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全:我们就开始今天整个大会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精彩的环节,我们讨论是中国品牌汽车的挑战和变局。我是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我们虽然是最后一个环节,但是也是非常重要的,每一位都是重量级的嘉宾。
实际上整个的话题这两天下来都是讲汽车与环境,这个环境不是简单的环保,实际上是汽车的生存环境和应用环境,环保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所以我认为可能英语的标题还要重新的斟酌一下,第二个环境我认为汽车未来实际上生存的大环境,而不是简单的节能减排,这个有点局限性。
今天的话题是讲中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挑战和变局。事实上经过这么多年的打拼,我们作为海归大部分人回来也都很多年了从早一点的十几年,最近后来的也有几年。看到中国自主品牌不断的进步,刚才广汽的吴松总很自信的如数家珍的把他这广汽走到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和背后的辛酸跟大家进行了分享。事实上,自主品牌在不断的进步,也取得了非常的好成绩。
应该说产品合资企业应该说越来越接近,某一个产品尤其在性价比上是远远超过合资品牌,这个是不争的事实。尤其在一周前的广州车展我们自主品牌也在不断的攀高峰。吉利在之前发布了它的自主品牌,包括长城也发布了他的新的高端汽车品牌WEY,用董事长魏建军的名字命名的WEY品牌。这些东西都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在进步而且也在突破自己。但是为什么一直在发布新的品牌呢?就说明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品牌是消费者的高度认可,愿意花大价钱跟你享受共同的价值观。我们现在实现了量的突破,但是质的突破还是有很长的过程,我们也有很多的困局和条咱。
我们今天请来了这么多的嘉宾跟大家共同讨论一下,成绩是显著的,但是挑战也是巨大的。最终刚才吴松总也讲了,我们应该有相信,不远的将来中国自主品牌会登顶,但是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会面临新的挑战。新进入前十是登顶,进入前五又是一种登顶,不一样。应该说组织方还是很有号召力的,这些每一位都可以在这里讲一下午自己的心得和品牌。
第一个话题就讨论自主品牌应该成绩是显著的,但是问题也是很多的,大家很客观的来分析一下我们现在中国自主品牌到底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在你们心目中成绩在哪?而且挑战又如何?以及如何把自主品牌做强,做大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荣文伟:自主品牌我自己的感受,自主品牌从现在来看,从我自己的感受来讲,我觉得应该是逐步开始建立体制性。我觉得这一点太重要了。因为原来我看到的都真的只是在模仿,现在都开始提出自己的一些想法,渐渐的建立自己的队伍,包括研发已经开始逐步走向正向研发了。
的确现在目前,刚才赵教授刚才讲的现在目前的形势,未来五年、十年,我们面临的大的形势,这个形势不是中国的形势,是全世界的汽车产业形势。而在这个变局的过程中我真的觉得自主品牌大有希望。
原因有几个,第一,比如电动汽车、智能网联汽车这两项来讲,电动汽车我们国家一定是全世界电动汽车支持力度最大的。而这个支持绝对不会支持到合资品牌去的。这是自主品牌在这个领域。
第二,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时候,到无人驾驶的时候开始涉及到信息安全跟国家安全密切相关。最终核心的东西一定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在这点上绝对不会交给外国人手里。所以从这点两个方面来讲真的我觉得很有希望。还有一个市场像智能网联汽车和电动汽车现在都开始有了,其中没办法形成竞争力的就是批量能不能降下来。而在这个环节里面恰恰中国市场又是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市场都具备更短的周期里面实现规模和成本降低,最终形成竞争力。
所以我真的可以看到的是什么呢?就是未来十年中国的汽车企业,我觉得能够到十年以后,有一批企业会走到十年以后。当然你说所有的项目都比全世界什么宝马、奔驰都好的,我觉得不可能。但是我觉得有一系列的项目,单点走到世界第一的完全有可能,这是我个人的感受。?
赵福全:实际上荣总讲自主品牌有了信心,但是可以更有信心,未来产业的机会不是中国的,就是世界的。中国因此有一些天时地利人和的特色,应该有理由有信心,这个不仅是干的有信心,我们旁边参战、观战的也要有信心。能源革命和智能网联都因为中国有规模可以带来更大的机会。所以自主品牌没干好,不是缺乏大环境,还是自己要努力,当然国家也要努力。尤其是智能网联这方面,涉及到安全的问题,我觉得这是荣总的核心点。
杨志刚:我昨天提到,我觉得我们自主品牌,或者说中国的自主品牌未来希望看到的品牌就是更品质、更国际、更未来。这个未来当然包含了新的科技的元素,更国际肯定是需要在国际的视野里面审核中国自主品牌的水平,即中国自主品牌像其他行业要走向世界一样,中国自主品牌也要走向世界。但是前后这两年的基础肯定是更品质。要做到更品质一定要非常系统的、正向的设计好这个品牌。我觉得在这里面正好也是正面的东西,也正好是有不足的东西。
正面的东西我觉得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正了八经的做车,而且信心也比以前足一些。而从批评一点的,或者说不在企业的角度,但是来说一点批评的话呢,就可能是章法还不够。因为只有在有章法的情况下,你的正面设计才会做一个经验的积累的过程,你才能够保证我下一辆车做的比这一辆车好。目前为止我们只能说还在正确的方向。 ??
