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路云协同作为汽车产业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路径,近年来在国家级政策推动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4年1月,工信部、公安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联合”应用试点的通知》,明确选定20个城市作为试点,推动车路云一体化从技术探索走向规模化示范。车路云一体化通过车辆、道路基础设施与云平台的深度融合,构建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协同控制能力,旨在突破单车智能在视野局限与高成本方面的瓶颈,有效提升交通系统的安全性与通行效率。随着技术不断迭代,车路云一体化正逐步从概念验证迈向多场景落地,为高级辅助驾驶提供全新的发展范式。
2025年10月30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智能化技术副总工刘志峰在第十三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上指出,车路云协同不仅是当前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更是实现高级辅助驾驶规模化应用的终极解决方案。他认为,车路云系统能够扩展单车感知范围,弥补视觉盲区,显著提升行车安全与乘坐体验,同时通过资源共享降低单车智能硬件成本。
东风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将车路云一体化纳入“三个跃迁、一个向新”的总体布局中,明确实现车路云一体化全场景应用为智能化跃迁目标之一。公司构建包括天元架构、天元芯片、天元OS和太极大模型等在内的天元智能,以此作为车路云一体化的核心技术底座,并在武汉、十堰、襄阳、北京等多地开展港口物流、智慧停车、园区物流、高速行车、城市行车等场景实践,持续推进车路云协同从技术闭环走向商业闭环,为行业提供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
刘志峰 |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总工
发展背景
从发展背景来看,车路云一体化已成为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方向。2024年1月,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联合”应用试点的通知》,明确北京、上海、武汉、十堰等20个城市和区域作为试点,推动为期三年的应用示范,为车路云规模化部署奠定重要基础。在行业技术演进层面,当前高级辅助驾驶虽以单车智能为主,但车路云协同通过超视距感知与协同决策能有效弥补单车智能的感知盲区与成本瓶颈;两者的技术融合分三阶段推进:2025年前实现浅融合,扩展单车视野以提升安全性;2030年进入中度融合阶段,通过协同感知提升驾乘体验感;2035年达成深度融合,实现协同控制大幅降低系统成本,并使安全水平和出行体验超越有人驾驶。
在此背景下,东风集团紧密围绕“三个跃迁、一个向新”的奋斗目标,将智能化跃迁作为一大核心战略,明确提出车路云一体化实现全场景应用的目标,加快关键技术突破与核心资源掌控,推动高级辅助驾驶规模化量产,以此在智能化新赛道中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技术底座
在技术底座构建上,东风公司系统性地布局了天元架构、天元芯片、天元OS和太极大模型等核心板块,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电子电气架构方面,天元架构以华为乾崑车控模组为基础自研中央计算平台,实现软硬解耦与软件分层解耦,通过中央计算平台加区域控制的架构模式,采用面向服务的设计理念,集成CAN、CANFD、以太网及光纤通信协议,使ECU数量减少20%,整车功能域覆盖率达到97%,操控响应提升75%,OTA升级效率提高60%,云诊断准确率突破90%,为AI驱动的专属智能化架构提供底层支撑。
芯片领域瞄准国产化率60%以上的目标,构建多域融合硬件平台,建立平台化设计、模块化采购的完整硬件开发体系,通过精准选型、SI仿真、热应力仿真及DFMEA设计,打造高可靠性、低成本的天元芯片硬件基础。操作系统层面,天元OS具备全域算力调度、内生安全防护和开放生态协同能力,形成车控、智驾、智舱三大操作系统及软件工具链,实现软软解耦、数据互通与生态构建,并通过分阶段开放OS内核、开源中间件及部分算法,提升代码复用率和开发效率。太极大模型则采用自研与生态合作相结合的模式,覆盖研发、数据、制造、用户服务全价值链,通过企业专有数据与定制化训练,已实现大语言模型量产落地、AI质检应用和高级辅助驾驶端到端技术突破,推动汽车从功能载体向具身智能体演进。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东风实践
