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汽车;股票代码:00489)在香港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最新的产销快报,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风汽车的累计销量为1366181辆,同比下降了8.4%;东风汽车母公司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风集团;非上市公司),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800316辆,同比增长7.0%;东风汽车的附属公司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风股份;股票代码600006),前9个月的累计销量为115,587辆,同比增长1.7%。
东风汽车是东风集团在港股的主体上市公司,旗下涵盖东风日产、东风本田、东风乘用车、商用车等诸多业务板块,而东风股份是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下称:东风有限)的子公司,主要致力于轻型商用车业务。
图源:销量快报截图
合资板块受损
从具体车型来看,乘用车业务受损是导致东风汽车销量下滑的关键,数据显示,今年前三节度,东风汽车乘用车的累计销量为1105627辆,同比下滑了10.2%,其中基本型乘用车(多指轿车)的累计销量为568433辆,同比下滑了11.7%;运动型多用途车(多指SUV)的累计销量为474168辆,同比下滑了9.4%;多功能车(多指MPV)的累计销量为63026辆,同比下滑0.5%。
与乘用车销量下滑不同,东风汽车的商用车业务表现颇为稳定,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东风汽车商用车的累计销量为260554辆,同比下滑0.1%。其中载货车的累计销量为247675辆,同比下滑1.4%;客车的累计销量为12879辆,同比增长34.2%。
从旗下各大车企的表现来看,合资品牌表现不佳是致使东风汽车销量下滑的关键。其中,易捷特新能源是销量下滑的幅度最高,数据显示,前9个月,易捷特新能源的累计销量为23496辆,同比下滑了65.8%。易捷特是由东风汽车和雷诺-日产联盟组建成立的合资公司,东风持有50%的股份,雷诺和日产各持有25%的股份,其主要生产雷诺旗下低端品牌达契亚的纯电动小车出口欧洲,在欧盟加征关税的背景下,易捷特新能源的业务受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除了易捷特新能源之外,东风本田也出现了不小的下滑,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东风本田的累计销量为307231辆,同比下滑了25.5%。与本田在华的被动局面相似,日产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压力,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东风日产的累计销量为461945辆,同比下滑了8.9%;郑州日产的累计销量为27446辆,同比下滑了21.8%。此外,神龙汽车累计销售53170辆,同比下滑了16.6%。
图源:销量快报截图
自主品牌成了东风汽车稳住销量的主要支撑,数据显示,今年前9隔个月,猛士科技的累计销量为1572辆,同比增长了1666.3%;岚图累计销售51266辆,同比增长88.5%;东风乘用车累计销售144608辆,同比增长73.6%。
虽说从增长速度上来看,猛士、岚图和东风乘用车的增速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因对比基数较低,它们的整体销量并不高。东风自主乘用车业务的增长并不能填平合资品牌的下跌坑,进而致使东风汽车整体市场表现处于同比下滑的区间里。
加速自主发展是关键
从这样的现状也不难看出,减缓合资品牌的下跌趋势,加速发展自主品牌是东风汽车止跌回升的两大路径。而在合资品牌集体受挫,自主品牌加速抢占市场份额的宏观背景下,东风汽车要止住下跌势头并不容易。
为了减缓自身的下跌趋势,东风日产进行了大让利,并限时推出了12.78万元的天籁真心版车型,作为一款曾经和凯美瑞、雅阁、帕萨特等中高级车争奇斗艳的车型,天籁的大让利也吸引了不少关注燃油车的消费者,这也是前三季度东风日产下跌速度远低于主流合资品牌的关键。
与东风日产相似,东风本田也在加大自身的优惠力度,其中SUV市场常青树CR-V的起售价已经压到了13.59万元,此外,东风本田也加大了对新能源的投入,10月11日,本田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东风本田新能源工厂今日正式投产,年产能12万辆,初期投产车型包括灵悉L、烨S7等多款电动车型。根据规划,到2027年本田在华纯电动车型将达到10款,到2035年,将实现纯电动车销售占比100%。
此外,自主品品牌也在加速成长,岚图接连推出了全新梦想家和新车型追光,eπ则推出了007和008、东风纳米也推出了纳米01。从整个东风汽车的角度来看,其在平价乘用车领域的表现不强,这使得岚图没有“漏斗市场”的基础,进而影响整个乘用车的表现。所以,东风eπ、东风风神、东风纳米仍需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从而为东风汽车的整体发展奠定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10/11I70407314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