?赵福全:更科技,更国际,但是最终落脚点还要更品质,实际上品质已经超越了质量,要让消费者感受到他内涵的内容,质量当然是前提。这个产品还是要有最核心的支撑,无论到了什么时代,新能源还是智能网联这个东西都缺一不可。另外中国的自主品牌虽然取得了成绩,但是远远到了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时候,根本谈不上居安思危。而且我也觉得要更有套路,强调体系。体系是什么东西?让你能够更系统的积累。实际上一讲国外的品牌一百年,实际上是积累的结果。这点我也是非常的认同。辛总有什么建议?也可以提一点批评的建议,或者说他不买你的增压器就有问题。
辛军:谢谢赵教授。首先我对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前途是充满信心的。因为中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就像刚才的吴总讲的一样,市场规模比整个欧盟都还大,这样的规模给我们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造成了非常好的市场环境,我称之为主场条件。另外,经过前面十几年的发展,结合这几天的报告,我对主机厂的发展很清楚的,无论从动力总成还是整车,今天下午跟吴总的沟通,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做的好的企业,产品的性能一点都不输给合资品牌。
如果是说不足的方面,我想是两点。第一点,尽管我说我们主机厂能够跟世界主流汽车一样的质量,这是不是就是说我们还是很大程度上需要整合国际资源来给我们做。这有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些方面你不得不依靠人家,还是有的时候你因为是内部资源不足而依靠人家这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在这个核心的研发领域,在某些方面现在还不能完全不依靠我们的合资,我觉得这是一个短板。
第二个短板,我觉得中国品牌汽车在差异化方面做的我觉得总的来说还是少了一点,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当然是上汽五菱,我觉得他这个车是非常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反过来想,我们其他的车型,不管是营销还是造型,总的来说还是比较随大流的。我也在思考,为什么韩国现代可以进入到美国市场?因为九十年代他失败过了,第二次进入美国市场,他就是说我的动力总成十万英里,十年保修。这样的话一下子给市场上感觉现代的车质量是很好的。但是我认为这就是非常好的营销策略。
?赵福全:因为他在国外本田也做过,回国奇瑞、上汽做了很多年,现在自己创业,认为自主品牌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可以自豪。但是我们在取得成绩的背后,我们核心的技术,尤其我们的研发能力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有些东西要依靠国外。这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刚才邹总也说了,我们买一个设备工艺都要引进,这是问题。那才是核心,可能都不是简单的专利可以反映出来的。另外,中国的自主品牌泛泛的大家都造四个轮子,动力总成都有,这个是没有竞争力的要拿出中国的特色,差异化竞争,这点很重要。韩国现代之所以在美国敢于承诺十年十万英里的这种保修,那肯定也是底气,但是也是差异化竞争的一种策略。
下面我们听听许敏博士说的,你可以放开了讲讲你怎么开,你现在是局外人了,即使有偏见我们也认为是没偏见。
许敏:虽然我离开自主品牌的企业已经有整整十年了,又是一个十年。在大学里面好像是作为一个局外人,但是实际上一直是对自主品牌情结很深,也一直很关注很担心,对市场很担忧。2013年、2014年我就很悲观,也很担忧。但是欣喜的看到我们又起来了,而且非常漂亮的一个华丽转身,自主品牌这两年的崛起值得我们大家庆贺,也值得我们大家赞扬的。
但是,我觉得那个时间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在这之前自主品牌可能是学习怎么造车,这个阶段是学习怎么造好车。我们看自主品牌无论从造型,还是质量,还是基础的性能来讲都跟国际上的大品牌相差不大。上个月初的中韩论坛,我在那边跟那边韩国的高管在说,我说中国有一些品牌已经超过你们了,在具体的数字,无论是销量还是细节的质量,以及配置上的对比都超过他们。所以我觉得我们跟韩国车的差距不大,但是我们比德系、日系、美系相比还是差距很大。说明我们还是有很大的进步,但是下面还是有很多的路要走。而且前面的风险还是挺大的。
如果说我们好在哪里,我们千万不能说我们自主品牌一无是处。刚才辛博士讲的两点我非常赞同,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和差异化要继续做,做的好的话就成功了。但是我们好在哪个地方?我们好在我们干事的效率非常高。比如说差异化,长城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发现,城市的SUV,这种在国外根本不能算是SUV的,但是长的像SUV的车忽然得到中国客户的喜欢的时候,他们反应很快。很多其他的企业,像广汽、江淮、奇瑞、吉利都跟上了,一下子让特殊的中国式的小SUV在中国风行。外国公司也及时反应过来了,但是他们需要四年多的时间,现在还没有大批量的推出来,中国已经在这个市场占了三四年了。我们这口气是靠SUV喘过来的。就是我们的速度很快,这是我们的优势。
但是我们不能以性能和质量作为代价来取得速度,这方面现在很多公司的水平都很高的,能够真的做到多快好省。这点还是做的不错的。
