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关税政策犹如“春天孩儿面”,说变就变,引发全球股市跟着动荡。
近一周,全球股市被美国关税政策牵动着神经。最新消息是,美国宣布,在谈判期间,将对部分国家暂停征税90天,并将税率降至10%。而像中国这样硬钢反制关税的,则立马将加征关税猛拉至125%,并立即执行。
然后,我们就看到了美股的极限拉升,4月9日一夜“回血”,摩根大通随之撤回全球经济衰退60%的预言。“黑色星期一”的风暴似乎已过,继中国股市反弹后,日经225、韩国KOSPI1200、英国富时100、德国DAX39、欧洲斯托克50等开盘后全面拉升。
回到中国股市,保持着平稳反弹节奏,4月10日A股三大板块集体高开,港股恒生指数涨超2%。具体到汽车板块开盘表现依旧抢眼,多数个股保持上涨态势。
这是否意味着,从长期来看,这轮由中美关税贸易摩擦引发的股市波动,实际上对中国汽车板块的影响有限?
全球股市一夜“回血”
2025年4月,美国对等关税政策的剧烈调整掀起了一场全球金融风暴,尤其是对中国商品关税从34%激增至84%(截至4月9日,白宫官网数据),让市场经历了从“黑色星期一”的恐慌性下跌,到意外回血的戏剧性反转。
目前,美国将中国商品的总关税税率提高到了125%。“加到这个阶段,只是一个数字了”,有业内人士如是说。
清明假期前(4月2日),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后,美股率先承压,标普500指数两天内暴跌约10%,市值蒸发超5.4万亿美元,纳斯达克跌幅超20%进入熊市。
恐慌情绪迅速波及全球,4月7日“黑色星期一”如期而至,亚太市场全线重挫,日经225指数下跌7.9%触发熔断,韩国首尔综指跌超5.5%,台湾加权指数最大跌幅接近10%。欧洲主要股指同样低开低走,富时100指数、法国CAC40和德国DAX指数集体收跌。
那会《纽约时报》还报道称,一些专家认为,这场因关税争端引发的股市剧震,其影响范围和深度或不亚于历史上的三大股市危机:1987年的“黑色星期一”、2008年金融危机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的市场崩盘。
美国的对等关税政策被视为一种“经济核战争”,可能导致全球供应链混乱、企业投资停滞和消费者信心下降。投行摩根大通那会还将全球经济衰退概率从40%上调至60%。
中国A股同样未能幸免,4月7日上证指数收跌6.66%,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跌幅更大,分别达8.5%和超10%,北证50跌10.04%。港股市场也极为惨烈,恒生指数开盘跌9.28%,恒生科技指数跌11.15%。
汽车产业上市企业成为重灾区之一。A股市场上,比亚迪、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江淮汽车等企业集体跌停,赛力斯跌幅接近9%。汽车零部件企业同样受挫,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赛西威、华阳集团等公司跌幅超过10%。
港股方面,新能源车企跌幅更为惊人,零跑汽车、小鹏汽车、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均超过14%,其中小鹏汽车、零跑汽车均跌破20%,比亚迪股份跌15.9%。
汽车产业链的剧烈波动源于关税政策对全球供应链的潜在冲击。华泰证券指出,汽车行业作为全球化典型,其供应链高度依赖国际贸易,关税加征直接推高成本预期,引发投资者对企业盈利能力的担忧。
此外,许多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越南设有生产基地,美国关税提高对这些企业出口业务构成压力。美国是越南最大出口目的地,2024年对美出口额达1420亿美元,占其GDP的30%。因此,立讯精密、比亚迪电子、舜宇光学等在该地设厂的企业股价在4月7日集体暴跌。
然而,市场并未一直沉浸在低谷中。4月8日,中国股市率先吹响反弹号角。当日收盘,沪指涨1.58%,深证成指涨0.64%,创业板指涨1.83%,成交量放大显示资金回流迹象。港股也止跌企稳,恒生指数盘中一度涨超3%,恒生科技指数一度涨近6%。
整车企业当日股价表现尤为亮眼,港股市场中,零跑汽车领跑大涨超13%,蔚来上涨5.5%,比亚迪、长城汽车、吉利汽车等也呈现上涨之势。A股市场中,赛力斯涨幅达7%,上汽集团涨超5%,宁德时代、广汽集团等其他A股车企也呈上涨态势。9日,部分车企继续保持小幅上涨态势。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美股市场依旧疲软,特斯拉4月8日下跌4.9%,小鹏汽车跌幅更是高达7.4%,大多数汽车股处于下行趋势。
真正的转折点出现在美东时间4月9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部分国家关税暂停90天,同时对中国商品关税进一步提高,试图在贸易战中重新调整策略。
此举引发美股一夜暴涨,标普500指数单日暴涨9.5%,纳斯达克涨超12.2%,科技股领涨带动市场信心回暖。全球股市随之响应,日本、韩国股市继续回暖,日经指数涨潮9%,韩国KOSPI上涨约6.7%。欧洲几大主要股市也集体飘红。
中国A股和港股也在这一利好消息下延续反弹势头,4月10日开盘,A股三大指数和港股恒生指数保持小幅上涨态势。
“国家队”出手维稳
按理说,美国对中国区别对待,立即执行高额关税理应对中国股市造成重创,但结果却大相径庭。中国股市在全球市场动荡中展现出韧性并迅速企稳。
