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排量汽车市场快速下降的原因
法兰克福车展体现出轿车轻量化、小型化成趋势,而中国轿车是逆世界轿车市场趋势而动。因为轿车是中国车主地位、财富和形象的象征,是中国人重要的“面子”投资之一。80年代初政府高官开始换乘中大型进口轿车。当时国家领导还在坐红旗轿车,因此下令“红旗”停产,改坐奔驰600轿车。从“老桑”司机走大门,领导走小门,而把“新桑”加长开始,中国的乘用车越大越豪华越好卖。连傲慢的宝马、奔驶轿车也要屈尊于我国的潮流而加长,小排量汽车市场发展艰难是必然的了。自从凯恩斯主义出现后,有形的手——政策走入经济调控的前台,正确的政策能加速经济发展,而错误的政策会把经济或行业引入歧途。我国汽车工业目前的尴尬,就是公务员为本阶层或个人利益,制定的政策出了问题。
国家政策中早就有一个响亮的口号:鼓励购买和使用小排量汽车,多年来连小排量汽车定义也没有,发改委曾同意乘联会建议的小排量汽车是1.3升以下的汽车,但后来不了了之!以后超越国家标准的1.5升,也是内资企业优势排量,几乎所有政策均定为合资企业优势排量1.6升上,1.6升以下乘用车的购置税优惠取消后,小排量汽车市场快速下降是预料中,使内资企业汽车市场大幅下滑。中国人认为小排量汽车就应当便宜,加之价格战,造成小排量汽车的利润少,技术进步慢,是市场下滑的另外一个因素。由于政策不断把汽车消费引向大中排量乘用车,如车船税优惠升到2L的车,小排量汽车生产企业开始了“胜利大逃亡”,加剧了小排量汽车的萎缩。使中国的大汽车集团在自主品牌汽车起步时,上的车型多半不是小排量汽车。人往自己身上扎刀子叫自残,长期往内资汽车企业身上扎刀子叫什么?
对合资自主的质疑
合资自主是政府推动,没有正式文件的内部掌握的政策!发展合资自主的理由极荒唐。就是假如跟韩国那样,合资合同期满外资退出了,而合资企业的产品研发部门大多是空架子,那么这个企业早晚要死,发展合资自主品牌会使这个企业能活下来。这个理由不成立,韩国的汽车合资企业合同期满外资要退出,中国的合资企业合同期满可以延期,尽管这样,合资外方怕政府要治理我国汽车企业“散乱差”,规定一个外商在中国只能有一个合资企业,有两个合资企业的外商,合同期满前必须合并成一个企业或撤资。都纷纷在合同没有期满时就延长合同期。外商没有退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中国的意识。另一个理由是国企的机制差,产品研发搞不好。但目前国企研发实力比合资企业研发实力提升的速度快几倍,而合资外方为了取得绝对控制权,是不愿意提升合资企业的研发实力的。
目前强的汽车研发实力不是在老国企,而在民企、新兴国企和民间汽车设计公司,总体研发实力最弱的是合资企业。内资的汽车研发人员总数和国内研发经费投入都超过合资企业的一倍多。在合资企业工作的职工,学到外国专家一些经验、观念和出国培训有一定本事后,很多有事业心的研发人员就出去了,因为在内资企业他能更好的施展才华,众多“海归”人才大多数进入内资企业。目前合资自主品牌没有定义,没有衡量标准,已经成为合资企业把落后的车型略改进后换个标,降价抢占内资汽车市场的工具,使合资企业没有大规模扩大研发的动力。因此合资自主没有站得住脚的理由,这也是外商的政府公关和收买为政府服务的其他机构的巨大成果,另外合资企业异地建厂,已经不必兼并一个汽车厂了!只要生产合资自主品牌或新能源汽车,合资企业公开和不公开的优惠越来越多!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11/11/08080250250905.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