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全球节能环保问题的日渐突出,和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绿色汽车成为汽车产业发展潮流之一,也成为相关企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产业化能力最强的混合动力车,逐渐成为热点。本文简单分析了混合动力车热的产生,讨论了混合动力车在中国汽车业节能和环保发展方向中的机会和局限。
在全球的大的背景下,汽车业如何实现节能和环保,是将来所有汽车企业和相关行业面临的难题,同时更是汽车企业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中国的汽车节能环保之路究竟该怎么走,至今没有定论。尽管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中提到,汽车产业要结合国家能源结构调整战略和排放标准的要求,积极开展电动汽车、车用动力电池等新型动力的研究和产业化,重点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技术和轿车柴油发动机技术。咋一看,混合动力方向明确。但同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也提到,国家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天然气、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所以,中国的节能环保汽车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还是没有定论。发改委新颁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也仅仅是定义了新能源范围,设置了新能源俱乐部的门槛。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最能产业化,谁最能制造舆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于是乎,2005年,丰田将普锐斯带到中国后,本田的混合动力Civic也将来到中国,通用也已经宣称2008年将在上海通用推出混合动力车型。而几乎所有的中国大汽车集团都在尝试混合动力车,一时间,混合动力车成为汽车业的热点话题。但细细分析后发现,混合动力不过是实现节能和环保的长征路上的过客,远不是最终选择,混合动力的热潮,现在看来更像是一股时尚。催生这股混合动力热的正是其较强的产业化能力,和足够到位的宣传造势。
一、触手可及的节能环保
所谓触手可及的节能环保指的是混合动力车较强的产业化能力,这是让混合动力车从业内到民间都获得较高的呼声的根本。
从实现节能和环保的最终途径来看,业内普遍认可的是氢动力、氢燃料电池车。零排放、无污染,同时还有更高的能源转换率,看上去很完美。但大家也承认,过高的研发成本,过高的配套成本,尚待攻克的技术难题都阻碍了氢动力在短期内的实现。
虽然汽油价格上涨会使得车辆的全生命周期的花费越来越高,但氢动力车的使用成本更使人望而却步。其系统可靠性、成本问题还有氢储存、加注问题还有待解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燃料提取和供给的工厂、设施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因此在急迫的节能环保需求下,催生了多种过渡的选择,其中就包括了混合动力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701/3I17444C30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