接下来就是低成本,我们做任何东西都可以做很低的成本。这块地方外国人一直搞不清楚,他们这几年努力下探的时候就是找我们的供应商,学习了不少奥秘,也对我们形成了压力。所以这点都是我们的优势,我们中国自主品牌不是一无所有,这是我们的强项。强项要继续发挥,但是也要意识到我们的对手学习的很快。现在小型的SUV马上杀到我们的市场,这个时候我们会不会陷入第二个低谷,还是继续创造新的高点,这是一个很大的未知数。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应该怎么样能够做的更好。我觉得有两点,我完全同意刚才辛博士讲的核心技术,尤其是零部件的核心技术,那是汽车核心技术的真正所在点,这个地方我们现在主要靠的是外国企业,增压器这块看辛总的企业能不能取得一部分。这个地方,我相信肯定能取得一部分,甚至可以变成主要的企业。
但是我觉得除此之外有两点必须要注意的,第一个是品牌,当我们的车和他的车基本上一样,各方面都一样的时候,我们的品牌是不是能够跟他拼。因为到别人买车的时候,哪怕一模一样还是要看品牌的,品牌议价。中国人怎么把品牌做起来?如何做高端品牌?你拿个人的名字押注也不行,所以这个地方你要学习外国人怎么做高端品牌的,也不是讲故事,也不是战略,虽然也需要故事和战略,但是更需要的是产品。比如说跑车、运动型车、豪华车等,打造一些特别能表达你技术能力的,表达你水平的东西,把你的品牌真正的做上去,这是硬功夫。
第二点,就是需要注意到中国市场的变化,我们现在人想到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新车市场,实际上中国有可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保有量的使用市场。我们已经有2.5亿的保有量,很快到3亿。美国已经是一千多人中有八百多人有车,他总共人数也刚刚三亿。所以我们可能到三四亿的时候我们是最大的汽车使用的国家。我们现在把汽车只是当成一个交通工具,大量的个人交通工具。外国人把汽车当成什么?生活的伙伴,当成是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因为大量的交通之外的汽车消费就是所谓的汽车文化产业。这样带来一些很多的新的需求。比如我们现在中国好多车的配置比外国人好,这就反映了我们的客户需求,他希望在配置方面,在享受方面可能要求比较高。要抓住这些新的需求,我们不能再跟随人家,我们跟随人家比较把车做的很好了。我们下面能不能自己做出一些,现在中国是这么大的用户市场,现在是35岁以上的买车,以后是25岁以上的,这个就是新生代他们的差异化的需要,这个可能需要外国五年、十年才可以追上。?
赵福全:为什么我们有了那种摇摆不定?实际上我们的方式、方法都还没有沉淀下来。但是未来我们可能要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尤其是品牌,最终我们竞争的是品牌,我们可以抓住SUV的蓝海,有了先机,但是先机并不以为永远的竞争力,我们如何把SUV做的更扎实。最终的品牌不是开发布会,不会很重要,但是这不是最终的。不是你高档,就可以把品牌弄上去,最终是要靠扎实的产品,而且是有差异化、有特色的产品,这样才是我们有更大的竞争力的基础和前提。
?李军:我起来举例子,我觉得大题目讲起来是很大的题目。我自己有一个感觉,最近几年特别在品牌突破上,比如说手机行业有一个非常大的突破。原来大家只认诺基亚、iPhone,现在你假如说拿出一个华为、小米,不觉得丢人,觉得很自豪的拿出来。汽车行业目前暂时没有达到这个状态。我今年4月份刚去吉利,我大学几个同学在杭州,觉得很开心,晚上一起喝茶。最后说你开什么车?我说开的吉利车。他说你吉利什么车,我说吉利的博越,他们居然没有听说过。就是说杭州的人居然没有听说过吉利,没有听说过博越。我带着他们坐着车转了一圈,看了一圈大家觉得可以买,这个车很不错,当然也有一些看我面子的。
仔细看这个问题的话,坦率的说我去吉利工作以前我也没有怎么关注过吉利这个品牌。有什么车我好像根本没有在这个脑子里,这样类似的情况蛮普遍的,大家都不关心的。目前来看问题还是蛮大的,就是说品牌没有被一大群人认识到,实际上我们已经轻舟已过万重山,但是我们外面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这是我们需要工作的,需要我们做的努力。不能说客户怎么样,不能说这一届客户怎么样,不能说这个。
提到自主品牌的信心的话,我同时也负责我们整个的规划。老外有一句话,你要把你的钱放在所有的地方,我们吉利最近发布了一个所谓叫20200这样的战略,就是到2020年要有两百万,这个大家知道要建一个整车厂什么的也要两三年的时候,就意味这我们两百万的产能现在必须投下去。我们很纠结,但是我们真金白银是投下去了。可以说你把钱投下去你就有信心,你钱不投下去,信心实际上是没有的。
问题还是有很多,从技术上来讲很多。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经常讲的品质管理,管理的难点在于瞬态的控制和变化的控制,汽车行业无关是发动机还是整车变更管理都是我们企业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也是非常难的一点原来我调研这个问题的时候发现我们对实体变更做的还可以,因为他相对来说容易控制,速度也差不多。但是从工艺变更来说管理就稍微差一点,供应商变更基本上不存在,甚至有一些供应商变了以后,跟厂长一说都不知道。所以这个直接代表了品质的审核,不光是说管理的流程,还有整个的一系列匹配,这个有很多具体的工作,除了我们怎么样提升品牌,怎么样提升质量,怎么样开发技术以外,我们现在关注点不光是有信息,同时也关注到非常细节的瞬态的控制和变更的管理这个也是做的不错的。
我们还有一个体现信心的方面,我觉得原来大家比较垢病的,或者说几年以前在我去吉利以前外面经常听到做吉利的供应商是蛮苦的,产品供出去了,但是钱收不回来,这是一个非常老大难的问题。我现在可以跟大家说,我们跟沃尔沃一起享有共同的供应商,沃尔沃有全球的采购合同。比如说这个供应商给他整个的技术要求、供货协议、销量的预测,特别是付款周期,咱们做供应商的人非常清楚付款周期。这个也是我们自主品牌跟国际品牌最大的差别,我们实际上了解了。
我们现在就有这样的信心,我们会分批实施,优质供应商我们跟您签的合同跟沃尔沃签的合同是一样的。无论从投资也好,细节管理也好,还有跟供应商的关系也好,慢慢的是更加的跟主流的比较优质的品牌对标,或者说我觉得更加靠近。所以我感觉,这样下去的话这个品牌总有一天,起码我们会越来越多人,比如我们讲一线、二线城市的人会更加的关注,随着我们产品力的提升也希望可以赢得大家的支持,这个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我也觉得品牌力是需要产品自身的努力做出来的,赢得客户的信任。这个也是我们现在进一步在努力做的。
