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至五月2018年已经过去三分之一,中国汽车消费市场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在消费升级、二胎政策等大背景的影响下,也致使消费终端需求依旧旺盛。在这其中德系品牌市场占比持续稳定,自主品牌则大举发力展现出良好增长势头,于此同时日系品牌的市场份额也顺势上扬,随着各大车企纷纷发布全新战略车型,未来也将有不错的市场表现。编辑通过梳理东风本田、东风日产、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长安马自达、一汽马自达等主流日系...[详细]
近日,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官网公布的召回公告,盖世汽车对2018年4月份国内汽车召回情况进行了整理,结果显示,今年4月份,有关汽车召回的公告共有11次,涉及14家汽车企业23种车型,召回总量681,593辆,召回数量环比3月的36万辆增加88.93%。今年1-4月,国内汽车已累计召回达3,887,686辆。东风汽车以274,886辆的召回数量成为4月份召回最多的品牌,占到召回总量的40.33%。主要涉及到阳光、蓝鸟、天籁等车型。主要召回原因为车辆副驾驶位...[详细]
2016年8月8日,上汽通用汽车在金桥生产基地举行了一场颇具仪式感的别克凯越告别仪式。当天,随着最后一辆别克凯越下线,上汽通用对外宣布,这款2003年登陆中国并创下268万台销量业绩的车型,正式停产。对于凯越的停产,一时之间,舆论哗然。有声音说,2015年度,别克品牌在华销量首次迈入百万台,在产销达到百万台后,别克品牌追求的不再是“量”的扩大,而是“质”的提升。而凯越作为别克旗下入门级家轿产品,其终端售价已经下探...[详细]
5月9日,乘联会发布的最新一期销量数据显示:2018年4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81.2万辆,同比增长9.6%,环比下跌8.6%。与此同时,狭义乘用车批发销量为187.4万辆,同比增长12.3%,环比下跌11.7%。环比下跌分析今年前三个月的车市走势不难发现,4月乘用车销量环比下跌与一季度车市努力营造的“开门红”不无关系。相关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狭义乘用车零售销量以环比37.3%的增势达成198.2万辆的销售成绩,直接助推了一季度...[详细]
盖世汽车讯 长安汽车5月9日晚间正式公布其4月产销快报。报告显示,4月长安汽车产量为199,487辆,同比下滑6.89%;4月销量为186,670辆,同比增长15.33%。和3月销量269,040辆相比,长安汽车4月销量环比下降了30.62%。今年1~4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达到845,018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5.55%。具体来看,在CS系列中,作为紧凑级SUV阵列的兄弟车型CS55在4月销量领先大哥CS75达到12,756辆,环比上月销量20,169辆回落36.75%。另一款紧...[详细]
显然,在被许多人“黑”了良久之后,宝沃有话要说,这一说就说了3个小时。5月9日晚,宝沃在北京举办了以“BAE超级工程院”为主题的2018宝沃汽车品牌日发布会,宝沃汽车集团总裁杨嵩带队,为与会嘉宾讲解了整整3个小时的宝沃新战略,顺便介绍了宝沃的精确定位黑科技,以及上市了两款新产品。宝沃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品牌?宝沃到底是什么样一个品牌,这是个所有新品牌需要回答的问题。这一次,杨嵩代表宝沃给出了最权威、精准、负责任...[详细]
比销量更有说服力的是挣钱能力,但一堆“冰火两重天”的数字却具有高度的迷惑性。...[详细]
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汽车产业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特别是“禁售传统燃油车”、“双积分政策”的刺激,倒逼汽车上下产业链企业加快技术革新。其中轻量化是汽车企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近年来也被各企业视为重点突破的领域,为了保持竞争力,汽车制造商和零配件供应商需要向市场提供燃油效率更高、安全性更强、以及高端美学设计的产品。据WardsAuto/AFS预计,到2019年,为满足市场对更高效的产品需求,...[详细]
DS7会毫无悬念地成为DS卖得最好的车型。...[详细]
两年一度的北京车展已落幕,作为国内汽车工业展览的风向标,各大厂家都将自家的最新设计理念、最新产品及技术在此期间亮相。盖世汽车研究院将基于车展展出的新车及新技术分别整理出7个主题的报告。今天推出的报告是“2018北京车展系列报告(四)首发/上市车型介绍”,供行业人士参考。...[详细]
日前,江淮汽车公布了4月份产销快报。数据显示,4月份,江淮汽车销量为4.6万台,同比下跌0.98%;今年前四个月,江淮汽车累计销量为18.9万辆,同比下跌7.37%。单就4月份的销量数据来看,江淮汽车以微跌态势几近与去年同期持平。然而,在乘用车领域,其SUV产品依旧下滑较为明显。从江淮汽车公布的销量数据可以看出,上个月,江淮旗下SUV产品单月销量仅为6767台,同比下跌25.95%。现有SUV产品体系中,昔日主力车型瑞风S3如今依旧扛起...[详细]
