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邵部长,各位领导,我今天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一些想法。但是题目一打出来,就可以看出来跟刚才的唐博士不一样,我只是讲一下形势,而且我讲的形势不是从“十三五”的五大原则讲起,我今天早上把自己的内容复习了一遍,我发现紧扣的都是汽车行业受到的批评,也可以说我讲“形势”实际上是一种反批评,特别是针对这些年来对汽车行业的责难。为什么我要这么讲,在这个场合讲这个,好吗?后来想想,我还是讲,为什么要讲?最近这半年我一直在汽车协会工作,很大的工作是跟政府官员交涉,能不能实施某个政策,某些事情能不能改一些。我发现汽车产业也许是中国最冤枉的产业,见到这些司局长以上的干部,包括一些部级干部,对汽车充满了不了解,批评和指责。
我也试图想,可能大家都一样,但还是不一样,我们其他的机械产业,其他的产品,大家没有那么多的抱怨,对于汽车的批评特别多。所以,想来想去,我还是要讲这个内容。后来,我还给自己找到一点理由,前一段我写了一个博客,他们说题目应该改成汽车行业自黑。我想是的,我们参加那么多国际论坛,何曾看到过外国的专家和公司在论坛上讲他们自己不行,没有人讲过,而我们自己的人出去讲汽车产业包括我们业内的人出去讲,一般来说是三段论,第一,成绩;第二,问题;第三,努力方向。所以我想我们是不是这样,我今天把我的想法和大家分享,以后我们的汽车行业要理直气壮的,争取我们所想要的条件,也不要再继续说我们自己不行。因为你说不行,人家就更说你不行。
第一,主要是针对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的。去年,中国汽车发展速度比较慢,大家很担心,到去年1至9月底的增长速度和前年几乎持平。到第四季度,国务院采取了新的刺激政策,所以全年有一个4%的增长。从去年到今年,一直有人质疑,汽车是不是增长太快了或者说不应该增长了。发改委有一位前任处长信誓旦旦跟我讲,他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就是两千万,超过两千万就会掉下来。我认为去年的汽车速度降到4%的速度有几个偶然因素:1.限购。按照2010年的比例,7个限购城市占全国15%。2.出口下降,影响了2个百分点。3.二手车,这个是最重要的,从前年秋天国务院通过大十条,要求全国重视环境治理。后来产生的后果是全国绝大部分城市不允许国四以下的二手车迁入。为什么这样?原因是去年年初还是前年,国务院提出淘汰500万黄标车的任务。结果在淘汰过程中,本来各地都向国务院提出要求,给补贴。后来过不能没有给,那么这个政策说明,以后黄标车的处理,各家是谁的还是谁动手,所以要各地方自己承担,所以各地方不允许排放标准比较低的迁入,不然万一哪天国务院要求把这些车全部淘汰,还是地方政府买单,所以不允许,那么这严重影响了销售。所以我想,根据我对于去年的分析,如果说大城市限购影响了8个点,其他的是两三个点,这样加起来就影响了十几个百分点,拿这个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的汽车销量由2000年到2010年的平均增速24%掉到了去年的4%。4.股市。著名专家徐专家说有一个R曲线,汽车发展的某一阶段应该是平均20%,某一个阶段应该是10%,我们怎么从24%掉到了4%呢?我觉得是这些偶然因素。所以在十三五期间,汽车不会有这么慢速的增长。
第二,我想说一下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我都是针对中国汽车的批评提出的我们的这种申诉。
1、汽车的政策。老有人批评说你们汽车行业就想开放,你们就想引进,实话说,冤枉我了。我想说的是,汽车所有的开放城市都是中央定的,汽车所有企业的准入,重大技术的引进都是国务院批的。而且,是国务院要求我们加快,我们汽车行业提出不能开放这么快。在当初WTO谈判的时候,邵部长在场,我们机械部的态度代表汽车行业的态度是要慢一点,但是有关部委的态度是要快一点。现在在中美投资协定谈判中又碰到了这个问题,前不久我在北京召开了一个和媒体的研讨会。我们再一次强调汽车行业不能放太快,而有关部门在要求我们放。所以,我想说世界大公司希望中国更开放,是中国的有关部门希望更开放,而不是我们汽车行业自己想去开放。当然,改革开放是大趋势,但是我想解释的是,如果有一天汽车行业放的更快,我们会是一种被动的情况,这个事情不是由汽车行业自己决定的。
