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Gasgoo night
  • 盖世汽车产业大数据
  • 2025汽车消费趋势洞察大会
  • dive into the Chinese auto market and supply chain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车企 > 正文

18万台车争33个服务网点,售后短板将是小米汽车的下一场大考?

AC汽车 流意 2025-04-08 07:03:05
核心提示:“熬夜也没预约上,比挂名医还难”。小米汽车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不只是质量信任危机,还有服务体验升级的双重考验。

18万台车争33个服务网点,售后短板将是小米汽车的下一场大考?

SU7智驾事故引发的舆论漩涡还未停息,小米汽车售后服务跟不上销量的槽点也引发关注。

近日,多位小米SU7车主在社交平台上发文吐槽小米汽车售后问题。上海车主表示目前维修需要排队半个月,“熬夜也没预约上,比挂名医还难”;湖北车主反馈换尾灯补漆只能去武汉,往返700公里。

18万台车争33个服务网点,售后短板将是小米汽车的下一场大考?

这些刺目的数字,照出小米汽车售后网络不足的真相。当销量的狂欢遭遇服务的困局,小米汽车的售后网络正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

01、33家服务网点撑不起18万车主售后需求

上海的小米SU7车主修车有多难?

据小米汽车官方客服表示,上海车主维修需要预约排队,目前松江区的服务中心近半个月都约满了,宝山区最早只能约到4月11日。

数据显示,小米汽车去年在上海以1.1万台销量跻身热门品牌之一,但这座城市的服务中心却停留在个位数。

18万台车争33个服务网点,售后短板将是小米汽车的下一场大考?

据悉,全上海只有2家小米汽车售后服务中心,这意味单个网点承载5500台车的售后需求。

作为对比,特斯拉上海服务中心+授权钣喷中心共计30家;蔚来上海服务中心10家;理想汽车上海服务中心12家。有行业人士透露,蔚来每1500台车在当地匹配一家售后服务中心。

18万台车争33个服务网点,售后短板将是小米汽车的下一场大考?

截至3月6日,小米汽车已交付18万辆,2025年计划交付35万辆。2024年4月,小米汽车表示,售后服务中心的网络布局,会分批次逐步拓展开业,预计到2024年年底逐步实现全国约80城的服务网络覆盖。

但实际进展并未达成这一目标。2月6日,小米汽车发布售后授权服务招募信息,面向81城招募服务商。截止今年2月28日,仅有33家小米汽车服务中心与授权服务中心开业。

截至3月底,小米汽车官方称全国已有127家服务网点。待这批网点完成落地服务,或许能解售后燃眉之急。

尽管售后配套不足,但小米官方建议车主选择官方授权渠道的服务中心,否则无法享受质保。

这种"边交付边补课"的节奏正在反噬品牌信誉。若35万辆交付目标撞上服务短板的天花板,这场售后大考或将成小米汽车最刺耳的刹车声。

02、售后网络不足非核心痛点

"销量的指数级增长"与"服务的线性扩张"之间的剪刀差会一直扩大吗?参照其他新能源车企的售后建设历程,售后网络不足的痛点都是暂时的。

以特斯拉为例,在进入中国市场初期,由于服务网点数量有限,用户经常抱怨维修和保养服务不够便捷。当时不少车主吐槽特斯拉售后太慢,车辆受损送到官方指定点维修,不管是什么配件,都要等2、3个月,甚至半年才能到货更换。

这种服务短板直接威胁着品牌口碑,倒逼特斯拉通过三大创新举措实现了服务体系的转型升级:

一是充分利用OTA 空中软件升级和远程诊断解决车主售后问题。2024年累计完成超250万次远程诊断,平均诊断时长仅25分钟(最快10分钟)。

二是部署移动服务车提供上门维保,覆盖常规零部件更换、轮胎服务等高频需求,

三是建设立体服务网点,截至2025年2月,已建成250家服务中心、269家授权钣喷中心及67家直营钣喷中心的服务体系。

小米汽车正沿着"线上+线下+移动服务"的相似路径展开布局。

去年,有小米SU7车主发视频称,小米汽车郑州售后团队曾驱车200公里为其更换后视镜组件,仅收取184元费用(含配件及上门服务)。

当时,小米汽车的售后服务被誉为“颠覆行业”之举,尤其是售后价格良心也在网络上引发热议。

只是,高成本的上门维保服务不是长久之计。据上海车主透露,小米汽车在上海也仅有2台移动服务车,根本满足不了及时性需求。

不过,特斯拉用十年时间构建的服务体系,小米汽车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完成跨越,这既是挑战,也是实现"屠龙少年"蜕变的必经之路。

03、售后体验将是所有车企的“大考”

小米汽车当前面临的核心挑战不只是质量信任危机,还有服务体验升级的双重考验。这场考验不仅关乎技术实力,更直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服务进化本质。

摆在眼前的严峻现实是,消费者对小米汽车的投诉与质疑正持续发酵。质量问题犹如行业魔咒,奔驰、宝马等传统巨头尚难完全规避,特斯拉的品控争议更是屡上头条。

今年初小米汽车召回3.1万辆SU7的举措,暴露了其供应链把控的短板,也折射出新能源车企在规模化扩张中普遍遭遇的质量阵痛。

18万台车争33个服务网点,售后短板将是小米汽车的下一场大考?

近期发生的智驾事故更是将小米推上舆论风口,也让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性价比神话"背后的技术含金量。

与此同时,售后服务的隐性危机正在显现。尽管售服务网络不足的难题终将被时间消解,但服务体验的深层变革才刚刚开始。

在车市价格战不停息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企开始将售后从成本中心转为盈利中心。

蔚来作为最宠车主的企业之一,出于售后盈利的目标也不得不将售后服务缩水。与此同时,为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效率,蔚来将喷漆、洗车、代驾等过去执着于自营的售后服务项目逐步外包给第三方合作伙伴。

据悉,蔚来售后服务板块2024年创收75亿元,占比总营收11.4%,售后全年实现盈利。

再看特斯拉2024年的财报,以汽车销售为主体的汽车业务面临着诸多挑战,而以售后为主体的服务业务营收为105.3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83.19亿美元增长27%,表现亮眼。

对比之下,小米汽车2024年售后相关业务7亿元,占总收入比例仅为2.14%,在服务价值挖掘上还有巨大空间。

总的来看,行业正在经历盈利模式的范式转变。依赖卖车盈利的模式已难以为继,服务将成为新能源车企的新战场。换言之,优质的服务体验能转化为真金白银。

当整个新能源行业都在用交付数字堆砌增长神话时,售后服务这张隐形的考卷正在积累系统性风险,解题者终将赢得未来。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4/8I70422337C109.shtml

文章标签: 特斯拉 小米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