赵福全:他实际上从亲身的经历讲了,自主品牌不错了,为什么大家不知道?这个就是怎么样有效的传播出去,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定位,也要通过不同的媒介。另外他谈到通过他自己,虽然在吉利的时间不长,原来觉得国内的车做的粗制滥造,但是现在很多都放在细节上了,甚至比想象的好。李总从他自己的感受说自主品牌真的在进步,当然这些东西当你看到进步的时候为什么可以表扬?通用绝对不会站在所有人面前讲我是很诚信的企业,因为那是必要条件。我们要把这些东西作为必要条件去打造。一方面在表扬的时候同时也要让所有的自主品牌说,你要关注细节,你要讲诚信,你要做好每一件事,最后品牌就会水到渠成。
?徐政:我回来以后一直在上汽整车厂工作的。前面几位嘉宾也讲过,我还是想表达一下我自己的感觉,我认为这个自主品牌近几年确实有非常长足的进步。这一点是我们产品力和影响力,尤其是今年市场的数字可以来说明。2014年或者2015年上半年有一段时间整个的市场自主品牌是相当悲观的,那个时候的市场占有额也在往下走,连续十几个月或者二十个月市场占有率一直在往下走。但是事实上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今年的市场占有率一个是增加了42%,第二个就是10月份的销量来看的话SUV十个里面已经有七个自主品牌,这个是我们的产品力。当然更重要的还是消费者对自主品牌的认可还是有非常长足的进步。因为我们从开发的角度,实际上你要做的对标,对标的实际上外资品牌和合资品牌,这一点也都跟几年前不一样了。实际上从这里来讲,我们的产品力跟外资车、合资车都是非常接近的。
说到继续做强的问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是想讲几点。最基本的就是说我们自主品牌前些年之所以做的这么辛苦,实际上我们是在两条线做的。一条是我们在做全业务链的流程体系这样的一个积累和完善。因为别的主机厂都是上百年的,我们要短短的几年完成这项工作,市场也没有给你这么长的时间做完这个产品,所以我们是两线作战的。
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下面要做强很重要的一点还是要坚持基本,我们还是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巩固我们在这个体系能力方面的建设。因为有了这个为基础才可以谈下面的事。
第二点,要利用我们中国市场自主品牌的优势,一个就是要培养核心零部件自主企业,跟他们一起同步开发,当然也有成本的优势。第二个是我们对中国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也很了解,这样也就直接帮助我们开发出更符合,或者更容易满足我们市场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所以我们下面做强的话这两个优势一定要加强和发扬。
最后一点,我们再往下走的时候,因为这两年大家都知道我们处在一个汽车产业大变革的时代。再往下走的话,我们主机厂对下面的发展路线的管控一定要精准。因为后续的情况是从长期的发展角度来讲也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从产品规划角度,我们也是一定要做到位,这样才有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跟外资、合资竞争。因为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向上,最终会直接竞争,不再有错位竞争。?
赵福全:徐总从他自己在上汽这几年做下来的总结,成绩确实是显著的。但是这背后也是我们认真做事,讲流程和体系的结果,但是并不以为这我们已经做到位了,只是相对于我们原来做到位了。但是要想持续的成为未来我们能够勇攀高峰,更要深耕细作,要把我们曾经做过的事做到位。否则的话可能就完了,不能像邹总讲的,我们曾经提过轻量化,下次都不能用轻量化这个名申请课题了,我们讲流程和体系都老掉牙了,那我们还做什么呢?另外,说实在的,赶上这个变革期是中国的机遇,但是反过来也是挑战。当你意识到机遇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我们如何清醒的对这个形势分析,制定出战略,把我们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我们最终才可以胜出。?
邹恒琪:对自主品牌的看法我们的观点是一致的。第一,自主品牌确实有长足的进步。形势已经没有完成了,但是神势仍有差距。但是要怎么做强呢?我是这么想的。因为我自己是做这个的,所以我就说刚才提到品质是第一位的,我们自主品牌要长期的发展,我们市场占有率特别是今年增长特别快,但是我们要看到在这个数字增长的背后是什么支撑着?我们能不能这么考虑问题?如果同样的钱你去买,你买什么?我觉得这是摆在自主品牌面前很严峻的问题,总共十万块钱,你也拿十万块钱,你选自主品牌还是合资品牌,还是什么品牌?如果在这种平均下选自主品牌,那就说明我们真正行了,这是我的感觉。
但是要怎么做呢?要做的和人家同台竞争,同样的价格选我。第一个就是刚才说的,我们现在既然长足发展了,既然我们已经在开发上,在技术上有很大的进步。第一个是巩固,怎么巩固?就是把我们好的东西积累下来,沉淀下来,把不完善的地方再完善了。从体系上、制度上、流程上巩固,不要着急。我们往往做一个事情觉得好了,马上就跳过去了,再回过头来看这又没了,怎么回事呢?所以我们会出现反复,我们不要出现反复,这个是第一个要小心的。
第二个,产品和工艺必须是同步,这个我上大学就讲了,但是真正做到同步的严格的讲没有几家。同步到什么程度?就是产品在做概念的时候,工艺就在想这种概念车我应该怎么生产,我应该花多少钱生产,我应该生产出来是什么样的,要琢磨这个问题。很多人说还早了,还没到我这呢。这个是第二个同步,说起来大家都觉得很成熟了,实际上差距很大。
第三个,我觉得中国人特别的聪明,因为我打交道的也很多,韩国人、欧洲人、日本人、印度人都有。中国人很聪明。中国人一定要把聪明用在该用的地方,这个是最核心的东西了。 ?
