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汽车行业AI大模型应用展望(2024版)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正文

车企淘汰,自有节奏

盖世汽车 苑晶铭 2024-12-25 07:00:48

临近2024年年底,汽车产业又即将绕过新一圈年轮。

如果认真书写这一年的车企年终总结可以发现,有车企在这一年中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有车企或向上求突破或向下沉,同样也有不少车企在这一年中步履维艰、竭力求生。

放眼当前仍留在汽车产业牌桌上的车企,不禁有人持悲观预期:有多少是正襟危坐,有多少是战战兢兢,明年还有多少车企能留下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在某种程度上是明晰的。

随着时间推移,汽车市场竞争格局只会愈发严峻,能继续在汽车产业赛道上角逐的车企只会比当前少。至于现在,谁正襟危坐,谁战战兢兢,也似乎同样一目了然。

但这当真是完完全全的坏事吗?

或许并不尽然。

燃油、新能源,各有节奏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整个2024年,有些车企过得不太好。

纵观全局,在当前汽车产业两大阵营——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呈现出两种不同维度的调整态势。

对于传统燃油车而言,传统燃油车企巨头大多盘踞在欧洲和日韩等国家地区,其2024年的主旋律大体为整合资源以抵御新的市场冲击。

车企淘汰,自有节奏

图源:本田汽车

其中最为典型的便是日系车企的合并整合。据日媒此前报道,日本本田汽车公司和日产汽车公司12月23日在东京共同宣布,双方已就合并事宜签署谅解备忘录,将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二者将以共同出资成立一家控股公司、双方均作为该控股公司子公司的方式进行合并。

据悉,双方计划于2025年6月达成最终协议,控股公司的董事会超过半数成员将由本田提名,包括首席执行官。控股公司将由本田持股过半,计划于2026年8月上市,本田和日产将随之退市。

报道称,合并成功的规模将仅次于2023年全球销量达1123万辆的丰田集团和923万辆的德国大众集团。日本车企将整合成为两大阵营——丰田和本田日产。

12月24日,对于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和日产启动合并谈判一事,日本经济产业大臣武藤容治称,他期待两家企业的合并能够增加日本汽车产业的竞争力。

他还称:“汽车行业的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剧烈变化,日本汽车制造商在国际竞争中获胜需要敢于挑战,这很重要。”

简而言之,面对新能源电动汽车产业冲击,日系车选择联起手来,以期形成1+1>2的效果,共同对抗风险。

以大众为首的欧洲大型汽车集团则采取不同的策略。据悉,大众汽车集团宣布将对其德国业务进行全面改革,包括裁员和削减产能

据路透社报道,大众汽车集团日前发表声明称,已就重组计划与工会达成协议。根据协议,大众汽车2030年前将在德国裁员超过3.5万人,并将削减德国工厂的产能。

声明说,通过此次裁员,大众汽车有望到2030年每年节省15亿欧元劳动力成本。协议还明确短期内不会关闭任何德国工厂,但其中两家较小的工厂将停止汽车生产,并寻找其他替代用途。

今年9月以来,大众汽车集团相继宣布可能关闭部分德国工厂,裁减数万个工作岗位及整体降薪,以应对欧洲汽车市场下滑和竞争加剧带来的挑战。

车企淘汰,自有节奏

图源:大众汽车集团新闻中心

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该领域小部分车企正走在极其危险的边缘。

‌今年2月,高合宣布将停工停产6个月,工厂不允许进入,员工工资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高合在宣布停工停产6个月后,该公司内部进行了多项调整,包括工资延期发放、基本工资发放以及社保处理等问题‌。

此外,高合的全国部分门店关闭、外包员工被遣散,正式员工也开始维权,这些事件标志着高合陷入了严重的经营危机‌。

无独有偶,今年以来,哪吒汽车多次陷入包括降薪、裁员等多重舆论漩涡,甚至出现高层变动。

就近期来看,进入12月,多次有网络消息称,哪吒汽车CEO张勇已经离职,加盟位于河南的德力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物流商用车品牌“大力牛魔王”。

12月6日,多方消息称,张勇不再任哪吒汽车CEO,转任公司顾问。哪吒汽车创始人、董事长方运舟将兼任公司CEO。

当众人还未来得及为这些车企捏一把汗,临近年关,极越事件让市场情绪再次高涨。

12月初,有消息称,极越汽车将开启大规模裁员,比例接近40%。随后极越汽车负面消息不断,诸如“极越股东方将不再投资,且极越本周将关闭整车业务”等声音此消彼长。同时,甚至还有媒体公开点名极越拖欠传播供应商款项36万元,逾期一直不支付款项,多次发送催款函,仍拒绝支付。

当诸如上述汽车产业出现越来越多消极消息的事实,难免会引人遐想:尤其是针对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这个万众瞩目、且众望所归的产业是否即将走向下坡路呢?

