势稍有缓解,因此相较10月份,全球车市呈现一定回暖迹象,有12个国家的汽车销量环比均出现增长,仅印度和俄罗斯环比下跌。
相较其他国家,挪威虽然汽车市场体量较小,但是11月新车总销量同比大增21.9%,表现非常亮眼,而这主要归功于该国电动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数据显示,11月该国电动汽车销量为13,927辆,同比提升39%,市场份额再创新高,高达91.2%。电动车之外,传统汽车的市场份额已寥寥无几,混合动力汽车、柴油车和汽油车的市场占有率分别只有3.8%、2.7%和2.3%。
英国11月的汽车销量意外微增1.7%,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同期疫情封锁措施对英国汽车行业的打击较大,其次当时英国的脱欧过渡期即将结束,行业担心与欧盟的关税和贸易问题,因此去年同期英国的汽车销量基数较低。相较2019年疫情大流行前五年的平均水平,英国11月新车销量仍低了近三分之一。英国汽车制造商和贸易商协会(SMMT)首席执行官Mike Hawes就指出,“看似积极的表象掩盖了市场的潜在问题。随着一系列电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全新车型的推出,市场需求的确是存在的,但全球半导体供应短缺仍在继续困扰着生产。”当月,英国汽车产量同比下跌28.7%,连续第五个月下跌,也创下自1984年以来同期新低。
通常来说,印度11月新车销量都不错,这受益于节日购车潮,印度的排灯节(相当于中国的春节)在11月份。然而,今年排灯节期间印度车市同环比均罕见下跌,是过去十年来车市表现最差的节日季。这主要是因为半导体短缺严重影响了印度整个汽车供应链,产量的减少打击了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印度最大的汽车制造商马鲁蒂铃木称,“电子元件的短缺主要影响了在国内市场销售的汽车的生产。公司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但收效甚微。”
与此同时,俄罗斯汽车市场的颓势也进一步加剧。11月,俄罗斯汽车销量同比下降20.4%,环比下降0.6%。由于半导体供应不足,汽车也出现了库存不足的现象。除此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冠状病毒大流行带来的巨大的经济不确定性。不过,尽管存在这些不利因素,今年前11个月俄罗斯汽车累计销量仍然是积极的,较去年同期增加6.9%。
电动车销量表现依然出色,增幅回升
11月,全球电动车市场产销趋势仍与整体车市相反,各国电动车销量同环比均呈增长,且增幅较上一个月有所回升。
其中,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动车单一市场,电动车产销再创历史新高,分别完成45.7万辆和4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3倍和1.2倍。从渗透率来看,11月,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继续高于上月,达到17.8%,可见消费者目前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该市场已逐渐由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
德国仍是欧洲最大的电动车市场,该国电动车市场占有率连续第四个月创下新记录,达到了34.4%,也是第二次超过30%。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注册量提升了39%,至40,270辆,市场份额达到了20.4%;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注册量下降了8.9%,市场份额为14.1%。特斯拉当月在德国注册量同比暴涨234%,至5,633辆,在德国整体新车市场占据2.8%的份额,甚至超过了丰田的2.6%。
英国11月电动汽车产量同比增长53%,销量更是创下了80%的同比增幅。其中,纯电动汽车的注册量在总体注册量中的占比为19%,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两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总注册量中的占比为9%。不过,尽管英国电动车市场持续扩张,充电基础设施却仍然是一个难题。此前SMMT曾呼吁英国政府加快充电基础设施的推广工作,该组织透露,目前英国每52辆电动汽车才拥有一个充电桩,这一比例难以满足电动汽车车主的需求,进而阻碍了电动汽车的普及进度。
而英国电动车市场的难题同样是全球电动车市场的缩影,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的持续增长说明该产品已经逐渐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接受,这与各国对电动汽车的推广和补贴以及企业的积极参与不无关系。但是除此之外,车企乃至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才能确保电动车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12/28I70286078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