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车市格局深度变革大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加速驶入大航海时代。
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累计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继续保持稳健上升趋势。从区域市场来看,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墨西哥以22.4万辆、同比25.3%的增量成为中国乘用车出口第一目的地,另外对阿联酋、比利时、英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市场的出口,也均实现了不错的增长。
自主乘用车在海外市场多点开花的同时,以德赛西威、地平线等为代表的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新机遇,也开始深度参与全球汽车产业链重塑与话语权争夺。正在举办的IAA MOBILITY,就是中国汽车产业出海最有力的宣言。
全产业链出征,中国汽车出海驶向纵深
如果说,曾经的IAA车展主要是外资车企与零部件巨头的专属舞台,那么如今,伴随着以德赛西威等为代表的自主Tier1企业,凭借全栈技术能力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重塑,这场世界级汽车盛会已然蜕变为全球洞察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窗口。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IAA车展共有103家中国企业参展,相较于2021年的29家、2023年的75家,不仅在数量上进一步攀升,而且参展企业的展品矩阵也进行了全面扩容,产品覆盖广度与技术展示深度均达到全新高度。
在整车板块,本届IAA吸引了红旗、长安、广汽、比亚迪、奇瑞、零跑等多个中国品牌参展。这些车企不仅携旗下明星车型登陆了慕尼黑展台,部分品牌更借此契机进行了重要新车全球首发,并同步启动了针对欧洲市场新的战略布局,标志着中国车企正集体从“战略构想”迈向“落地深耕”的质变新阶段。
图片来源:长安汽车
长安汽车就在此次展会上举行了欧洲十国经销商签约仪式,同时宣布深蓝S05在欧洲上市,并完成首车交付。广汽第二代AION V也借此契机正式登陆欧洲市场,按照广汽规划,9月起广汽将陆续进入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市场,力争2028年实现欧洲市场的全面覆盖。零跑汽车则全球首发了纯电新品零跑Lafa5,另外还完成了零跑B10的海外上市。
头部车企的出海浪潮,叠加全球汽车市场智能化和电气化转型,为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全球化发展也提供了新机遇,推动中国汽车供应链出海同步迈入全新的纵深发展阶段。
首先,中国汽车产业链出海从过去单一的产品输出,转向了全链条价值赋能。
回看2023年IAA,当时还是以头部动力电池以及辅助驾驶传感器和芯片企业为主。而今年,在动力电池、电驱动、补能及热管理、辅助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甚至包括具身智能、飞行汽车等新兴赛道,均汇聚了众多中国头部企业。
电驱动领域,汇川技术、精进电动、蜂巢汽车科技等带来了最新的电驱动总成技术;智能化领域,既有Momenta、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新势力,也有德赛西威、中科创达等行业老将,全方位展现中国智能汽车核心供应链的完整技术生态。在具身智能与飞行汽车领域,则有广汽、小鹏汽车、知行科技等企业展示前瞻性的创新成果。
图片来源:德赛西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德赛西威,本次IAA悉数展出了全栈智慧出行解决方案,其第五代智能座舱平台G10PH,搭载了高通骁龙座舱至尊版平台,已经获得理想汽车新项目订单,与此同时还获得了多家全球顶级车企的关注。在全栈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方面,德赛西威还于展会期间为全球客户提供了覆盖高速、城市路段的辅助驾驶体验。
据悉,这是德赛西威首次携全栈方案亮相国际化大型展会,充分彰显了其持续深化全球布局的战略决心,另外也是中国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加速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向具备系统化、场景化解决方案能力的综合服务商转型的重要体现。
其次,伴随着中国汽车供应链整体技术实力持续提升,本土企业与外资巨头的合作也在逐步超越传统的单向输出模式,演变为以深度技术合作为核心的双向奔赴。IAA期间一系列重磅合作的宣布,便是对中国供应链实力最直观的背书。
9月10日,德赛西威宣布与全球人工智能、数字基础设施领导者NTT DATA达成深度合作,双方将联合开发新一代SDV(软件定义汽车)平台,以中国创新基因助力欧洲重塑SDV体验,推动中国汽车出海合规化。同期,德赛西威还与NVIDIA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宣布基于中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将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推广至全球市场。