2、关于改革开放的效果,我觉得汽车行业改革开放的效果是非常好的。现在大家都忘了当初,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全国生产了5000辆轿车,可能包括当时老上海牌。但是全国进口了10万辆轿车,花费了大量的外汇。在那种情况下,是中央政府各个部门共同研究发现我们又要有汽车用,又没钱,没技术,没管理,只能用开放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汽车行业挑了最好的企业和人才去和人家合资,当时外国大公司,最大的公司不跟我们合资,跟我们搞合资的都是二流公司,比如说标志、雪铁龙,比如说当年的大众,比如说美国汽车公司。但是通过三十年的合资合作,我们建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得中国的消费者能够使用上物美价廉的汽车。所以,我觉得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够好,而且我特别想对比一下,中国汽车产业,我们和开放程度更大的巴西以及开放程度更小一点的俄罗斯、印度相比,中国汽车产业绝不逊色。
我记得90年代在机械部工作的时候,当时我对比过列出过全世界前20个国家的生产,当时中国很靠后,俄罗斯很靠前,但是现在我们再去俄罗斯发现,俄罗斯汽车产业惨不忍睹。印度一直被西方的经济学家在唱好,对中国一直唱衰,我两次去印度,我发现印度产业发展而言和中国相比,很差。印度的开放,它的开放原则是如果没有的,要开放,如果有的,可以不开放,所以印度的商用车不开放,轿车是开放的。我2004年去印度坐大客车参观,它前面的挡风玻璃是钢化玻璃,所以中国这方面开放的发展足够好。
还有一个情景,我每年去开世界汽车制造商大会,每年我出去人家都是用一种仰望的看着中国汽车产业,说你们今年增长多少,因为只要中国汽车产业增长,全世界就增长。我就讲我们的情况,然后他们说你们发展的真不错。但是我回国来,我到发改委,到财政部甚至于到工信部去谈汽车问题,都是批评。我出去跟人说,人家说中国真不错。
3、中国汽车品牌发展的挺好的,也够快。现在我们在2000多万产量里面,中国品牌接近50%,大概48%至49%。这个条件是非常好的一个条件,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条件。我曾经简单算过一笔帐,在中国国内自己品牌有1200万的市场,世界上所有国家的汽车产业都没有这个条件。他们主要是自己市场太小,从一个角度来看,中国品牌在中国市场不到50%,但是不到50%也足够大,如果我们运用合理,这1200万的市场干什么都可以干成。一个月前我在沈阳跟东软的总裁谈,我说希望你们投入在中国汽车软件方面来谈,他说1200万的市场干,他说我原来以为中国市场只有300万的市场。还有中国汽车产业在开放过程中让外国人占了便宜,其实我认为不是,是中国占了便宜。如果把中国汽车的对外开放和合资算一算各个利益方,我认为得益最大的是中国政府,因为有车用了,能力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汽车交的税比各行业多,汽车产业对于稳定,对于国有职工比其他产业做的多,所以我认为最赚的是政府。第二,是广大的消费者。中国的消费者对汽车价格下降的程度和产品选择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比较吃亏的是我们汽车行业,我们把我们最好的设备和人才派出去跟人家合资,但是并没有得到对等的利益。我们一汽和大众合资,上海和通用合资,那么我们中方得到的利益远远低于外方,这是由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你可掌控的,你能够贡献的环节少的多,所以你取利比较小。但是综合来看,我认为不能讲中国在合资中吃了亏,这个事情现在讲这个话可能有人有异议,但是我想今后时间长一点,我们用超脱的角度来看,大家应该能够认同这一点。
技术实力较弱是短板。以大众为例,南北大众两个厂,在中国销售的产品中,其中在中国开发的占30%,但是它并不去讲这是中国开发的,所以各家合资企业,我们这些中方包括合资企业本身是努力在建立开发能力,在提高自己的开发能力,确实也在贡献。比如说上海通用的新赛欧就是在上海开发的,现在可以出口。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外国大公司不是为了培养中国的开放能力而来的,你不要求,你不争取,你不从企业的市场实践中去迫使它这么做,它是不会这儿做的。我也记得,还是大众的,是一次日内瓦车展,是观致展出的那一年。随同它展览的有大众退休的老工程师,他看完之后跟这个老工程师讲,我们藏了20年的技术,你给了人家了我们坚守了20年,就不想把这个东西给中国人,现在你们给了中国人。后来还要打官司,我记得后来我们通过政府官员做了一些斡旋,后来大众说不要这么做。我想说合资企业不会主动培养中国的开发能力,但是它会随着经济发展,根据需求来做,这一点我们需要有两面的认识。
