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三个月内第三次飞抵北京。这一次,他的行程被外界视为一场“救火行动”——此前,美国突然宣布对英伟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H20芯片“无限期出口管制”,导致英伟达被迫取消价值55亿美元的订单,市值单日蒸发1.3万亿元,但这仅是冰山一角,作为贡献英伟达全球营收29%的战略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数据),中国市场既是最活跃的AI应用试验场,又是组合辅助驾驶革命的策源地。
然而,英伟达的“中国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旗舰产品Thor芯片量产三度跳票,国内车企同期则在加速自研;美国出口管制的政策高悬,地平线、华为昇腾等国产芯片厂商快速崛起,国产芯片替代已成为现实。黄仁勋此行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但黄仁勋的"救火行动",实则是要在美国禁令与中国市场间寻找出一个平衡点。
Thor的明星光环难解量产困局
2022年,英伟达发布算力高达2000 TOPS的Thor芯片,凭借单芯片集成辅助驾驶、座舱交互等多域功能的Blackwell架构,一度被车企视为中央计算平台的终极解决方案。然而,这颗“革命性芯片”的量产时间从原计划的2024年推迟至2026年,甚至可能仅供应低算力版本。
Thor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Blackwell架构与4nm先进制程,Blackwell架构虽专为生成式AI和大模型优化,但其高度集成的设计在车规级验证中暴露缺陷:台积电4nm制程良率不足、裸晶设计问题导致散热效率低下,加之车规级功能安全认证的复杂性,进一步拖慢进度。
英伟达以“一颗芯片解决所有问题”的野心,目前看成为量产路上的绊脚石。为缓解压力,英伟达甚至计划推出性能缩水的B200A版本,并转向更小的封装设计。
美国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的升级,也加剧了车企对英伟达的信任危机。尽管Thor本身未受直接限制,但政策的不确定性让车企重新评估供应链安全。
中汽协公开建议“谨慎采购美国芯片”,而蔚来、小鹏等原计划搭载Thor的车企,已转向自研或国产替代方案。黄仁勋虽多次强调中国的战略支柱作用,但Thor的跳票与H20的禁令,也不得不让车企对与英伟达的合作产生质疑。
国内车企寻求去英伟达化
面对Thor的延期,车企的应对策略呈现分化:部分依赖英伟达现有Orin-X芯片维持过渡的传统车企如比亚迪、广汽,通过双Orin-X组合方案支撑组合辅助驾驶功能;另一些则选择自研方案,小鹏原计划在2025年新车型搭载Thor,但因交付无望,其自研的图灵AI芯片将在今年第二季度,于大陆市场率先量产上车;蔚来则押注“神玑NX9031”,宣称其“一颗抵四颗”的端侧推理能力,已经在旗舰车型ET9上实现量产装车;理想自研的5nm芯片“舒马赫”也浮出水面,瞄准下一代端到端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最新发布的地平线征程6P以560TOPS算力已逼近Thor部分性能,且成本优势显著,将成为多数车企的“Plan B”。而特斯拉的案例则揭示了另一种可能:通过算法优化与硬件架构重构(如将ESP功能迁移至FSD芯片),以更低算力实现更多的辅助驾驶功能,其144TOPS的HW3.0芯片至今仍是效率标杆,为行业提供了“轻算力+重算法”的另类路径,迫使车企重新审视算力堆砌与技术实用性的关系。
同时,地平线征程6芯片凭借低配版的128 TOPS算力与本土化服务,已在中低端车型市场斩获超15%份额;华为昇腾910B则通过MDC平台绑定问界、阿维塔等品牌,其8卡服务器售价与H20相当,但能效比提升20%。2024年下半年,华为与中科曙光在AI芯片市场的份额已稳步提升至25%,而美国禁令导致的H20订购潮(如腾讯、阿里、字节160亿美元订单)反而加速了国产替代。
并且,车企与科技公司开始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芯片标准,而是通过自研与生态绑定掌握主动权。华为MDC平台凭借ADS 3.0技术率先实现L3级场景商用,问界、智界等车型搭载的MDC810芯片算力达400TOPS,且通过软硬协同优化实现“越级体验”。
广汽联合中兴、裕太微电子发布多款车规芯片,覆盖中央计算、高带宽通信等核心领域;东风自研的全国产MCU芯片DF30突破ASIL-D安全认证,直指动力控制与底盘系统。这些动作表明,车企正从“被动采购”转向“生态共建”,试图在芯片定义阶段掌握话语权。
对中国市场而言,若Thor持续跳票,国内将加速完成国产替代,英伟达或将失去定义下一代智能驾驶标准的机会;而华为、地平线等厂商,则有望借助政策红利与本土化优势,成为新规则的制定者。
有业内人士向车市睿见表示,目前行业洗牌的核心已从“算力竞赛”转向“生态韧性”,华为、蔚来通过垂直整合占据先机;地平线等以开放生态卡位中端市场;而特斯拉的案例证明,算法优化与架构创新同样可突破硬件限制。正如其所言:“当算力不再是唯一壁垒,芯片战争的胜负已转向生态与信任。”车企在“自研替代”与“国际合作”的摇摆中,逐渐形成两条并行路径:短期依赖英伟达的算力优势,中期构筑自主芯片生态,长期实现自主替代。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4/22I70423376C6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