有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反复无常的关税政策被业内人士视为一种试探性手段。这种预期缓解了资本市场的恐慌情绪,也为中国股市的企稳提供了心理支撑。比如,摩根大通不再笃定全球经济今年陷入衰退,还认为全球经济在明年年底前实现“软着陆”的概率为55%。
毕竟,此次关税争端已不仅是贸易摩擦,而是中美在产业链、技术链和资本链深度交织后的战略博弈。从半导体、人工智能到绿色能源和新能源汽车,关税的每一次波动都在重构相关行业的估值体系。
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国家队”出手了。中国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干预能力更强,能够通过“国家队”迅速出手,缓解市场恐慌并稳定预期。
从市场结构看,中国股市虽然受到全球关税风暴波及,但影响程度远不如日本、韩国和欧洲市场那样剧烈。美股作为全球金融市场风向标,其波动直接受国际投资者情绪和全球经济预期驱动。相比之下,港股和A股市场更依赖国内投资者和政策调控,受外部冲击传导效应相对较小。
中国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干预能力更强,能够通过“国家队”迅速出手维稳,缓解市场恐慌。
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宣布持续加大增持ETF的规模和力度,并表示将坚定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中国人民银行也明确表态,将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再贷款支持,坚决支持其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
同时,中国诚通和中国国新等国有企业也承诺增持ETF和中央企业股票,发挥长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作用。这些措施迅速稳定了市场情绪,4月8日A股和港股的反弹便是最好证明,沪指重回3100点。
部分企业也通过增持或回购股份,进一步稳定股民情绪和股价。在整车领域,赛力斯高管及骨干团队拟再次增持公司股份;广汽集团同期也表示,将加快回购公司股份;江淮汽车控股股东也拟增持5000万元~1亿元公司股份。
而为全力支持上市公司加大增持回购需求,四大国有银行(工商、农行、中国银行、建行)等成立股票回购增持专班,开展专项行动等服务工作。
“国家队”出手,加上上市企业的回购和增持行为,不仅提振投资者信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冲市场抛售压力,为股价企稳回升提供了支撑。
此外,中国车企与美国市场的低关联度使其受到直接冲击较小。2024年,中国汽车对美出口仅11.6万辆,占总出口量的1.8%,在美国市场份额不足1%,且主要为外资车企生产的车辆返销美国,中国自主品牌在美国市场几乎没有布局。
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中国品牌主要在墨西哥有一定销量规模,但尚未正式进入加拿大和美国市场。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中国汽车出口美国的占比微乎其微,尤其是自主品牌完全没有在美国销售,不受美国加征关税影响。
交银国际研报指出,中国车企海外布局更多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南亚和欧洲等地区,加快本地化和供应链区域化建设。
相比之下,德日韩三国对美国汽车出口受到影响颇深。华泰睿思分析师预测,如果美国加征25%关税,将直接影响这三大国家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量,预计今年将分别减少27万辆、20万辆和16万辆,短期难以平衡量利。但随着美国政策关税的再度波动,德日韩三国汽车出口销量或也将随之调整。
可见,多重因素的叠加使得中国汽车板块在全球风暴中展现出独特的韧性与活力。
北美投资,重新考量
中美关税战虽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直接影响看似有限,但其波及效应正在北美市场悄然显现,尤其对那些有计划或已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布局投资的中国汽车企业而言。随着特朗普政府对加拿大和墨西哥实施25%关税,这些区域的投资计划调整已不可避免。
近年来,墨西哥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美墨加协定》带来的贸易优势,一度成为中国车企投资的热土。
据摩根大通数据显示,2022至2023年间,汽车行业投资占中国企业对墨西哥投资的近一半。墨西哥国家统计局数据进一步表明,截至2023年12月,已有12家中国车企、39个汽车品牌进入墨西哥市场。
图片来源:奇瑞汽车
今年1月当地媒体还报道称,比亚迪墨西哥总经理透露,比亚迪计划在该国建立一家工厂。截至2024年底,比亚迪在墨西哥销售了4万辆汽车,今年目标是销量翻倍,并再开设30家经销商。然而,美国最新的关税政策或将让这一计划按下暂停键。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其他车企身上。上汽集团旗下MG品牌和奇瑞汽车也曾被曝出有在墨西哥建厂的计划。而像江淮汽车,已经在墨西哥建设工厂,但进入美国市场的计划未能实现。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如均胜电子、宁波华翔、拓普集团等,既出于规避关税、整合供应链考量,还要为福特和特斯拉等美国车企供应零部件,计划或已在墨西哥设厂。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在墨西哥建厂的A股汽车零部件公司数量已经超过20家。
