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的被动局面,中国汽车制造商如何走向全球成为了非常艰难的课题,可提供给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越来越少。在调查3中我们列出了三种可能的路径,其中"收购海外成熟的车企"获得了最多的认可,约39%的参与者选择了此项;其次约25%的人士认为,尽管当前出口面临着诸多风险与困难,但这是国际化不可或缺的过程;而通过新能源汽车占领技术先机从而实现国际化的做法,并未获得较多的投票,仅22%的人选择此项。剩余约14%的人士选择了"其他"。
通过收购海外成熟的车企,中国车企不仅可以获得提升产品技术与质量管理水平的机会,同时还可以利用被收购对象的经销网络售车和提供售后服务,其益处颇多,但由于海外收购十分复杂性,这从操作层面对企业提出极大的挑战,尤其是对于刚刚迈入全球化的中国企业。从过往几宗中国车企海外收购案来看,大多数都遇到了挫折或以失败告终,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归结于下:一是中国市场以及本土车企的迅速发展,使得跨国汽车巨头或当地政府感到不安,它们会设法阻击中国车企在海外的收购活动;二是由于企业缺乏经验,在收购中对风险估计不足,没有相应的解决方案与机制,导致机会错失;最后是收购的战略需求和目标不明确,简单而言就是为何收购,为何收购某一家车企的研究不够。事实上,中国车市发展迅速,为车企业务扩张提供了巨大机会,但一些车企一心想走向世界,并未将宝贵的精力重点放在夯实自身产品及质量上,导致收购后的效果不佳。
尽管如此,这并不意味着毫无机会,比如在国外经济危机、车企陷入困境时,中国车企仍可寻找到合适的收购机会。而"先有市场,后有工厂"是一种比较稳妥的规避风险的路径。尽管出口的增长机会可能越来越难,中国车企同样不能放弃这一探索。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该尽量重新审视进军海外市场的计划,应着眼于价值而不仅仅是低价位来重新定位品牌,从而提高定价能力和利润空间。此外,还应在出口中尽快积累海外经营管理的经验,并掌握当地市场法规与消费需求,然后迅速建立起本地化生产与营销机构。
而通过新能源汽车占领技术先机,从而获得国际竞争力,实现国际化的路径并不为多数人士看好,这与过去今年电动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并未获得任何实质性突破有关。车企在选择这一路径时应当更加谨慎。
事实上,上述国际化的路径上并非排他,中国车企应该根据自身资源情况进行战略组合,以便不错失良机。但不断提升产品技术与质量应始终是企业经营所围绕的核心,因为如果在全球消费者的心目中,中国汽车厂商不能提高其产品质量,任何战略考虑都无从谈起。
(文章来源:盖世汽车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3/08/0606310431460246867127.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