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是国内少有总体销量同比增速为正的企业。1~6月,长城汽车共销售新车49.35万辆,同比上涨4.7%。
然而,据长城近日发布的2019年中期业绩预告中显示,长城汽车预计营业收入将同比下滑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滑58.6%,遭遇营收、利润双下滑的不利局面。
车卖的多了,营收、利润反倒大幅下滑,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业绩大幅下滑主要与去年下半年开始,长城汽车加大了市场终端优惠力度有关,预计下半年情况将会有所好转。”长城汽车董秘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中新汽车记者。
究竟是亏还是赚?
根据长城汽车的预期2019年中期营业总收入约为人民币413.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73.0亿元,同比减少15.0%。净利润约为15.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21.5亿元,同比减少57.8%。
而作为最能反映上市公司的利润数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人民币15.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减少人民币21.7亿元,同比减少58.6%。
总体来看,长城汽车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利润整体水平下滑到2010年左右,但是营收还依然保持在2017年的高位。
也就是说,致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下降的原因,正是上述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所说的加大品牌推广力度及研发投入所致。而若考虑整体的扣非净利率指标,长城汽车实际是在不断提升的。
但显然,长城汽车的投入还在继续。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持续加大品牌及产品推广力度,提高产品优惠额度让利消费者,并加大海外市场投资力度。同时,长城汽车在未来5年内,还将在研发领域投入超过300亿元,从而保证旗下产品以及在汽车“新四化”领域的竞争力。
更重要的是,得益于长城汽车妥善平衡折扣和成本管控,整体仍维持了一个不断向好的单车盈利趋势,在弱市中既提升市占率又相对自身不断进行盈利能力的修复。
多点布局谋突破
面对车市下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直言:“全球化是中国汽车品牌的唯一出路。”面向未来,长城汽车确立了以清洁化、智能化和网联化为目标的发展方向。
今年年初,长城汽车旗下零部件业务完成分离,并实现独立运营,分别成立了蜂巢易创、曼德电子电器、诺博汽车系统和精工汽车。此次将零部件板块剥离,不仅可以让旗下零部件公司充分参与市场竞争,加速产品的升级与革新,还可以使长城汽车更加专注于整车制造业务,轻装上阵,抵御寒冬。
6月20日,长城汽车旗下蜂巢易创科技有限公司正式发布“I纪元”动力总成技术产品,展示了长城汽车在动力总成集成创新方面的综合实力。
7月9日,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称,将在2020年第三季度量产无钴电池。该公司脱胎于长城汽车动力电池事业部,为长城汽车旗下欧拉、魏派两个新能源品牌车型提供动力电池PACK。
7月15日,长城汽车“GTO全域智慧生态战略”正式发布。该战略围绕汽车-出行-生活的体验服务,长城汽车宣布将告别传统功能车时代,并联合腾讯、阿里高德、百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和高通8家战略伙伴共建全域智慧生态。
7月22日,长城汽车公布“GTO全域智慧生态战略”规划,同时联手BAT等8家互联网及通信企业,围绕5G互联网模式、AI技术,布局互联驾驶,让汽车变为出行机器人。
而在发力高端车型之外,长城汽车还通过海外布局,抵抗市场下行的风险。俄罗斯是长城汽车的海外市场重点。
6月5日,中国汽车品牌在海外的首个全工艺独资制造工厂——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正式竣工投产,同时中国品牌首款全球车哈弗F7在此工厂下线并在海外上市。这意味着,长城汽车全球化战略进入了全新阶段,更重要的是,中国汽车品牌也将由此开启全球化的新征程。
下调销量目标
尽管年初对车市遇冷的情况已有所预计,但上半年以来的销量情况仍超出了许多企业的想象。
继吉利汽车宣布下调年度销量目标10%后,日前,长城汽车也发布公告,宣布下调2019年全年销量目标至107万辆。这与年初其宣布的120万辆目标减少了近11%。
不过,从整体销量结构来看,长城的产品发力正在变得平衡。比如在销量冠军车型哈弗H6小幅下滑的同时,包括哈弗F5、F7和WEY品牌旗下VV6,以及新电动品牌欧拉旗下R1、iQ在内的新车型开始贡献销量。
7月25日,搭载智能安全技术“Collie 牧羊犬全维智能安全系统”的2020款VV6正式上市,该技术涵盖生命安全、财产安全、信息安全与环境安全,也意味着VV6的智能化再进一步。
“今年下半年,公司还会发布欧拉R2、长城皮卡炮系列等多款重磅新车,进一步提升公司的销量水平。”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9/08/060740194019I70119873C109.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