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增程式的讨论又热了起来。
有媒体爆料,蔚来正在布局混合动力总成,旗下第三品牌萤火虫项目将采用增程式混合动力,产品有望将在2026年面世。另一个有利的证明是,此前,蔚来在招聘动力NVH工程师,该职位要求候选人能够拥有进、排气系统NVH相关的开发能力。
对此,蔚来进行了辟谣,并表示蔚来第三品牌FIREFLY萤火虫将于NIO Day 2024发布,继续采用纯电技术路线。
本以为事情会到此结束,但却有了后续。据路透社消息,蔚来汽车计划于2026年推出其首款混合动力车型,并将仅在包括中东、北非和欧洲在内的海外市场销售。消息称该车型计划于2026年底推出,并将在2027年开始交付,且不会在中国销售,蔚来在中国将继续只提供支持换电的电动车。
相对于中国市场而言,海外市场的新能源发展相对迟缓,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布局较少,换句话说,目前在海外市场推广纯电车型的成本要远高于中国市场。
蔚来面临着同样的问题,若让海外用户拥有无忧换电体验的,就必须提前建设足够多的换电站,这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此外,海外消费者接受中国品牌电动车也需要一些时间,综合这一系列的不确定因素来看,蔚来在海外市场推出混动车型是低成本的折中方案。
因为中国与海外处于新能源行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车企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不考虑海外市场的情况下,仅对中国市场而言,布局增程式就能获得良好市场反响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
增程不等于销量
增程式的技术由来已久,但真正被推广起来还要从理想汽车说起,理想旗下的首款车型理想ONE采用了增程技术来避免里程焦虑,并率先将中大型SUV的入门价拉到了30万元上下,再加上其拥有出众的科技配置,理想ONE迅速成为了诸多家庭用户特别是奶爸们的首选。2019年12月理想ONE正式开启交付,并引发了强烈的市场反响。
图源:理想汽车
盖世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理想ONE的销量为3.27万辆。2021年10月28日,理想仅用了2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10万辆整车下线,在业内普遍不看好增程技术的背景下,将理想ONE打造成行业爆款。
此后,加入增程路线的车企越来越多,岚图、问界、零跑、哪吒、深蓝等品牌纷纷布局增程车型,增程市场也在迅速扩大。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增程式车型的累计销量为64.2万辆。2024年9月,增程式车型的月销量为11.7万辆,同比增长达到89.1%,环比则上涨10.9%,增程市场的占比还在提升。
从整个市场来看,增程式的销量在快速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车企只要切换至增程路线,就能分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一是因为纯电车型正在快速发展,快充技术和充电桩的普及度,要远远好于理想ONE刚问世的时代;二是增程式车型的可选范围正在扩大,增程市场的内部竞争加剧,这也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增程式车型的表现。
以布局增程较早的哪吒汽车为例,今年前9个月哪吒汽车的交付量为8.59万辆,同比下降12.13%。仅完成全年交付目标的28.6%,实现全年销量目标基本无望。哪吒的案例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布局增程就能收获市场认可的时代已经过去,产品有核心竞争力才能俘获消费者的芳心。这也正是智己、小鹏等想要入局增程市场的车企,要拿出更优质增程系统的主要原因。
发展纯电才是最终目标
单从驱动力的视角来看,增程式与换电本质上都是纯电车型,它们都是单纯用电能驱动车辆前进的,它们的诞生是在加速新能源产业走向纯电化,它们只是借用独特的方式,来弥补纯电车型补能困难的现状而已。
与纯电车型不同的是,增程和换电对车辆构造有独特的要求。其中,增程式需要配备内燃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侵占车头空间,让其无法采用其他纯电车型短前悬的设计思路,在相同车身尺寸的情况下,车内空间自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换电车型中,电池包尺寸决定了车型的底盘长度,车辆设计层面也会受到些许限制。
从这样的差异中不难看出,纯电车型在设计上会更加自如,短前悬、前备箱等都是纯电车型的重要特征,用更好的设计压榨出更多的空间,让纯电车型更加纯粹,但其在补能效率上有所欠缺,消费者依然存在里程焦虑。
这就要求充电技术加速发展,更快的充电速度和更广的超充桩布局能够很好的消除补能问题,而在充电基础设施逐步完备的情况下,布局增程式的意义也会降低,从更长远的发展视角来看,增程式终将会成为过去式。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1/6I70409743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