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端访谈 > 正文

信义玻璃:尽可能掌握发展主导权

专访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绍义

盖世汽车网 2009-01-13 15:16:14

中国领先汽车零部件企业大型访谈系列之五:

采访企业: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

采访嘉宾:

信义 玻璃

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陈绍义

 

 

从北美打开国外市场出路

盖世汽车网:信义玻璃是如何在汽车玻璃行业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的?这近二十年来信义玻璃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是什么?

陈绍义:8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汽车需要的玻璃配件全都依靠进口。但玻璃是易碎件,而且比较重,进口的物流成本相当高,再加上国内还没有汽车玻璃生产企业,当时玻璃进口商就漫天要价。董清世先生(即现在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看准了汽车玻璃市场的商机,1988年成立了信义汽车玻璃(深圳)有限公司。由于我们的加入,消费者拿到了应有价格的汽车玻璃。

之后,90年代初的时候,信义人思考公司的市场定位--到底是做OEM(主机)还是OES(维修)市场,认为做OES比较好(我到现在认为信义这种定位是非常明智的)。进口车,几十万一台,玻璃坏了不可能不掏钱买,这是最简单的一个道理。而且当时的企业基本上还都是国营企业,当时的三角债能把人拖死(后来朱镕基总理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三角债),做民营企业的,虽然说是自己有点底子才敢做,但是这样无休止的三角债会把人拖死。

在OES市场发展,当时我们总裁要求的是品种要多、要齐全,车坏了以后有玻璃及时给您,这个玻璃如果没有,我们第一时间做出来。所以当时信义在国内品种很多,服务反应最快,这是第一时间我们的优势。但是当时国内对于汽车玻璃的要求参差不齐,有很多是只要能称之为玻璃的就可以接受,说白了在国内市场已经分不出来什么叫高、什么叫低了,做得太滥了,所以信义决定要走出国门。在国内OES市场做得自己觉得有一些名气的时候,公司就开始琢磨着做美国市场,因为美国汽车的人均占有率、车辆的保有量都在世界上遥遥领先,做了美国市场再做其他海外市场。而且我们也得益于在国内OES市场我们为高端品牌做过玻璃配件,奔驰、宝马我们都敢做,而且做出来以后不能说超过人家原厂的,也没差多少,所以有这种底蕴就很容易跨出了国内。

现在说起来第一步也是比较艰难的,中国当时开放的程度还不深,1972年尼克松来华以后才有所谓的正常化。我们做的第一站是美国,直接到那边去,美国人对我们的品牌都抱有怀疑的态度。信义的高管决定初期在美国市场可以不赚钱,但是要广交朋友,真正让人家认识到信义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

盖世汽车网:国内OES市场做了多久以后才去做美国市场?

陈绍义:做了十六、七年。

盖世汽车网:从国内OES市场到国际OES市场,这应该是战略性的突破了?

陈绍义:这也是信义人的前瞻。不过在国际OES市场,信义也没有急功近利,初期的时候不以盈利为第一目的,而是把它看成是一个大的战略布局。就像下围棋一样,第一个子下去以后是什么情况,必须考虑后面的整体战略,第二个、第三个、第五个应该怎么下。

盖世汽车网:信义玻璃占到中国汽车玻璃出口的半壁江山以上,你们的海外市场经验应该是很丰富的。当初信义玻璃进入北美市场时,是怎么突破的?当时国内做海外市场的企业少之又少。

陈绍义:前期拓展市场的时候也是很艰难。我们广布点,我们认为将来有潜在点的地方,我们就去布,就去发。同时,我们广泛地征求我们的产品的不足,比较信义玻璃和经销商的现销品牌的区别,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做这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要让市场认知我们,二是在这个过程中把我们产品的缺陷找出来,并加强对这个市场需求的理解、吸收。就这样,有一天订单就来了,之后更多的订单也接踵而至了。

盖世汽车网:也就是,你们在做海外市场的时候完全是以信义自己的品牌做,而不是像国内很多企业突围的策略那样:找一个代工品牌(可能是大经销商的品牌,也可能是国外制造企业的品牌),通过这些代工品牌让大家相信你质量的可靠性,然后再推自己的品牌的时候,会相对容易得到认可。而信义玻璃一开始做国外市场时,就是做自己的品牌,而不用代工的品牌。

陈绍义:没错。不过,也不是随便什么企业就可以给国际上这些大企业代工的,一般也得已经是国内名牌了,而且必须得到对方的充分信任。真正国际大牌要找我们代工,而且信义也有利可图的话,也不是不可以做,但是信义立足的是主推自己的品牌。

盖世汽车网:代工可能只是一个突破的策略,不是长久之计。信义当初在国际市场,是怎么发展经销网络,让人相信这个品牌,并在OES市场占有这么大的份额?这里面肯定有一个突破的过程,而且应该是有策略的,就像下围棋的策略很多。

陈绍义:我们先跟销售商形成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先让销售商对我们的品牌有信心,他相信将来会有双赢,然后我们跟销售商共同经营这个品牌,销售商也扶持这个品牌。这样共同努力下,信义的质量提高了,信义的品种多了。信义品牌和他卖的其他品牌的质量差不多了,而且他们销售的信义玻璃价格不一定比他卖的其他品牌低,就算低也低不了多少,但是信义给他出去打市场的一直都是优惠的价格。

盖世汽车网:你会支持他的发展?

陈绍义:当然了,这样才共赢。

盖世汽车网:这就跟现在的自主品牌在或海外做市场的策略差不多,只不过你们走得更早一些。

陈绍义:对。但是有些人说某些国内品牌卖出去那么便宜,丢尽了中国人的脸,我要反问一句,难道不走出去就不丢中国人的脸吗?

