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亚冬会”)将于2025年2月7日至14日在黑龙江哈尔滨举办。
根据吉利汽车官方消息,350辆第四代帝豪醇氢电混汽车将为本届亚冬会提供安全、低碳的醇净出行。作为首批官方指定用车,吉利醇氢电混汽车发车仪式此前已在吉利晋中基地成功举行。
图片来源:吉利
这是甲醇汽车首次大规模服务国际性体育赛事。盖世汽车了解到,从目前行业发展情况来看,醇氢电动汽车正成为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车之外,推动商用车新能源化的又一重要路径。
商用车新能源化的重要路径
亚冬会举办地为哈尔滨,根据往年天气情况,2月份的气温在零下20度左右。这意味着,服务赛事的车型必须经受住严寒地区的诸多考验。
根据吉利官方的说法,第四代帝豪醇氢电混汽车在高寒、高原地区的低温条件下仍可快速启动,还能回收利用发动机余热,减少驾驶室内采暖功率能耗,兼具了环保性、稳定性。
而醇氢电混汽车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出色表现,与亚冬会“绿色”的办赛理念正好契合。据悉,该车拥有40%的节能率,百公里醇耗低至9.2L,碳排放相比同级汽油车减少42%,每行驶1万公里,可减碳约0.8吨。
那么,何为醇氢汽车?
与甲醇汽车相比,两者本质上都是以甲醇为主要燃料,只是在动力结构上有所区别。通俗点儿来讲,醇氢汽车相当于甲醇汽车的“增程版”。
醇氢汽车是结合甲醇燃料发动机和动力电池技术,把甲醇作为液态的氢直接替代传统的氢燃料电池系统用于发电供电,比纯电动车辆充电补能方式更便捷、更经济实用。
吉利汽车表示,甲醇是全球公认的新型清洁可再生能源,是落实双碳”战略、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路径。迄今为止,吉利已开发出20余款甲醇动力产品规模化运行3.5万辆甲醇汽车。
目前,吉利不仅是市场化推广甲醇汽车数量最多的企业,也是甲醇汽车试点运行投放车辆最多的汽车生产企业,解决了甲醇发动机零部件耐醇、耐久性能等行业难题,并具备了甲醇汽车整车研发、制造、销售的全链体系能力。基于甲醇汽车此前的发展,醇氢汽车有着较好的产业化基础。
图片来源:吉利
目前,醇氢汽车的应用场景主要是商用车。从经济性上来看,醇氢商用车购置成本与柴油车相近,低于纯电动和氢燃料电池车型,具有较大优势。
有行业人士指出,商用车新能源化的技术路线还不太清晰。到今天,商用车新能源化仍然是天然气、甲醇、电动、氢燃料电池等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状态。而醇氢电动技术,或者说甲醇增程路线,既能解决当前节能、减排、减碳的迫切需求,又能实现未来可持续发展,是商用车新能源化的又一重要路径。
服务赛事或成风口开端?
“醇氢电动技术使用甲醇,我国甲醇产能丰富、来源广泛,不依赖进口,而且体量巨大。去年我国甲醇产能接近1.1亿吨,占全球甲醇产能的60%,是最大的甲醇生产国和使用国。”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
在诸多行业人士看来,醇氢技术特别适合用于商用车领域,能够满足用户对新能源商用车的多拉快跑、低碳运营、降本增效的要求。
据悉,醇氢电动技术在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广方面也获得了一定支撑,其研究开发及示范应用一直得到国家相关部委的政策支持。在地方层面,山西、贵州、浙江等省积极推广和应用,在购车、行驶权、路权、加注站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今年醇氢电动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市场集中在甲醇试点的地区和气候相对寒冷的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醇氢电动汽车已进入到享受车船税减免优惠的节约能源使用新能源汽车车型目录。
在国内,中国重汽、陕汽重卡、一汽解放及潍柴和玉柴在内的商用车和零部件企业,纷纷入局甲醇能源。
此外,绿色甲醇符合欧洲认可的EFuel新能源技术路线,更利于推动醇氢电动汽车进入国际市场。
回顾过往,从纯电动到氢燃料,新能源汽车逐渐走向大众视野,一般都是从服务大型赛事活动开始的。
比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近50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交付使用,包括纯电动客车、混合动力轿车、燃料电池客车和纯电动场地车,这是新能源车第一次大规模在国内使用。而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共示范运营了1000多辆氢燃料电池汽车,配备30多个加氢站。除出租车外,氢燃料电池汽车承接了冬奥会80%-90%运力。
作为官方用车,国际赛事为这一新技术路线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也让外界共同见证了产品性能的优势。随着醇氢汽车在亚冬会上亮相,是否会成为其大规模推广的开端,让我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1/26I70411679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