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BMS技术路线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被动均衡和主动均衡两个方面。均衡技术也不是神一样的存在。BMS整体的设计和与整车的搭配才是关键。...[详细]
大牌BMS企业对外宣称的SOC估算精度值偏大,并且敢于指出具体的车辆类型。而其他企业则似乎没有这种底气,含糊其辞给了一个≤5%的概念!...[详细]
2015年,全球共部署126万台电动车。在限制碳排放的运输部门,电动汽车销售和必要基础设施建设增加约70%。...[详细]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举办“2016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层研讨会”于2016年7月5~7日在安徽省安庆市隆重召开。...[详细]
[导读]只要日韩电池企业越晚进入工信部电池目录,国内车企的新能源车型生产和上市计划就越有可能被迫做出调整。实际上,有些车企已经在安排更换国内品牌电池工信部此前发布了四批符合《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企业目录,其中没有一家日本或者韩国电池企业入选。如果下半年日韩电池企业仍然不能进入目录,那么将有一批新能源汽车的生产上市计划必须要做出调整。如果车企不更换电池,那么相关车型可能无法获得补贴。由于新能源...[详细]
新能源车作为汽车品类中的新军,在日常使用中与传统汽油车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因此,有不少车友在平时的用车生活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电动邦为了各位邦友能够更好使用自己的爱车,会定期为各位邦友提出的问题做汇总并解答,有问题的邦友可通过论坛或客服电话向我们发问。由于编辑水平有限,解答难免有错漏偏差,也欢迎各位邦友指正说明,共同探讨。1.异地购车都需要哪些手续?新能源车的异地购车需要注意两点问题,第一是品...[详细]
新能源大中型客车是今年宇通销量增长的主要因素,预计2016年全年公司新能源客车有望在上年基础上再新增 5000辆,达到2.5万辆规模。...[详细]
6月30日,动力电池战略发展研讨会暨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怀进鹏主持会议并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同志的重要批示。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发表了讲话,他表示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面向行业共性需求,通过协同技术、装备、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打通前沿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的链条,从而为我国实现动...[详细]
2015年底,由于中机中心发布了关于开展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程推荐车型目录》申报工作,其中涉及对新能源专用车、货车推荐车型的相关指标要求:电池系统占整车质量不超过25%及吨百公里耗电量不超过10kwh。受制于这两个条件的限制,很多主流电动物流车车型不能够达标,需要进行技术调整,从而无法申请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预计会对电动物流车的产销量产生一定影响。而根据中机中心及中汽协提供的数据,2016年前五个月...[详细]
北汽福田今日公告称,近期取得北京、山东、辽宁等地的公交系统运营商、客运公司及租赁公司单笔超 100 辆的新能源客车订单 9 笔,共计 1272 辆。...[详细]
对于现在日产量9辆的Mirai来说,技术突破和氢动力的普及成为制约氢动力发展最大瓶颈,但是丰田已经确定了到2020年Mirai年产达到3万辆的目标。...[详细]
如果BMS是一个二级零部件,其对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就无法体现,BMS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会受到局限。...[详细]
近日,甘肃省政府办公厅发布《甘肃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详细]
作为宝马i系列电动汽车和3、5、7系列插电混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BMS)的最主要供应商,均胜普瑞(Preh)在中国一直相对比较神秘和低调。随着电动汽车销量的增长,该公司的BMS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并受到中国品牌车企的青睐和认可。...[详细]
随着江淮电动车自燃事件,新能源汽车安全问题再次搬到台前……...[详细]
6月29日,盖世汽车举办的2016新能源混合动力技术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召开。...[详细]
纯电动汽车需要突破电池技术和充电技术;插电式混动汽车需突破内燃机技术以及考虑内燃机电动机的兼容匹配;燃料电池汽车需突破燃料电池技术和完备基础设施。而这每一种抉择都需研发出真正符合消费者需要的,能满足现实生活使用标准的民用产品,而非“一次性”产品。...[详细]
2016年6月28日至30日,上海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举行。...[详细]
201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37.9万辆,动力电池整体出货量达到15.7GWH,同比上年增长3倍之多。他指出,在工信部提高准入门槛后,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将面临新一轮的洗牌。...[详细]
新能源车用户整体对新能源车认可程度较高,满意度达80%以上。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用户对新能源车的不满主要表现在内饰风格、车身大小、空间大小三大方面,具体体现为内饰俗气简单、车身空间窄小等。...[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