在实践层面,东风公司成立了车路云一体化专班,通过乘商协同模式推进技术闭环、商业闭环和生态建设。武汉标杆场景中,阳逻港部署的无人集卡已完成全域车云调度部署,通过对9个路口进行路侧设备分级建设,有效消除复杂环境下的感知盲区,使作业效率呈现上升趋势,并正拓展铁水联运模式;智慧停车场则通过云端大脑全局调度、场端设备精准感知和车端泊车能力联动,实现车辆入场自动下载最优线路、远程状态检查、自动巡航泊入,真正达成"下车即走"的无感停车体验。十堰标杆依托山地特色禀赋,构建园区物流与城市物流融合解决方案,在车端完成设备安装和HMI的1.0软件开发,路端配合测试和卸货位识别,云端完成2.0程序开发并实现数据统计分析,形成可商业闭环的独特方案。
襄阳标杆聚焦Robotaxi场景,打造以车、路、云为核心架构的车规级标准化产品,通过订单管理、运维管理、车队管理、财务控制四大系统,为交通管理、安防部门及运营企业提供标准化服务,初期实现从机场、高铁站到古隆中景区的运营路线,中后期打造全城运营路线。在北京亦庄和重庆示范区参与15家车企一致行动,验证协同紧急制动、绿波通行和匝道汇入辅助等场景,通过云端下发预警信息或建议车速,车端执行避障或速度控制,探索车云接口标准化问题。
京津冀高速示范中,通过荣乌高速项目打通运营与车企云平台通信链路,实现施工占道、动态限速、重大灾害、匝道汇入预警和一键救援五大场景验证,建立车路融合安全预警机制和标准规范体系。量产车型开发方面,东风通过智驾、智舱和架构的同步集成,将车云通信软件直接集成到TBOX,按照量产风格设计HMI显示效果,在TSP和TBOX层面开发通信协议,实现全车无后装件的完整功能体验,支持事故预警、绿波车速引导等提升安全、效率和舒适度的典型场景。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车路云思考
在战略思考层面,东风公司明确车路云一体化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终极解决方案,将坚定不移推进该战略路径,加快关键技术突破、核心资源掌控和产业化步伐,致力于实现全场景应用落地。当前行业共识认为单车智能与车路云协同技术将长期并存互补,但车路云通过协同感知、协同决策与协同控制的三层能力架构,能够为智能驾驶向更高安全等级演进提供核心支撑;国家五部委联合推动的城市级应用试点工作,正加速促进两类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交通领域智能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面向规模化应用,产业仍需攻克关键瓶颈:一方面需建立统一的技术接口与数据格式规范,推动跨区域、跨企业的协同合作;另一方面需加快路侧基础设施部署进度,为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提供基础支撑。值得关注的是,车路云一体化发展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演进,更被视为应对行业竞争格局的新突破路径,通过物理层创新有望开辟新的市场空间,这与汽车出海战略共同构成行业发展的双重拓展维度。
图源:演讲嘉宾素材
未来展望与挑战
面向未来发展,车路云一体化将按照"浅融合-中度融合-深度融合"的三阶段路径稳步推进,最终在2035年实现安全水平和驾乘体验全面超越有人驾驶的终极目标。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集中于标准协同与基础设施建设两大维度:一方面需要解决车路云各环节技术接口与数据格式的标准化问题,推动跨区域、跨企业的协同合作;另一方面亟需加快路侧设备部署进度,支撑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应用与交通智能化转型落地。
东风公司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通过牵头成立联合创新体、组建车网科技公司等举措,积极参与标准制定和生态建设,在攻克关键技术瓶颈的同时探索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构建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提供坚实基础。
(以上内容来自于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院副总工刘志峰于2025年10月30日在第十三届汽车与环境创新论坛上进行发表的题目为《构建“车-路-云”协同的辅助驾驶新范式》的主题演讲。)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11/12I70436367C106.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