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 > 正文

卖新能源车:产能拉胯,立正挨打

汽车公社 崔力文 2024-10-22 07:48:56

9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再次突破50%大关,达到了令人欣慰的53.3%。虽然相比8月的53.9%有所微降,但理性客观的讲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卖新能源车:产能拉胯,立正挨打

而站在旁观者角度,不出不黑中国车市的格局,无疑正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继续改变。新能源车愈发声势浩大,传统燃油车日趋夕阳黄昏。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那便是:各大主机厂再进行所谓的产品推新,能够一经发布便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具有巨大潜力成为爆款的选手,必须坚定不移的“触电”。

换言之,传统燃油车阵营中,除了寥寥几位根深蒂固的老牌劲旅,后续入场的新人已经很难再折腾出水花。现实,就是这般残酷,消费者们俨然用真金白银,做出了最符合当下使用习惯与需求的选择。

由此转换视角,最近一段时间,实际上整个行业中,涌现了不少订单爆棚的新能源热门车型。无论从参数配置维度,还是技术长板维度,包括最终定价维度,甚至用户营销维度,都足以称得上可圈可点。

面对如此局面,不禁感叹领跑者们定义好产品的功力又提升了。最终,让更多人感受到了技术进步带来的普惠性。

但必须吐槽的是,碍于种种原因,交付环节,却不约而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直白来讲,产能拉胯变为行业通病。

卖新能源车:产能拉胯,立正挨打

就拿小鹏MONA M03为例,最近引发了大量预定车主的不满。具体了解后得知,其最为畅销的620超长续航版本,交付周期已经延长至17周。虽然这家新势力造车曾两度扩产,但仍无法满足激增的销量。

而国庆假期过后,虽然小鹏发布补偿措施,为9月30日前下定的用户,提供每天1500积分的补偿,但许多人并不买账。毕竟,他们普遍面临年底置换补贴政策到期的更大损失。

无独有偶,同样就在上月,蔚来第二品牌乐道发布了旗下第一款产品——L60。由于采用BaaS车电分离方案后,起售价成功杀入15万元以内,瞬间遭到了大家的疯抢。

可截至目前,其交付情况依旧不容乐观。据身边部分锁单的友人反应,因为提车周期过长,正考虑放弃转而入手特斯拉Model Y、极氪7X等同级别竞品。

实际上,早在乐道L60发布后的专访中,李斌曾透露:“我们的预期是10月达到5000辆,12月达到1万辆,明年1月至少达到1.6万辆,明年3月攀升至2万辆。”

卖新能源车:产能拉胯,立正挨打

彼时,结合乐道L60终端反馈的火爆程度,愈发笃定的觉得爬产速度太慢。

顺势,再抛出一个冷知识,今年在中型纯电轿车市场牢牢站稳脚跟的小米SU7,短短32天便做到了交付破万。乐道L60则是整个蔚来,满打满算推出的第12款产品,有什么理由产能不给力?

作为旁观者,真的不希望看到本身具有很大爆款潜质的选手,被本能够克服的环境因素所拖累,重蹈曾经蔚来ET5的覆辙。

而过往经验告诉我们,“机会转瞬即逝,一旦抢占不了先发优势,便会陷入到与后来者的缠斗之中。”

这句话,也想送给所有想要成为爆款的新能源车。反正,在我心中,愈发觉得:“产品给不给力,决定的更多是销量下限。与之对应,产能给不给力,决定的才是销量上限。”

身处令人眼花缭乱、新品层出不穷的中国车市,消费者选购新能源车的耐心,目前来看普遍不会超过10周左右甚至更短。

对于主机厂来说,除非你拥有十分傲人的吸引力,让大家没有任何怨言的等待,或者在补偿政策上令大家感到诚意满满无法拒绝。

卖新能源车:产能拉胯,立正挨打

不然,碍于制造端的约束,谁都会面临“煮熟鸭子飞了”的情况。

只要交付环节出现什么偏差与失误,诸多虎视眈眈的劲敌,一定会冲上来大快朵颐的分羹。互相之间的订单抢夺比比皆是,朴实无华的商战就是这么不留情面。

综上所述,再次搬出那个亘古不变的生存法则:“产能拉胯,立正挨打。”

那么,接下来的篇幅,试图讨论一个新的话题:怎么避免类似的窘境?或者说,明知道自家即将推出的新能源车具有爆款潜质,在制造端究竟应该做哪些提前准备?

关于答案,其实非常简单。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肯定是建立一个能打“硬仗”的供应链体系,能够根据市场变化,随时进行高效的扩产。

基于这样的背景,在我眼中,任何一家新能源车企的“一把手”,都必须对于自家供应链有着直接统管的能力。

如果把时间轴继续拉长,为了追求更高的销量目标,该板块的战略意义还将攀升。因此,老板不重视或者不精进,约等于变相慢性失血,最终顽疾不断堆积之下只会酿成大祸。

卖新能源车:产能拉胯,立正挨打

相比之下,还有一点往往容易被忽略——提前备货。

再次拿小米SU7为例,其之所以能够在短短32天便做到了交付破万,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由于提前生产出的那几千辆“创始版”。

一经发布,便能将它们直接源源不断的送到车主手中。一方面,声势浩大的打响了第一枪;另一方面,也为制造端爬坡争取到了难得可贵的时间。

雷军的操作,完全称得上一举两得。

“全球没有任何一个汽车公司,推出一款新车,第一个月就能产1万辆,这不符合行业的客观规律,除非你囤一批车在那里,我们不想干这样的事情。”

绝不是杜撰,上述一段输出,依旧来自于乐道L60发布后专访中的李斌。平心而论,放在曾经几乎没啥毛病,放到现在却显得格格不入。

谁让内卷的大盘之中,首月即产能破万慢慢已经出现了案例,并且提前备货同样正在成为整个中国车市公认的新玩法。

蔚来温吞水,有的是其它主机厂玩了命的干。

写到这里,文章渐渐临近尾声,最后试图再次强调的是:“产品决定销量下限,产能决定销量上限。” 

新能源车想要彻彻底底的卖爆,制造端必须拼尽全力。毕竟,机会转瞬即逝,一旦抢占不了先发优势,便会陷入到与后来者的缠斗之中……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0/22I70408160C108.shtml

文章标签: 销量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