?赵福全:因为邹总作为东风的制造副总工程师实际上基本上合资合作的外企每一个技术设备工艺也都全程参与,甚至是主导。她谈到核心的问题,我们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我们确实做的不错了,好像大概差不多有点感觉了,但是实际上是形似神不似,那一部分是最难的。打70分是很重要的,但是90分要干到91分,做不好还变成89分,这个就是工匠精神。恰恰也是我们最难的地方。
事实上她也谈到我们很多问题就是不较真,比如现在的成绩,我们问问我们为什么卖的好?如何保证可持续?除了抓住SUV的蓝海,还有几个可抓。抓住了先机,我们还有后发也要抓住,尤其制造和工艺如何结合,这个是我们中国最大的问题。人家是什么还没到位,就考虑着卖给谁,卖什么钱,而且有多少的降价,这就差得更圆九了。所以邹总讲的就是我们没有设计的时候就要想制造,而且要造得出来。我们同步工程喊的多,但是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整个企业所有都做同步,我们的财务兵马未动,钱呢?采购不能喝了几顿酒才考虑哪个供应商可不可以进。所以实际上高质量的东西,还有降成本的机会,大家今天听吴松总讲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先做好我再降成本。而我们是先得便宜,不然卖不出去。但是如果不好,便宜有什么用?垃圾免费,谁愿意要呢?这点很重要。
最后我们顾老师来讲一下。
?顾剑民:其实刚才几位专家领导的发言我非常的赞成。我现在在沃尔沃汽车工作,沃尔沃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全资拥有的国际豪华品牌,可能跟自主品牌稍微有一点差异。但是在我回国工作的六年期间,其中前一半是在自主品牌长安汽车工作的,所以我相信今天我还是有发言权来说一下自己的亲身感受。
在长安汽车工作的这三年,当时开发的这几款车型CS35、CS75都是SUV,现在销售的非常好,几乎每个月都可以排到销量前十位的SUV里面。这个别说十年以前,就是五年以前难以想象的,一个自主品牌的车每月可以卖到两三万辆,而且一直在前几位,这相比以前是一个量的飞跃,虽然我们还需要质的飞跃。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的原因,我说一下自己的感受,同时也看到一些潜在的提升空间。第一,我非常同意SUV是一个蓝海市场。我们反观一下轿车,前面几位非常少看到自主品牌,这是需要提升和改变的方向。第二就是价格区间,即使我们的SUV卖的好,大家都知道是在十几万以下,超过十五万元区间就很难看到自主品牌的身影了。所以这两个细分市场是我们自主品牌现在还很受局限的地方,虽然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但是接下来如何跟合资品牌或者进口品牌在轿车红海市场,在其它跟高的价格区间竞争,这些就是很大的挑战。
说说我的想法,怎么样去改变这个现象,因为我在自主品牌工作过多年。首先就是怎么来改变目前部分的自主品牌车企还在做的一件事情,逆向设计。就是开发一个项目,我先找所谓的对照或参考车,尤其在底盘设计和开发领域,这个是非常明显的特点。就是先借鉴一个底盘平台,在上面开发。开发另一个项目,再借鉴另一个底盘平台。这样开发的问题是什么?你借鉴别人的话,别人生产的产品肯定是好几年以前开发的,即使你抄别人现在刚刚上市的车,这个技术和平台至少已经是三四年以前的,你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而且你一直学别人,你自己没有关键技术的积累,没有自己的平台,只能做到形似,而做不到神似。底盘开发和性能匹配是一个关键技术,所以这点上面我觉得我们自主品牌还是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积累和提升,逐渐走向基于平台的正向开发。
还有一点就是关键供应商的培养和合作。关键供应商并不一定要是国内自主品牌的供应商,我们也不要把自主品牌限于只能跟国内的自主品牌的供应商合作,这个刚才几位老总都说过了不一定。但是要有长期合作关系,有时也叫体系内供应商,丰田叫做家族供应商,共同发展、互利共赢这个理念应该有。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刚才邹总也在讲,如果你有十万块钱出去买车,到底是选择进口品牌、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这里面很大的原因就是品牌效应。这个品牌不是我们今天开开发布会,做做广告,比如我今天说我们某某品牌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顾客就相信你了。这里面还有一个潜在的含义,多数的顾客还是比较理性的,他看的是性价比。就是在同样的价格情况下,你的性能和配置要比别人好,或者同样的性能和配置情况下,你的价格或者成本要比别人低,这点是我们需要借鉴和注意的。
这里面有一个很好的例子,最近吉利的博瑞这款车其实对吉利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这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A0级小车,它已经到了和福特蒙迪欧差不多尺寸,配置跟同样级别的竞争车相比,比合资车的配置要丰富得多,性能也很平衡,相信大家如果去感受一下的话会非常的惊讶。我觉得从这辆车开始,很多的顾客,至少买了博瑞的顾客就会改变了对吉利的固有看法。他们在自己的亲戚朋友当中会耳口相传,这样吉利的品牌效应自然而然就带上去了。所以我觉得品牌不是光靠大家做广告,或者发布会能搞定的,而是在靠性价比以及类似成功的产品推出当中逐渐得到提升的。
?赵福全:他在国外也做过,也在长安做过,现在到了沃尔沃也看到了吉利的产品,比较有话语权的,他感觉自主品牌的进步是飞快的,也抓住了一些蓝海,但是未来中国要想竞争的话自主品牌应该摒弃抄袭之路的,抄袭充其量可以跟别人接近。你可以抄的形象,但是神内部分,老妈做的麻婆豆腐是你自己抄袭部分来的,你只能做一个自己特色的跟你老妈来媲美。另外就是供应商要有核心的,像底盘这些安全件你是做不到引领的。中国自主品牌要想下一步有竞争力,要做引领式的创新。差异化本身就是引领,差异化就是说人家没有的,你要做出来,甚至他有的东西你能比他完善的,实际上比他做的更好。这些东西就变得更关键了。
说实在的,这个话题,这种档次的嘉宾应该坐在头版头条去,说大咖们给自主要攀登新高峰建言献策,所以一个小时是挺难的,一轮下来五十分钟都没有了。这个就是因为大家想说,而且有的说,而且自主品牌有成绩,而且还有希望。我觉得这点的精神难能可贵,而且自主品牌到了这个时候大家也希望可以走的更好。
自主品牌成绩是显著的,我们只做到了形似,没有做到神似。我们真的要做精做细每一件事,还面临很多的挑战,以及很多的机会。比如大家说五升油在眼前挺难的,2025年的四升油也写进了规划对于企业来说,五升油产品基本上要定型的时候,四升油也在向你招手。这种政策对咱们到底是压力还是约束,还是什么?