但是,关税的加征可能迫使这些企业重新评估投资回报,尤其是在美国可能对墨西哥生产的车辆施加额外限制的情况下。
从销量来看,放弃北美市场,对于中国整车企业来说,损失在可控范围内。2024年,中国品牌在墨西哥的销量超过20万辆,占当地轻型车市场的20%。但和中国汽车总出口量相比,墨西哥仅占3%左右,并主要集中在低端车型。
中国汽车企业更多是将墨西哥作为进入北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的跳板而非主要销售阵地。
因此,关税政策对中国车企的直接销售影响有限,更多是对未来投资计划的信心产生冲击。一些企业可能选择推迟建厂计划,或将投资重心转向东南亚或欧洲等其他市场,以规避北美市场的政策风险。
在加拿大,情况则有所不同。中国汽车企业在加拿大的投资更多集中在锂矿等资源领域,以支持电池供应链的稳定。然而,加拿大政府基于国家安全考量,对中资投资持谨慎态度,中国整车制造投资曾被拒之门外,部分中国锂矿企业也被制裁。
图片来源:比亚迪
由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化,加拿大开始重新评估其立场。一些经济学家建议加拿大降低对中国电动车的100%关税,以刺激市场竞争,但这一政策能否扩展到允许中资车企建厂,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整体来看,由于北美市场并非中国车企的出海主要目的地,美国加征关税对其影响相对有限,不至于对企业市值产生关键性冲击。中国车企更可能将这次关税风波视为战略调整的契机,重新评估全球布局。
美系在华处境愈发“尴尬”
在中美贸易风暴愈演愈烈的背景下,中国车企凭借“国家队”强力维稳展现出韧性,而美系车企却陷入全球化布局与本国贸易保护政策冲突的尴尬境地。
美国政府挥舞关税大棒的初衷之一是重振本土制造业,然而这一政策却“背刺”了通用、福特和特斯拉等美国本土车企,使其在全球市场的处境愈发尴尬。
美国关税政策短期巨变,让特斯拉等美股上市车企股价经历了过山车。4月3日至8日四个交易日,特斯拉股价累计下跌23.4%,市值缩水至约7436亿美元;通用、福特分别累计下跌12%和15%。
然而,4月9日,随着市场对特朗普最新关税调整的乐观解读,特斯拉股价暴涨22.69%,收于272.1美元,市值一夜增加约1000亿美元。通用和福特也分别反弹至45.74美元(+7.7%)和9.5美元(+9.3%)。
尽管如此,拉长周期看,美系车企的市值困境并未缓解:特斯拉较年初高点仍下跌超35%,市值蒸发约5000亿美元;福特市值仅377亿美元,不及比亚迪A股的三分之一。
这种尴尬局面的深层原因,源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与美系车企全球化战略的内在矛盾。以特斯拉为例,其上海超级工厂不仅是其全球产能核心之一,生产的车型不仅供应中国和欧洲市场,还部分出口至北美。新关税政策直接推高了特斯拉从中国进口至美国市场的成本,削弱其价格竞争力。
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就曾公开炮轰这一政策,并呼吁建立美欧“零关税区”以缓解压力。据悉,马斯克曾多次寻求降低从中国进口汽车的关税,但收效甚微。通用和福特同样深受牵连。
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美国进口越野车、轿车和小客车总额达517亿元,占中国对美进口总额的4%。而中国对美汽车出口仅385亿元,占对美出口总额的1%。值得注意的是,自主品牌几乎未进入美国市场。
这种不对称依赖使得美系车企在关税战中更为被动,高企的出口成本和市场不确定性直接转化为股价的剧烈波动。
对于美股的“回春”,证券分析人士认为,“昙花一现”而已。从长远来看,这场席卷全球的中美贸易战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深远且广泛,中国难以独善其身。
尽管“国家队”果断出手起到了短期稳定市场情绪的关键作用,但正如资深证券分析师所言,这实质上仍只是“一个庄的资金力量”,其持续效应存在局限性。
这一观点在市场表现中得到印证—4月8日之后,A股和港股虽然整车板块实现飘红,但是大部分车企股价近几个交易日的累计涨幅无法抵消7日那天的暴跌。
该分析人士指出,真正持久的市场信心需要多重要素共同构筑:稳定且公平透明的市场运行环境、对未来增长的乐观预期、以及政府持续有效的经济刺激政策。这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
归根结底,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宏观经济基础,短期的救市措施虽能缓解危机,但无法替代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4/10I70422640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简历投递:zhaopin@gasgoo.com
客服微信:gasgoo12 (豆豆)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