5月8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349号)的规定,工信部正式对《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予以公告,据统计,第3批特别公示车企共有66家,其中,整车生产企业5家,客车及运输类专用车生产企业53家,摩托车企业8家。根据政策规定,特别公示期从2018年5月4日起,至2020年5月3日止。特别公示期内,不受理被特别公示企业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申报。同时...[详细]
盖世汽车讯 5月8日,长城汽车公布其今年4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长城4月销售新车81,797辆,较去年同期增长11.79%,然和3月销量比较,环比下降了7.31%。据此,长城汽车在2018年前四个月的累计销量达到338,420 辆,较去年累计销量同比微增3.39%,已经完成其2018年116万辆销量目标的29.17%。具体来看,4月份长城汽车SUV系列共销68,194辆,虽然旗下各细分车型4月销量的同比情况大多呈现负增长态势,但SUV整体上的表现依然实现了同比9...[详细]
在普通消费者印象中,发动机依然是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短板,然而实际上,以长安为代表的中国自主汽车品牌经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心脏病”。5月7日,笔者受邀来到云南香格里拉,实地试驾了长安新CS75——这款车型最大的亮点,就是其换装了长安最新的发动机——一台1.5T直喷增压发动机。汇集长安最新技术 发动机参数亮眼在试驾前,我们就感受到了长安对于这款发动机的重视与自豪,一个半小时的试驾介绍会,发动机部...[详细]
在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爆发式增长期后,国内汽车市场也趋于成熟,消费者对于汽车这件大宗消费品也有了全新的认识,尤其在“二胎政策”红利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下,使得越来越多的自主车企加快了研发的步伐逐步进军高端市场。众泰汽车作为一家成立十余年的自主车企,在经历了逆向研发、抄袭等阶段后,也开始了高端化进。2017年下半年通过发布全新的ID设计和技术平台,让很多消费者看到正在需求突破的众泰,而在本届北京车展上全新LOGO的采用也预示着众泰即将拉开新篇章。...[详细]
稳中有升,这是东风公司在4月交出的成绩单,也成了东风公司今年的常态。5月7日,东风公司官微发布信息显示,东风公司4月销量达到了32.87万辆,同比增长10.73%,乘用车与商用车齐头并进,均实现了两位数增长,其中乘用车销量达到了27.05万辆,同比增长10.76%;商用车销量为5.82万辆,同比增长10.56%。 合资:东风本田降速明显这几乎已经是固定曲目了,东风日产的稳健增长早已经司空见惯。4月份,东风日产单月销量达到了9.11万辆,同...[详细]
5月8日,工信部发布公告称,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工信部产业〔2012〕349号)的规定,现将《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3批)》予以公告,特别公示期从2018年5月4日起,至2020年5月3日止。特别公示期间,不受理被特别公示企业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新产品申报。被特别公示的企业经考核符合准入条件的,取消特别公示,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特别公示期满后,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考...[详细]
将时间的坐标轴向前拨动十个刻度,或许汽车产业还处在一个非常闭环且“外人进不来,内人出不去”的传统格局,殊不知随着新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整个产业格局悄然发生变化,新兴造车势力在华夏大地之上找到了沃土。同时近乎野蛮的跑马圈地、人才争夺之后,他们也开始了攻城略地,以“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未来汽车,而今天要谈到的正是蔚来汽车首款量产车型ES8。...[详细]
4月车质网共接到车主有效投诉信息5933宗,连续6个月的月投诉量超过5000宗。本月投诉量环比下降32.5%,同比依旧大幅上涨78.1%。从本月的投诉情况来看,一季度集体投诉事件多发的影响仍在持续。但随着这些集体投诉事件的影响逐渐减退,以及车质网积极推动部分厂家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因此相关车型投诉量较上月已出现明显下降。数据显示,本月车质网接到的有效投诉信息共涉及521款车型,投诉达两位数(含)以上的车型109款。同期,车质...[详细]
五一小长假归来,一向“低调”的观致加入了第一波公布车企单月销量的行列。数据显示, 刚刚过去的4月份,观致汽车实现销量5355辆,同比增长400%。这是观致汽车继今年第一季度实现288%的同比增长后,出现的又一鼓舞人心的增长数据。这一数据的取得,显然给过去一年均处于“动荡”中的观致带来了莫大的信心。与此同时以,业内也将观致汽车这一成绩的取得,归结为“宝能赋能”的结果。从“资金”支持到“人事”革新去年年底,宝能集团...[详细]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