?徐政:越是这样的严苛的要求越发凸显我们核心研发能力的重要性,就是因为有核心研发的基础我们才可以往下走。一个是技术路线的精准判断,因为往后走,尤其是4升、3升的话除了内燃机以外还有很多的混合动力、新能源的制度组合。这些储备我们是一定要有的。
另一个就是说即使在实施的时候技术路线精准定位以后也要需要技术能力来支撑这个东西,这个就需要我们国际化的开发手段来真正的跟国际OEM竞争,当这些产品做出来的时候实际上已经跟他们处在同一个水平。
?赵福全:满足这些法规对于发动机的挑战越来越大,所以很多人也对传统的内燃机比较悲观,但是又觉得新能源的电池成熟度,包括充电设施很多问题没有完全的解决,许敏教授你是怎么看未来十到十五年内和新能源汽车的机会,您怎么看待?
许敏:我觉得这现在也是困惑很多企业大佬们的问题,但是这不是远虑,这是近忧,但是这个近忧比远虑更重要。就是这么多的技术路线,这么多的发展全世界都一样。这种程度上我们还是在跟随人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怎么办?我做一盘好菜,我怎么样做最适合我这个市场,我的品牌要做上去,我的客户也能够承受得了,而且我的竞争当中还有我的优势。里面是什么样的一个组合是最佳的,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最头疼的。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我们的技术人员,这个时候就不能够再去想办法找人跟随了,我们现在是不抄,但是我们在跟随,这个也不行,我们必须要打破这个瓶瓶罐罐。根据我们中国的情况进行自我的技术组合,包括哪些地方是我们的强项,哪些地方是更适合我们这个市场的性价比各方面的要求。
赵福全:最后人家要捞点干的讲,发动机和电动机到底怎么组合?
许敏:发动机性价比最好的节能环保的技术加上最便宜的,比如说40伏的混合动力才是对我们中国最好的。你弄300多伏什么都有的混合动力,把什么可变技术都放到发动机、变速箱上面这个成本是吃不消的,泥巴什么东西都弄上去可以解这个题,但是这个题解下来你是受不了的,这个就要考验我们真正的智慧的时候了。少一点时间去打政治战,把时间花在这个方面是最值得的。
?赵福全:我们都说汽车产业零部件不强走不了多远,大家也要有开放的心态,世界资源为我所用。最终作为一个中国的本土企业,要想汽车行业在世界做强,没有一个自己全部都具有,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那么零部件到底怎么做?杨总您是做这个零部件的,您觉得中国零部件要想在汽车产业有大的突破,你自己呐喊一把。你怎么呐喊?
?杨志刚:我先讲这一点,首先第一,目前这个汽车市场是全球化的产业。并不是说排外,搞中国的自主零部件。我觉得为什么中国的零部件是需要呢?从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讲。因为主机厂有竞争,有成本、性能,还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开发成本和开发时间,如果我同样开发一个发动机,我如果能够在三年里面把他开发出来,另外一个企业五年才可以开发出来,那么五年那个企业就是没有竞争优势的。
讲到零部件供应商的话,很多国外的零部件供应商在中国无非是一个制造企业,或者是一个应用的工程师,而核心研发团队在国外。这样的话在中国自主品牌开发,实际上我在上汽亲身体验过在发动机的正向开发难免会出问题,一出问题,你夏天根本找不到工程师。等他休假回来把问题了解了,再去申请签证到中国来,再具体来谈项目说问题,五个月到半年就过去了。我说在中国有这样有竞争力的,有正向开发的核心零部件对中国主机厂的健康发展是必须的。
你说我呼吁什么呢?因为考虑到这么多的问题,中国的汽车公司也需要给自主品牌的零部件企业,尤其是有正向开发的企业一个机会,有了这个机会之后我们才可以在市场上体现我们的零部件多好,不然你零部件再好有什么用呢?