4、我想说一个,现在我们讲中国大而不强,讲中国品牌缺乏开发能力,这是我们的短板,但也符合我们的规律。我自己认为,后发达国家发展经济几乎都是同一个规律,就是先开放市场,然后引进简单的生产,然后生产一步一步升级,最后形成核心竞争力,这就是一个普遍规律。中国是这样,我看印度、巴西也都是这样,中国的汽车产业是这样,中国的家电、船舶等也是这样。那么汽车产业相比于其他产业,技术难度要更大一点,所以现在其实家电也没有完全掌握核心技术,那么各个产业都留下了最难啃的骨头自己在攻关,那么汽车产业晚一点,我也觉得无可厚非。我觉得不要把汽车和高铁和核电相比,因为高铁和核电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发改委前任市长陈宾(音)说当年高铁引进的时候,我们决定不需搞合资,而且是引进技术,然后中国开始发展技术。从市场方来说,我们铁道部一统天下,你就要做这个,所以我们高铁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我们说一个抬杠的话,假设我们去北京买票到上海,说高铁有三种,德国高铁、美国高铁、中国高铁,安全舒适型有区别,这样的话肯定不会比现在高铁发展的这么快。所以我们大而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不要有埋怨,这是一个规律,也有人从很多角度讲,包括汽车行业很著名的领导人在企业讲,说我们公司以前是以大为目标,现在要以强为目标。我觉得喊个口号鼓舞人心是可以的,讲规律的话是不符合的。因为一个企业发展的时候,当大则大,当强则强,你不可能有一个选择说我就是不要大,就是要强,这是不可能的。
第三,中国汽车发展速度。我在第一篇的时候就讲了,去年的速度下降是有很多的偶然因素叠加的,我综合任何中国现在汽车产业发展的速度按产量来算,应该不低于GDP。这样的话,汽车产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就可以高于GDP,就可以拉动其他产业,拉动整个经济发展。因为中国经济发展现阶段衣食已经过去,住行应该成为正当行业,汽车行业应该起到带动作用。最近这一两年,经济的发展也是。我多次参加马凯副总理召开的经济形势分析会,各个行业的协会都会去,可以看出汽车行业在多数情况下都是带动其他行业发展,汽车发展更快一些,国民经济的速度才会上来。再一个,从消费来看,中国现在人均车辆保有量还很低,中国人民不是用骑自行车的方式和走路的方式来代替汽车,现在中国的汽车是1亿多辆,2亿辆电动自行车在作为交通运输,将来这些都会成为汽车。那么,今后汽车成为会国家出口投资的重点,所以我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速度不会太慢。总的目标,我认为会达到韩国这样的水平,总数我就不说了,每次一说都会造成争议。
另外,有几个问题一致认为它会限制汽车发展,但是我认为也不会。比如说排放污染问题,现在排放污染现在已经普遍到了5阶段的排放标准,正在研究制定6阶段的排放标准。那么我们的5、6阶段实际上是参照了欧盟的5、6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认真执行的话,应该可以满足大气环境的要求。中国的问题有两个:1.中国的排放留给汽车行业的余度特别小。因为我们中国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水泥产量占世界一本以上,煤炭燃烧占世界一半以上,所以中国的环境余度特别小,所以汽车也要勒紧腰带。2.中国汽车行业存在不认真执行法规的现象,这一点我们一定要做好。只要我们认真做好以后,我认为应该不会是限制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里我还特别想强调一下,现在和当年不一样,我们从认真抓排放是从1995年以后至2000年以后,我们国家排放标准一直很严,然后慢慢的实施,实施前两年不检查,过两年再检查,逐步落实,是这样一个过程。但是我们以后不行,以后一个是我们的法制在加强,原来政府部门定标准定的特别严,检查标准人比较少,现在有了变化,环保部根据新的大气法,省级环保部门检查排放的主体,他们会严格来检查,这一点对我们是一个决大的约束力。再一个,民间的力量也会对我们形成约束。去年已经出现过若干人去买了车检测发现不合格,去告政府和工信部。
交通拥堵问题,我认为随着我们规划能力和建设的提高,也不会向“十二五”这样继续恶化。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基数变大以后,会降到10%以下。另外,对于城市道路规划各方面的认识也在提高。我希望“十三五”也不会成为汽车发展的障碍,但是有几个数字我想跟大家提出来,提醒大家重视。一个是道路面积的比例,我听过南京的一个专家讲,说全世界比较理想的道路面积比例应该是25%,而中国最大的道路面积比例是江门,20%。上海和北京差不多,可能是13%。还有一个是,中国住宅区的密度是全世界最密集城市的2至3倍,因为有一个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还有一个是我们房地产发展有一点无序,地方政府为了获取利益高价买地,开发商把密度搞的特别大。再一个是关于地铁的问题,北京市交委老责怪北京人民觉悟不如日本人民觉悟高,老觉得北京人民不坐地铁,其实我们北京地铁长度长也是一个原因,你除一下北京地铁总长度除一下北京站的总数量,大概是2公里左右,而人家(日本)大概是1公里。