盖世汽车网:这个肯定有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做海外市场分四个阶段走:第一步,一般的简单的出口。第二步,发展自己的经销商或代理商系统。第三步,在国外建立分公司,完善相关服务等等。第二步时主导权还是掌握在经销商手里,第三时主导权就抓到自己手里了。第四步是对全球的生产、销售、研发、采购等工作做进一步统筹布局,比如要再建工厂,或做更深入地研发,或是进行更彻底的本土化。

陈绍义:第四步可能是适于某些国家,大部分国家还不行。第三步,您和您的经销商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这是一个关键。如果只是一个简单的买卖关系,那整体发展就有问题了,必须要从利益方面建成利益共同体,从发展角度要建成战略合作伙伴。战略合作伙伴跟一般的合作伙伴有什么不一样?就是在对待具体个案的时候,战略合作伙伴可能不看这一时一事的利益,他在这个局部牺牲一些或者是我在这个局部牺牲一些,大家看得都是长远。长期赔本,没人做,但是短期赔本为了长期大赚,有人做,而且是大把人做。这种理念我认为是帮了信义,现在有很多信义的经销商都是那个时候不挣钱或者少挣钱,现在赚了大钱。

盖世汽车网:在选择跟哪些经销商合作时,你们的标准是什么?

陈绍义:我们会比较经销商,然后选择销量好的、有潜质的。国外的销售商跟中国的不一样,我们的玻璃店就是卖玻璃而已,国外有专门的安装店,比如一个经销商既代理原厂品牌,也代理XYG(信义玻璃),他给换玻璃时就跟消费者细说这两种玻璃的质量差不多,只是因为Logo问题,价钱稍有差别。那消费者可能就不用原厂的,用信义玻璃,而且他用了觉得不错,以后需要换玻璃时,可能还用信义玻璃,久而久之这个牌子就起来了。

盖世汽车网:您海外市场的策略是什么?你们在做北美市场之前,是不是把这个市场摸得很透,然后仔细选择跟哪些经销商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的。这样做的话,一开始挑战也很大,是不是?

陈绍义:那当然,当时走出这国门的挑战就很大,但是大家主要看一点:外国人买过之后立刻就给钱,没有三角债,这是天大的诱惑。在国门内的企业都受钱的困扰。在国外,有销售就有钱,你要我货就有钱;但在国内就不行,你还得求他。

盖世汽车网:是不是你们当初做海外市场的时候就已经规划好了,比如五年之内海外市场一定要做得多大,而不是只要做一个简单的离岸出口就可以了?

陈绍义:实话实说,当时出去掘第一桶金的时候也没有胸怀那么大的志,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可能就"吃完就见不到兄弟们了,再见",但是吃完了以后,就发现很好,还想再吃一只,有这个感觉。当时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这种运筹帷幄实际上是没有的。

盖世汽车网:海外策略刚开始的时候并不是说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战略布局,只是要去尝试一下,走一步看一步?

陈绍义:对。

盖世汽车网:北美市场开拓成功后,又把这个策略复制到欧洲市场,是什么时候?

陈绍义:这个当然是很长时间了,在北美市场生根发芽壮大以后,就是量的扩张。这些扩张是整体扩张,也不能叫突然或必然,量增大以后会带来很多挑战。比如说过去一个锅煮饭,现在要六个锅了。

另外一个转机是2001年的4月开始的反倾销,在这之前中国玻璃市场的无序竞争也扩张到海外,劣质玻璃也出去了,国外投机的商人也来掺和,比如信义卖五块他两块就卖,大家都说是"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也一度变成了“中国制造垃圾”,同时这样也造成了国外市场的混乱。就是在这种情况,美国人恰如其分地做了反倾销,那些鱼目混珠的人就应不起了,但我们应得起。我们请律师单独打官司,美国告我反倾销我就反告你,我告美国商务部,其实你说倾销我就说你歧视,我有根有据。当时中国只有7家玻璃企业(包括福耀玻璃、南玻玻璃)应对得起来,和美国打这种官司,但大家彼此不联系,这不是要张扬的,这是中国人的特性。

美国"反倾销"挣了我们的钱。比如,他们说我的反倾销指数是3.5%,他把这个钱拿过去,补贴美国国内那些告我的玻璃企业,然后跟我们对着干。中国那些不应对的企业,那些不成气侯的一下子都怕了,如果不应对就被认定是124%的关税,他们要涨到124%以后才是现在的收益,所以就都撤了。

盖世汽车网:与美国反倾销打官司,你们获胜之后一下子增长多少?

陈绍义:具体多少不便说,总之是生意就好得不得了了,尽管有百分之三点几的。一开始他来查的时候美国商务部认定我是零,没有倾销行为,后来美国商务部又反过来说"查不出来不行,要查他",最后他们怎么查的,他们说,"你进的原材料不行,中国政府在暗地帮你,他给原材料行业进行了补贴,所以你才卖那么便宜。我不认定中国的原材料,我要认定韩国",所以他认定我是3.74%。有这个3.74%,我做得也还挺好,所以我还接着做。

美国的反倾销相当于是一下子把这些鱼目混珠的滤掉了,但是他们发现,信义等一些品牌还能活着,而且这些Made in China的玻璃也不错,不像以前印象中那样,所以改变了对中国玻璃的看法。得益于这个,我们的量也上来了,把质量也整合了,跟美国的产品也接近了,所以就站住脚了。那个时候我在几个媒体都讲过,反倾销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真正经得起考验的也许是一个机遇,如果经不起的就想着背着把玻璃就想挣点钱,你永远不会有机遇。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09/01/130312301230847.shtml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