?赵福全:中国汽车产业要想做强,零部件不强没戏。实际上我觉得中国竞争产品如果要想做强,中国的企业就要抢,中国的企业要想强就必须掌握核心技术,而现在整车厂可以掌握的核心技术是有限的,很多东西都必须在零部件掌握。而零部件不强就不能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的企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就等于中国汽车产业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我还不简简单单认为是时间的问题,认为实际上最终一个汽车70%的零部件是买来的,90%的问题和零部件有关,那么百分之X的成本由零部件决定,那么最终未来的竞争就是技术、技术、技术。那么谁掌握着技术呢?实际上是博士、大陆、电桩等这种企业而这种企业就代表了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所以我觉得要包括更多的新军们做强,要给他们机会,他们真的渴望做强。
刚才李军总也谈到规划实际上很重要,那么你觉得我们中国现在的企业到底在规划什么?要做哪些工作才能够真正有一个大的突破?给点真金白银的建言献策。
?李军:我反正说的不好,我感觉实际上我觉得企业老总最难的问题就是理解客户的心声。从规划角度来说我们有各种各样做规划的方案,有一些是根据自己的愿望,就是说老式的,我可以通过扩大产品线,多建厂来规划。还有一些就是我根据生产纲要,根据底下项目组提的东西来规划,这个我觉得是没有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真正需要做的就是能够确实的理解这个行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理解客户的需求,这点我觉得目前我们从自己的角度来说也是做的不够的。
我每次做规划的时候都在想这个东西,到底客户是不是这样想的。比如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现在从四缸机变成三缸机,从我们吉利的角度来说70%,甚至80%的最后就变成了三缸机。从国家的油耗来讲不得不这么做,但是客户到底可不可以接受这个三缸机,这个东西是非常难的。目前来看有一些是成功的,有一些是不成功的,抱怨蛮多。变速器也有同样的问题。
我也讲不出一个好的方案,我觉得比较薄弱的环节就是我们怎么样调研客户,怎么样引领客户的需求,怎么样创造客户需求。这块我们还是比较薄弱的,技术上来讲我觉得刚才许总也讲过了,好像咱们国家的强国战略也有技术图,咱们国际上多多交流的话,技术路线都差不多。关键是你时间什么时候发生拐点,这一点是我们希望有这样的一个水晶球可以判断出来,目前来说我觉得没有。
但是一方面要有信心,另一方面要有对市场的敬畏的态度,就是你能够随时的有一些战略预备在里面,能够根据市场的情况做一些适当的调整,我觉得这是需要的,控制的风险。
?赵福全:你做过国内的品牌,也做过国内的品牌,现在到了沃尔沃,沃尔沃曾经是以安全著称的,但是今天怎么做呢?你觉得这个对自主品牌做品牌怎么样有所突破?
?顾剑民:谢谢赵老师的问题,这个问题比较有挑战。我认为沃尔沃的品牌首先一定是安全,这个安全从以前的被动安全进化到主动安全,到现在的智能安全,包括自动驾驶和网联安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历程。所以我们现在讲的安全应该是一个更广阔的含义。对于自主品牌来讲,我也意识到很多时候因为自动驾驶、主动安全跟配置成本是高度相关的,压力还很大。我觉得在安全这个领域,大家可以扩展到更广义的领域,比如说车内空气质量,挥发物质用料的影响等等,这其实是更直接与健康相关,因为对于顾客来讲他遇到碰撞事故的概率比较小,但是他每天开车闻到的车内的化合物的味道和呼吸的空气质量也是安全。让安全深入到人心,让顾客可以时时感受到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
?赵福全:因为坐在这个位置上接触的比较多,思考的比较多。顾博士说了很重要的一点,从被动到主动,最后到智能。实际上品牌做高端要有时效性,实际上不同的历史阶段消费者有不同的诉求,而你作为品牌的定位就是满足你客户群体对你的产品的需求,这就是价值观的互动。原来安全是讲不死人就行了,后来是不受伤,最后是不出事故,车不坏。但是后来到了一定程度,人在车里面的健康都是跟安全息息相关了,我认为我们真正做品牌不做到这个地方,做品牌营销的都是忽悠。不知道这些东西,你是谁,你在哪,你满足谁,通过什么来满足,那么你首先品牌战略就出了问题。
因为现在大家都谈到我们的瓶颈是品牌,但是品牌不站在这个角度去看。好像你有的我也有,有点智能那就叫做什么?什么都不是,只是你有一个配置而已。
下面我们让邹总讲一下,您做了这么多年的制造和规划,总觉得之前搞设计的人跟您不互动,是您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如何把你的问题通过我们来结果,还是把我们的问题通过你来解决?
?邹恒琪:这个是非常好的问题。我在企业做了三十多年,我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体制问题。我们合资公司整个的体系制度重塑了以后在商品概念阶段,产品要做成什么样,工艺要怎么做,包括供应商怎么选,包括财务怎么测算,市场怎么策划同时都进行了,而且做的非常好,很成功。每一款车做出来按时投产、投放。我们老一辈都问我,以前我们总产品公关、工艺公关,你们现在都不公了,是怎么做的?我说一句话说不清楚,要慢慢说。一开始要把事情做对,而且是协同一起做对。
赵福全:实际上邹总用体制吊了胃口,最后是体系来落地,实际上体制决定体系有没有。
我们说了这么多,实际上我们得有优秀的人才。杨院长您觉得我们这么作完以后,您觉得我们同济大学,包括这么多的汽车学院,如何培养我们的学生在社会上有竞争力一个是有技能,但是最主要的是思维,我们跟国外的大学最主要的差别就是我们学了知识,但是没有学思维,遇到了问题不会玩,您觉得如何培养思维的目标?
