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用电池取代了油箱。动力电池部件不仅自重大,而且需要特别防范摩擦、碰撞、穿刺、进水等安全风险。因此,以电池的安全和效率为中心,从零开始设计全新的电动汽车平台,是全球新能源汽车制造的总体趋势。目前已经涌现的标杆车型--特斯拉Model S、Model X和日产聆风均是如此。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正在步入"快行道"。2015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已经超过美国。从增长势头看,全年产量很可能逼近甚至突破30万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增速明显放缓的汽车工业中,新能源汽车无疑是当前最大的亮点。但是,在形势一片大好之余,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些隐忧却不能不引起重视,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是,新能源汽车发展有异化为"填池"造车游戏之势。
从表面看,"填池"造新能源汽车是一条快捷的路径,而且能迅速拉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相关产业链,成效非常明显。但从深层次看,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填池"造车方式,恐怕是一条不可能走通的道路,而且现实风险极大。
"填池"造车的第一大风险是安全。所有车辆设计的第一原则都是安全。汽油车平台的动力系统以内燃机、变速箱为核心,设计之初就没有考虑过要加装自重非常大的动力电池。在汽油车平台上"填池"造新能源汽车,安全性还能和原车型保持一致吗?
"填池"造车的第二大风险是浪费发展机会。传统汽车的"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底盘是多年来横亘在自主品牌车企面前的"三座大山",而新能源汽车用的是电机,取消了变速箱,底盘因为放置动力电池而更易调整配重,以往的高门槛基本上一扫而光,这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说到底,"填池"造车关系到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一个方向性问题:什么才是核心竞争力?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平"的"新世界",完全没有传统造车的门槛,只有掌握电池、电控、电机、轻量化车身这些关键的新技术,同时工业设计过关的企业,才能笑到最后。在特斯拉主流价位车型Model 3和日产聆风续航升级版将于2017年上市、苹果造车的"航母"级身影若隐若现的紧迫时刻,国内车企却在忙于"填池"造车,挥霍着中国汽车人的雄心壮志和聪明才智,承载"中国创造"梦想的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又要等到哪一天才能实现呢?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5/12/03103227322760350379222.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