再一个是能源问题,这个问题少一些,因为现在石油价格在下降,但是我认为总的来讲,根据我们国家能源部门的规划,给汽车供应的能源以后每年会增长3%,我觉得新车平均节油20%多的情况下,这3%是够用的,再发展两年电动车,这将不会成为我们的障碍。
再一个,我想强调一下“十三五”期间可能是我们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最好的时期。第一,应该是我们创新能力最快的时期。十三五肯定是中国汽车产业创新投入最大的时期,我记得80年代中期,我参与中国科技白皮书修订时,当时我算了一下全国汽车产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是1亿元,现在我们一个大公司一年就是上百亿元。这一点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时美国通用汽车研究开发的费用每年是60亿美元,当时我们是1亿元人民币,差距巨大。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现在美国通用的60亿美元的研发投入,而且上汽是30亿美元,这个差距在缩小,而且每一家大厂在建几十亿人民币的研发中心,连长城也建了一个50亿研发中心。所以《中国制造2025》的框架,刚才有专家讲到这其中有新能源汽车,我认为《中国制造2025》和汽车的关系还要密切,《中国制造2025》九大部分、五大专栏。从五大专栏来看,绝大部分都和汽车有关。第一个专栏是行业创新能力,汽车是一个技术密集产业。绿色制造,汽车应该是重点。智能制造,汽车也应该是重点。所以不但是一个新能源的问题,或者说举一个例子,或者是引用一个国外的例子来说,德国工业4.0就是以汽车为例子,《中国制造2025》也必然的是汽车产业在当中充当主角,所以十三五期间一定是中国汽车创新发展最快的时期,也是环境最好的时期(法治的加强和环保的改革)。我们希望,交通部的油耗公告协调能够合并或者取消,我们也希望工信部的公告和质检的3C能力合二而一,这样汽车行业投入多年的多头管理问题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当然我们希望在税制方面有所改善。这样的话,从技术来说我们这几年一直持续着,国家对于电动汽车,全行业对电动汽车的重视,很快我们要推进对于智能汽车的重视,都会对中国汽车技术的发展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
过去我们对于电动汽车很重视,但是我认为智能汽车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汽车技术和产品的影响会更大。因为它涉及到汽车的整体,涉及到使用的形态。而且在智能网联方面我们有两个优势,本身我们互联网有优势,再一个中国人对于产品的偏好也是一个优势。
再一个,中国品牌汽车将进一步发展,从去年到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比例一季度有一点持平,而现在一直在增长。我们分析的原因是,主要由于中国品牌开发的小型SUV和MPV比较适合中国市场。现在外国品牌也在开发小型SUV,但是我觉得这不会完全的把中国品牌打回去,我认为现在中国优势的品牌实力已经昔日可比,而且消费者更加成熟,不会太在乎品牌是中国的还是国外的。另外“十三五”会让中国品牌挺下去,淘汰出局,可能这样会更好一点。再一个中国汽车走出去的模式将转型升级。这是一个比较重大的问题,中国汽车最近连续四年出口下降,一年比一年低,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我们希望转换模式,完全靠产品出口是不行的,必须变成一个资本和技术的输出?怎么输出?我们要像当年丰田、福特进中国一样。
另外一点,现在国家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各个部委都在做这项工作,但是现在各个部委的工作有一点碎片化和表象化。碎片化,就是各个部委的政策中间衔接不太好,表象化是喊口号比较多,落实细则比较少,这方面我们汽车协会正在根各部委调研,希望跟各部委串联起来,实现一个比较完整的政策体系,促进中国汽车产业走出去。
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均来自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理事会十周年庆典暨中国汽车人才高峰论坛现场)
声明:现场速记,未经演讲嘉宾审核,仅供参考,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6/08/2611395139516036666668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