荣文伟:接着你刚才说的,我们从学生的毕业走向上来说我们是比较多的到了自主品牌,在过去的几年。这是从另外一个纬度来看到我们的自主品牌的企业他真的正了八经的开始做汽车研发了。因为我给我的学生在做指点的时候我觉得你一定去到一个企业,他在那有你能够去发展的机会。
回到你刚才说的问题,我们也是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的学生要有什么呢?有技能,没有问题的。有国际化的视野,也没问题。我们希望能够跟企业有比较密切的互动的关系,这个也做的比较好,行业形势也做的比较好。我们也希望学生真的能够从现有的框架里面走到框架以外的,就是您刚才提到的创新。这个情况我必须要说,这个你今天讲的前面的主报告很好。因为现在跨界的事对我们的学生启发非常好,这个确实给我们的领域加一点基因,最后我们希望这个基因出来的东西还可以看得出汽车的样子,但是毕竟这个基因做了一点转移,而且这个转移的东西会把我们的学生,也包括老师做的更好。
还有一点,但是不管是传统也好,还是新的也好,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会开会,一定会协同,一定要会吵架。
??赵福全:他对我的回答就是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可以转基因。最后一个问题,最简单的问题,我们谈了这么多,跨界、重构。包括学生在下面也说,说未来汽车产业谁是赢家?这个最简单的问题,荣总你怎么看?你认为未来谁是赢家,而且你通过什么样的判断,谁进来投资?
?荣文伟:我觉得能够把这件事情做清楚你也就能够算出来未来,这的确是提的最好的,这个实际上是作为我们汽车产业基地在打造的时候我们始终绕不开的问题。因为你的土地资源有限,你所有的资源都有限,到底怎么样可以形成竞争和生态。如果落到最后全部都是被淘汰的企业,那么你这个区域也就没有什么前途了。所以这个问题的确是我必须面对和思考的。但是可以说到今天为止没有结论。但是有一点,我能感受得到,就是说谁能够跟着产业的方向走,和谁能够把握着客户走。就比如说我们这边未来汽车,未来汽车我们是给了他很多的资源,但是大家从整车传统的企业来看,他肯定不靠谱。但是我们觉得他靠谱的一个地方是什么?刚才前面赵教授用了一个,他敢赌这个,我就靠电动了。
第二个是他真的站在客户的角度想事情,他所有的逻辑是从这一点开始出发的。而我们传统的整车厂商设计产品,所有的东西都是基于我现在是什么情况。我先拿我的技术我制造什么产品,而互联网他真的他是真的敢赌,他就是直接从全世界调动资源。未来汽车可能输,也可能赢。但是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是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最终是赢的。
所以从我们的区域来讲我们更希望打造的是一个环境,一个生态环境。这个生态的环境,这种新兴的企业到这个地方就容易成功,比别的地方容易成功的话,那最终这个竞争就会越来越强。一旦成功就会衍生出,带起来一片。
所以当时大众到这边一个桑塔纳成功了,带起我们大概一百多家企业在这个地方落户。所以我们现在目前安亭说到底,到最后的确从产业基地来将比其他的产业要成熟。当时也就是抓住了一个契机。那是抓准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化,流水线了。
而现在面临的另外一个挑战就是全球的汽车产业都在变,电动、智能、网联、共享、轻量化,十年以后的车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我们还是不变的话,还是按照原来的方式的话,可能安亭就是第二个底特律。现在底特律又开始搞了,原因是什么?他也清楚的知道他必须跟上时代。底特律当时变的一个原因就是节能型汽车没有抓住,被日本人干掉了。
刚才谈了很多的技术,我觉得大的方向还是产品,那是整个企业有没有都是问题。十年以后真的是企业有没有,不是你这一个产品成功不成功。
?赵福全:荣总选企业的标准是什么?他可以有99个企业失败了,但是只要有1个成功了就可以,这就是天使的心理。因为嘉定在中国汽车园区里面的地位,所以他就是园区里招商引资的巴菲特,很多地方都跟投,所以他现在看企业不是有多少的资金和技术了,他是看理念。另外他最后的核心的问题就是底特律为什么失败了呢?得抓住机会,选择比能力更重要。而在选择更重要的时候,你可能用了智慧,智慧不如抓住趋势。感谢荣总。
自主品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产业也走在一个十字路口上,机会真的很多,这种机会对所有人都是均等的,还是要抓住机会,得抓住这个事,在抓事的时候最终还得做选择。选择完之后还得努力。不是努力不重要,是先得做好选择,也不是选择不重要,你做好了选择,但是你背后还是要知道大的趋势。所以趋势是前提,选择是基础,最终实实在在的靠的是努力才能实现,证明你的选择是正确的。
实际上两天的会挺不容易的,实际上我知道你们是临时凑的,足以证明这个论坛的影响力。你们今天来的都是最优秀的观众,得到的也是最免费的,最有价值的。知道势比选择重要,选择比能力重要,但是最终能力最重要,因为没有了能力,其他的东西都面谈,就是空中楼阁了。希望大家攒足,做好选择,更要借势。自主品牌如此,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也如此,谢谢所有人参与,感谢大家的贡献。
敬请关注盖世汽车“2016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直播专题:
网站专题链接:http://auto.gasgoo.com/topic/qcyhj/
手机WAP站专题链接:http://m.gasgoo.com/topic/qcyhj/
提示:本文为现场速记,未经专家审核,请勿转载!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12/03071230123070002123940.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