“良币驱逐劣币”的正常周期

实则不然。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目前中国市面在售且在华生产的汽车品牌一共121个,其中本土品牌89,外资品牌(主要以合资公司生产形态为主)31个,独资的外资品牌(特斯拉)1个。

以上品牌中,月均销量3000辆以下的品牌有50个(其中合资12个,自主38个),3000-5000辆的品牌有15个(其中合资2个,自主13个),5000-10000辆的品牌有13个(其中合资5个,自主8个) ,10000辆以上的品牌有43个(其中合资12个,独资外资1个,自主30个)。

进入2024年下半年以来,车企月销量破两万已成新的竞争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而言,进入月销“两万俱乐部”是一家车企夯实基本盘的例证之一。

有分析称,月销量2万辆,意味着平均每天全国门店要卖出667辆车,需要额定25万辆年产能的工厂拉满利用率,需要两条至三条大中型冲压生产线对应配套。

按照2024年前10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33.9%来看,低于这一增速水平的新能源车企都有被淘汰的风险。尤其是那些月销量还不及1万辆的腰部以下、边缘化的企业,大有被清下牌桌的风险。

根据上述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月销一万以下的品牌数量有78个。也就是说,这些汽车品牌,正走在危险的边缘。

AlixPartners等机构表示,未来只有不到15%的品牌能够盈利,大部分品牌可能会面临关停并转的命运‌。

上述消息并非危言耸听,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淘汰期似乎成为业内共识。

车企淘汰,自有节奏

图源: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曾在三季报业绩会上表示:“坚信未来的三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会进入淘汰赛阶段。”

但这并不意味着汽车产业整体呈现悲观预期,相反,这正是汽车产业资源整合以谋求向上发展的正常阶段。

也就是说,汽车市场体量和产业资源有限,机遇总留给真正有实力的车企。

那么那些曾被认为“倒下了的车企”当真彻头彻尾倒下了吗?他们现如今怎么样了?

就高合而言,这家车企尚未完全破产,仍在努力寻求重生。有消息称,该公司正在与一汽、长安汽车等洽谈收购事宜,以及拟获10亿美元投资‌。

无独有偶,此前“摇摇欲坠”的爱驰也没有倒闭,有消息称该公司与美国SPAC公司哈德逊收购签署了合并协议,双方将成立一个新公司EUROEV,并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

极越目前终局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是最悲观的结果,无论这家公司的生态资源、供应链资源、还是技术和人才,都会最终流入仍然有能力寻求向上发展的车企。

正如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中国汽车重庆论坛所言:“卷”是良币驱逐劣币的过程。

资源向上流动,“良币驱逐劣币”,都是产业迭代的正常运转。

价格战只是"小孩子的游戏"

那么,就当前阶段而言,险些被淘汰的车企是“价格战”下的残兵吗?

事实或许有些出入。

毋庸置疑,“价格战”是加速汽车行业洗牌的一个有力武器,但就包括上述爱驰、高合、极越等车企而言,他们甚至都没走到被“价格战”驱逐的阶段,而是倒在了资金短缺的初级阶段。

一个尚未有能力比拼产品力的车企,被挤压下场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价格战”很厉害吗?

也不是。

价格战冲击到的是那些整车产品上量成规模但尚未盈利,依然严重依赖外部资金支持的车企。

对于一家实体企业而言,实现盈利是其理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Gartner预测,到2027年,在过去十年成立的电动汽车公司中,有15%将被收购或破产,尤其是那些严重依赖外部投资来持续运营的公司。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电动汽车行业正在衰退,它只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拥有最好产品和服务的公司将战胜其他公司。”

也就是说,某种程度上而言,能够被“价格战”冲击到的车企,还未完全“长大成人”。真正的市场挑战从来都不是低价促销,“价格战”只是短期的淘汰工具,是“小孩子的游戏”。

车企淘汰,自有节奏

图源:广汽

那么,真正的“成年人的游戏”是什么?

造车简单,而造品牌不是一场短暂的热战就能解决的问题。东风纳米营销事业部总经理陈萌曾表示,价格战除了拼家底,最终还是考验产品实力和品牌价值。

真正的“成年人的游戏”还在汽车产业发展后期阶段,即长期淘汰介质或许是产品力、品牌价值和服务体系。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委员会会长王侠表示,下半场的“卷”以价格战开场,但最终要以技术战和价值战决胜。

而技术路线的探索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混动技术的潜力挖掘、固态电池和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AI上车等等,这些都是潜力巨大的技术洼地。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2/25I70414474C501.shtml

文章标签: 销量 日本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