这些跨越国界的技术“联姻”,不仅印证了德赛西威"中国方案"的全球适配性,更彰显了中国汽车供应链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质变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大众的深度合作伙伴,德赛西威的产品此前已成功适配大众多款全球战略车型,凭借在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及交付能力上的卓越表现,不久前德赛西威被授予了“2025年度大众汽车集团奖”,成为唯一获此殊荣的中国供应商,同时也是全球十位获得该奖项的供应链伙伴之一。
不止“走出去”,更要“融进去”
自2021年中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此后几年始终保持年均百万辆级的强劲增速,到2024年整体出口量已接近600万辆。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刷新历史纪录,标志着“走出去”战略已经取得阶段性胜利。
然而,从“走出去”到“走进去”,再到“扎下根”,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还需进一步构建“技术研发本土化+运营服务本土化+生产制造本土化”三位一体的全球化运营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从单一产品贸易出海到生态出海的蜕变,在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上占据更核心的地位。
洞察这一趋势,在持续推进产品和技术出海的同时,德赛西威也很早就开始在海外市场前瞻性地布局“研发-生产-服务” 三位一体运营体系。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不错进展。
德赛西威西班牙智能工厂建设现场,图片来源:德赛西威
在欧洲市场,德赛西威不仅在法国巴黎设立办公室,还在德国投建了工厂,目前正在筹备西班牙工厂,预计2025年底竣工,2026年开始向客户供应智能座舱、辅助驾驶等智能化产品。届时将和德国工厂一起服务欧洲客户,如大众、沃尔沃等。
除了德赛西威,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头部动力电池供应商,也早在上一届IAA车展时,就开始积极推进欧洲市场的产能建设。
其中宁德时代的德国工厂已投产运营,目前正在加紧投建匈牙利与西班牙工厂,计划2026年底前相继落成。亿纬锂能匈牙利工厂、中创新航葡萄牙工厂则均处于建设阶段,预计2027年正式投产。
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中国企业已经占据显著的领先地位。据SNE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在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Top10供应商中,中国企业占据6席,市占率合计已接近70%,继续领跑全球市场。接下来,随着头部玩家在海外的产能陆续释放,必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的全球竞争优势。
紧跟这一趋势,本届IAA车展多家中国车企与供应链企业再度亮剑,以全新的研发和服务出海战略为 “矛”,向欧洲市场发起新一轮攻势。
图片来源:小鹏汽车
9月8日,小鹏汽车宣布,正式启用该公司欧洲首个研发中心,作为品牌全球第九大研发中心,与硅谷、圣地亚哥研发中心形成协同。
同日,地平线、轻舟智航双双宣布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其中轻舟智航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在德国设立欧洲总部,负责开展产品技术研发、安全&认证&测试及运营等核心工作。另外卓驭也确认将在德国设立分公司,同时启动涵盖研发、测试、商务等多职能的团队组建,以实现对欧洲市场的快速响应与深度支持。
而德赛西威,更是提出“In Europe, with Europe, for All”口号。在德赛西威看来,出海不是简单地照搬中国方案,而是要基于当地需求进行适配研发和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将中国经验在不同区域快速迁移,达成全栈、开放、快速实现的价值主张。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德赛西威在海外市场持续增长的营收,已经为这一战略主张提供了有力佐证。2020年,德赛西威境外营收刚刚突破6亿元,到2024年已经超过17亿元。今年上半年,德赛西威海外收入继续保持迅猛增势,达10.38亿元,同比增长36.82%,呈现强劲的增长韧性。
得益于海外营收高速增长,叠加国内市场亮眼表现,德赛西威的国际影响力也在快速攀升。自2021年开始,德赛西威已连续五年入选 “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并于今年跃居至第58位,较2024年提升16位,相较于2021年首次上榜提升39位。
这一成绩,某种程度上同样是对其海外业务从“产品输出-生态构建-价值赋能”跃级发展的有力印证,另外也是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持续提升的重要缩影。要知道在2020年,中国仅有7家零部件企业进入百强榜,而目前已经增至15家,这一变化充分彰显了中国汽车供应链的整体崛起态势。
借助智能电动汽车发展机遇,当前中国汽车供应链正以经过国内市场激烈竞争验证的技术方案,以及全新的生态合作和全球化运营模式,深度参与全球市场角逐。这场出海浪潮不仅是市场份额的争夺,更是行业话语权的博弈与未来技术标准的竞逐。
接下来,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突破传统国际分工体系登上全球舞台,全球汽车产业的新格局,必将因中国力量快速崛起而深度重塑。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9/12I70433276C103.shtml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