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长城汽车发布了2025年1月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今年1月长城汽车共计生产汽车82,509辆,同比下降13.94%;共销售新车80,933辆,较去年同期的104,030 辆,同比下滑22.20%。
长城旗下五大品牌,除WEY品牌销量继续保持不错增长,其他品牌均出现了两位数下滑。
究其原因,春节假期的影响固然不可忽视,更重要的是,当前国内消费结构调整,叠加汽车市场竞争持续白热化,电动化与智能化浪潮加速市场格局重塑,也给长城汽车带来了较大的市场压力,加剧了其销量增长困境。
五大品牌涨跌不一,WEY牌“一枝独秀”
在长城汽车几大子品牌中,哈弗品牌一直扮演着销量支柱角色,长期以来贡献了绝大部分市场份额。然而,由于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过去几年哈弗品牌的增长势头有所放缓。
比如2024年,哈弗品牌全年销售新车706,234辆,相较于2023年的715,188辆,同比下滑1.25%。要知道在顶峰时期,哈弗品牌总销量曾一度突破了90万辆。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1月,哈弗品牌跌势依旧,共计销售新车48,557辆,同比下降 17.84%,环比大降41.8%。其中哈弗大狗品类1月热销12,882辆,同比增长28.72%。
WEY品牌通过不断优化产品布局,加强技术研发,近年来则逐渐在高端SUV市场站稳脚跟。在刚刚过去的1月,WEY品牌新车销量为5,007辆,同比增长49.42%,继续保持了2024年的良好增势。去年,WEY品牌总销量累计达54,728辆,相较于2023年的41,602辆,同比增长31.55%。
欧拉品牌1月销售新车2,193辆,同比大幅下降 63.46%,增幅进一步扩大。
作为一个定位于“更爱女人”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欧拉于2018年8月正式发布,2021年正式迎来品牌的高光时刻。这一年,欧拉全年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13.5万辆,相较于2020年的56,261辆大增140%。
此后两年,欧拉销量虽有所回落,也依然保持在年度10万辆左右水平。然而2024年,欧拉表现却不再坚挺,全年仅销售新车63,272辆,同比下滑41.69%。其后,小型电动汽车市场同质化严重,性价比低,且欧拉本身在产品定位上存在潜在风险,是导致该品牌在终端市场竞争力下降的核心原因。
坦克品牌1月销量为12,845 辆,同比下降 35.99%。其中坦克500Hi4-Z,自1月1日正式上市,至1月20日在终端市场累计已经交付3,668辆。
抛开月度短暂的销量下滑,坦克品牌自2021年正式独立运营以来,终端销量也一直可圈可点,成为长城汽车过去两年主要的销量增长点之一。比如2024年,坦克品牌总销量达231,001辆,同比大增42.12%,而在2021年刚刚独立时,坦克年销量只有84,588辆,短短两年增长显著,坦克亦因此成功在硬派越野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长城皮卡1月销量 12,321辆,同比下滑20.33%,跌幅也在进一步扩大。
2024年,长城皮卡全年共计销售新车177,100辆,同比下滑12.47%。这背后,尽管皮卡市场一直是长城汽车的优势领域,但在行业竞争加剧以及消费需求变化的情况下,长城皮卡也面临着一定压力,后续需在保持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加速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以满足市场新需求。
不过,尽管主力品牌销量下滑,得益于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去年长城汽车预计整体业绩将实现不错的增长。
据官方此前发布的业绩预告,2024年,长城汽车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124亿元-130亿元,同比增加76.6%-85.14%;预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94亿元-100亿元,同比增加94.47%-106.88%。
转型+出口,撬动新增量
2024年,激烈的车市“价格战”从年初持续到年末,让不少企业苦不堪言。但即便如此,各大车企也丝毫没有停手的意思,反而正试图通过新一轮的终端补贴优惠,争取更高销量,以及更大的市场份额。
也因此,业界普遍认为,2025年国内车市竞争将更加白热化。面对更激烈的竞争态势,长城汽车已经对2025年定调,确认将继续聚焦高质量发展,锁定智能新能源赛道,强化越野市场优势,同时提速高质量生态出海。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在智能化和电气化转型方面,过去几年长城汽车已经展开了全面布局。其中在智能化领域,长城汽车不仅推出了全栈自研的咖啡智能座舱系统Coffee OS,还面向智驾推出了CoffeePilot智能驾驶系统,目前这两个系统均已迭代至第三代,并搭载于魏牌全新蓝山量产。
其中Coffee OS 3内嵌人工智能大模型,同时在硬件方面配备了高通骁龙8295车规级智能座舱芯片,可以实现更智能、流畅和丰富的座舱体验。
而第三代智能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则通过端到端智驾大模型,实现了感知、决策、规控等环节的全链路一体化整合,在功能上将行车和泊车进行深度融合,实现了点到点全场景出行。为验证该系统的可靠性和先进性,此前长城汽车已先后在保定、重庆、成都、深圳和广州进行了智驾直播。
在此基础上,长城汽车正聚焦成为一家全球化的AI科技公司,全面拥抱“AI文明”时代。
在年初的CES 2025上,长城汽车已经提出了关于AI发展的新思路,即空间语言智能体大模型ASL。按照长城的设想,在ASL阶段,汽车将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信息处理和智能决策,成为一个真正的AI智能体。
目前,长城汽车正在不断加速智驾端到端大模型进化,同时加快推进其他各类垂域大模型的开发,探索更多AI Agent的可能性。据长城汽车CTO吴会肖透露,为达成上述目标,长城汽车每年将投入超百亿研发经费,预计到2025年累积投入过千亿元。
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城汽车则确立了混动、纯电、氢能三轨并行,多条技术路线并举的发展策略,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销量就是最直接的证明。
2024年,长城汽车共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321,795辆,相较于2023年的262,003辆,同比增长22.82%。而在2020年,长城年度新能源汽车销量不过5万余辆。
不过,放眼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长城汽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乘联会统计数据,2024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零售1,089.9万辆,同比增长40.7%。按该机构统计的年度新能源厂商零售销量Top10,长城汽车仅排在第十位,前三席分别由比亚迪、吉利和特斯拉中国占据,对应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依次为371.8万辆、86.3万辆和65.7万辆。
至于出口,同样是长城汽车的发力重点。聚焦全球化战略,长城汽车已经构建了研、产、供、销、服全覆盖的“生态出海”模式,并在海外形成了全品类、全动力、全档次布局,成功实现五大品牌全面出海。
比如魏牌高山,2024年就相继出海至中东、欧洲等市场,今年,据悉长城魏牌豪华MPV WEY 80将正式在马来西亚投产,未来该车除了供应马来西亚市场,还将出口到印尼、泰国、新加坡等地。坦克品牌则先后实现了坦克700Hi4-T在哈萨克斯坦上市,坦克500登陆智利和印尼,坦克300进入南非、墨西哥、阿塞拜疆和马来西亚市场。另外,哈弗、欧拉和长城皮卡,去年在出海方面也均取得了一系列突破。
不仅如此,长城汽车还推动了马来西亚和印尼CKD项目投产,并成功完成非洲塞内加尔KD工厂和越南CKD项目签约。今年年中,长城汽车巴西工厂计划正式投产。按照规划,该工厂除了满足巴西本土市场对智能化、电动化汽车的供应需求,未来还将作为长城汽车全球第四大生产基地,辐射整个拉丁美洲新能源汽车市场。
可以说,尽管现阶段长城汽车各品牌销量表现喜忧参半,在汽车行业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长城汽车仍需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领域的研发投入,提升品牌竞争力,以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从而更好地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502/6I70417611C110.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