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正文

韩系电池陷风波 国内电池企业能否借势崛起

盖世汽车 解全敏 2016-11-28 06:30:59

前段时间,三星Note7全球多起电池爆炸事故将韩系电池推上了风口浪尖,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亦随之受影响。此前,国内有一批乘用车以及商用车厂家在使用韩国电池,而随着这一事件的持续发酵,有一部分汽车厂商近期正在低调更换供应商,并且目前已经有部分车型停产停售。

韩系电池陷风波 国内电池企业能否借势崛起

国内车企如此果断地更换电池供应商,或许并非只是出于对电池安全性的担忧。实际上,在今年5月工信部发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修订版―征求意见稿)》之后,这些车企应该就动起了这样的心思。因为依据该政策,动力电池如果登不上《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采用该品牌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就拿不到国家补贴。而事实上,进入这一电池目录的几乎全是中国本土电池企业,LG和三星动力锂电池等均未能入榜。

既然要更换电池供应商,自然要重新在众多供应商中作以选择。目前来看,中日韩三国形成的动力电池市场格局,短期之内都将保持下去,如果国内车企放弃韩系电池,便很可能在其余两者中选择,如若再考虑到以上所提到的《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的约束,进入此目录的中国本土电池企业自然就成了国内车企的不二之选。

然而,国外动力电池企业显然不会因此放弃中国市场,毕竟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谁都从中分得一杯羹。此时,无论是外资车企还是外资电池品牌似乎都希望通过与中国公司合资来分享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红利,这从今年以来,大众与江淮建立合资公司以及三星、松下纷纷在国内设立动力电池合资工厂等一系列举动便可看出端倪。

诚然,外资品牌与国内企业的合资合作可以说是互通有无,双方做的是互惠互利的“买卖”。以大众江淮为例,大众能借力江淮的新能源技术储备、市场布局和国企身份,江淮能借力大众汽车的品牌知名度、品质管控、技术储备、产品设计等,双方联姻的确能带来双赢。再如三星、曙光和东软,三星电池能借助合资国产,获得国家认可和支持,更顺利地切入国内市场,合资伙伴能借此提升技术水平或利润,也是一笔好生意。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11/2806330833870001744324.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