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的学校与其他学校有什么不一样?我没有做过对比的分析。只要能把学校搞好,吉利能够支持的尽量支持。吉利搞高等教育是非常纯粹的,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只要学校好,我们心里就高兴。”说这句话的时候,李书福几乎让在座的人忘记了他与吉利有关的任何标签,他的身上只剩下了三亚学院名誉理事长、名誉校长的身份。
在李书福的记忆中,曾经的三亚是一片文化沙漠,这里没有大学,除了来这里享受阳光海滩,并没有老师愿意留在这里。如果让他用一个字来形容十六七年前在这里筹办一所大学的体验,“难”永远会是李书福脱口而出的第一个字。回忆起当年,一条拖拉机要开上一两个小时的烂路是他最为深刻的印象,在与当时的省委书记沟通后,才算是有了一条可以称为“路”的路,才一砖一瓦地建设起了后来的三亚学院。
三亚学院金融创新与多资产智能交易实验室
十几年过去了,今天的三亚学院作为三亚市第一所本科大学,被评为六星级中国顶尖民办大学,连续六年跃居中国综合类民办大学排行榜第二位。目前,三亚大学已经成为中国成长最快、最具竞争力的综合类民办大学,连续五年就业率达到95%。此外,三亚学院的三个专硕点与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已经成功申报,并与多个合作方搭建协作平台,还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成立海南省首个“健康产业管理学院”和“健康产业研究院”;与“双一流”高校上海交通大学,共建“国际设计学院”“创新设计研究院”;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成立“丝路商学院”,三亚学院作为发起单位和牵头建设单位,成为全球海上丝绸之路教育第一站;与丹麦盛宝银行联合共建“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高起点培养金融科技人才;与美国伯克利学院共同开展合作办学项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三亚学院高等教育全球化协同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三亚学院车辆工程实训实验室
为了让学生们学有所用,三亚学院理工学院自2018年起便参加了吉利集团的“成蝶计划”,共有40余名学生的毕业设计来源于此,通过对生产现场汽车产品在试验、测试、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分析,即完成了毕业设计环节,也锻炼了学生讲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能力。李书福对同学们的勉励至今仍然被他们铭记于心:“在工作中,我们应该学习科学家精神。一生专心做好一件事,并自其中寻找到人生的真谛与价值。做事情必须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一定要打基础、练内功,千万不能随风曼舞,否则风口过后,只会留下一片狼藉。”
办教育,就是李书福口中的“坚定一个信念”。吉利自从1997年进入汽车行业便开始创办学校。可以说,吉利的创业史也是一部教育史。正是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吉利才能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打造一支属于自己的能打硬仗的队伍。尽管如此,吉利在教育领域始终坚持把它当作一项公益事业,只做投入,不追求经济回报,这一宗旨始终没有改变。
没有人会辜负吉利的期望
23年来,吉利在教育方面以巨大的投资持续扩大规模,以提升办学品质与办学层次,目前已经形成了从中高职到研究生的多层次培养体系。时至今日,吉利已经先后创办10所院校,在校学生超过了5万人,为社会累积培养人才超过了15万人。李书福曾在2019年第12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的致辞中说道:“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产学研创新发展需要培养适合市场竞争的各种人才。对于大学而言,研究型人才的培养很重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很重要,高层次技师技工的培养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创新能力竞争是包括技师技工在内的全面、立体、综合能力的竞争,许多创新成果的产生以及重大科学发现,往往源自于一线的实践与启发。”正是在此信念的激励下,才有了从1999年创办的吉利学院、2005年创办的三亚学院、2009年成立的三亚理工职业学院、2012年成立的湖南吉利汽车职业技术学院、2920年6月成立的湘潭理工学院和筹建中的南宁数字科技学院,才有了吉利与教育的不解之缘。
办教育办了23年的李书福在当下对教育事业有着更为清醒的认知,而这种认知也在另一个维度上推动着吉利不断做大做强:“大国之间的竞争最后还是教育的竞争,作为中国来讲,如何来推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很多学术领域,在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上,我们都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学术上如果没有成就,、不能引领这个世界,技术就会落后。一切的创造性技术,都是源自学术的形成、科学的发现,现在我们在做的很多东西都是一种技术创新,不是科学发现。重大的科学领域能够有重大的发现,这就是要靠教育、靠人才,靠我们的老师们,也靠我们的各位同学能够争气,能够有这方面的理想。作为企业来讲,我们在科学发现这个问题上,要想跟高校来比拼的话,还是有差距的,企业只是把重大科学发现如何通过企业的能力让它变成重大的产品,把学术和论文通过企业的努力把它变成产品。大国之间最后的竞争还是教育的竞争,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这是一个命根子,教育就是这个命根子。”
*版权声明:本文为企业供稿,供稿企业对文章观点及内容合规性负责。如有疑义或转载需求,请联系供稿企业。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6/1I70257385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