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克萨斯国产的议题,已被业界讨论多年,彭博社最近的一则报道,再次引发大众对相关话题的关注。
几位丰田中国的知情人士透露,丰田正在与上海政府接触,讨论新建一家全资子公司的可能性。
重点一,是实现100%独资。在新工厂/公司的运作模式上,丰田希望自己能单独出资,避开在华合资的诸多瓶颈,也省去一汽丰田、广汽丰田二者的利益权衡。
重点二,是效仿特斯拉模式。据悉,丰田想为雷克萨斯争取到特斯拉在华的特殊待遇,包括税收优惠、上海地方支持以及土地优惠等,且新工厂生产目标将聚焦纯电动车型。
目前,谈判还在关键阶段。知情人士表示,虽然上海方面对吸引外资企业持开放态度,给丰田赴沪独立建厂提供了土壤,但即使上海政府同意,后续还需要更高级别的审批。
这意味着,后面还有变数。
《汽车公社》也第一时间联系了雷克萨斯中国,官方表示,尚未收到国产的任何消息。但无论在沪建厂终局如何,丰田推动雷克萨斯国产,已是现实角度利益最大化的理性之选,也是智能化与电动化时代,雷克萨斯品牌摆脱被动局面的大势所趋。
面对更加内卷、且中国品牌豪华车势力迎头赶上的拐点时期,如何赢回昔日的辉煌,直面华为、小米等新玩家的夹击,雷克萨斯加速国产,已是扭转局面的关键一役。
国产背后的利益权衡
“重剑无锋”。
一直以来,上述四个字都是雷克萨斯品牌调性的最好概括,这也意味着,总体调性沉稳低调的丰田和雷克萨斯,无论是日本本土,或是中国这样的核心市场,都是谋定而后动,重大目标几乎都是“言出必践”。
过去几年,虽然丰田中国和雷克萨斯官方一再否认国产,或是给国产设立了诸多前提条件,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我们发现——雷克萨斯的国产,官方的举动言论早有伏笔,但另一方面,国产迟迟没有最新进展,利益权衡和市场大势之下,雷克萨斯方面也有自己的考量。
热议高潮之一,是2008年。
彼时,雷克萨斯完成进入中国的销量爬坡期,势如破竹,市场成绩也超出丰田预期。雷克萨斯项目负责人曾林堂曾对国产一事公开表态,称公司对中国本土生产并不排斥,但当时的雷克萨斯销量还不足以支撑国产计划。
“每年3-5万辆,才是一个高档车品牌理想的国产基础。”这是曾林堂给出的国产前提,不过,广丰执行副总袁仲荣后来又对此加上新的条件,即“雷克萨斯单一车型达到五万辆,才会考虑国产”这一附加条件,无形中又把国产的时间线往后拉长。
热议高潮之二,是2012年。
这一年,丰田直接把雷克萨斯中国生产一事,放在股东大会上公开说明。丰田章男在接受采访时表态,把雷克萨斯放在日本生产,可以让日本生产更具竞争力,虽然丰田不断提高海外的产能能力,但保障日本本土生产,是优先项。
丰田章男发话之后,雷克萨斯中国高管也对此接受国内媒体的采访,回复是清晰的,即雷克萨斯暂无国产计划。但当时,另一种说法似乎更能“安抚”业界对雷克萨斯国产的好奇心,即中国管理层给出的国产化最新参考值——
10万辆规模时考虑国产。
2013年,时任丰田中国总经理的大西弘致表示,丰田已经有在华投产雷克萨斯的意向。但也是这一年之后,哪怕雷克萨斯在中国年销量已经达到10万辆分水岭,官方对国产一说多次予以否认,说法也依旧保留一贯的风格,含糊其辞,且再也没谈及国产的年销量前提了。
实际上,早在很多年之前,天津一汽丰田“新第一生产线项目”导入丰田TNGA新全球架构,就已经能够实现和雷克萨斯车型共享零部件,甚至有望共线生产。
但背后,利益的权衡更为现实。
第一个权衡,是南北合资。
丰田在华共有两家乘用车合资伙伴,分别是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雷克萨斯若要在华生产,最棘手的问题,还是如何平衡一汽集团与广汽集团的关系。
第二个权衡,是利润。
在燃油车的黄金十年,豪华车品牌在中国市场赚的盆满钵满,雷克萨斯也不例外。既然雷克萨斯“躺着也赚钱”,以进口的身份,基本上利润都是丰田自己的,一旦国产,雷克萨斯在中国市场赚到的利润,极有可能成为合资伙伴的“印钞机”。
第三个权衡,是市场。
早几年,不少跨国品牌选择在中国国产,主要动机还有抢占市场先机和降低成本。但是对雷克萨斯来说,已经吃透燃油车时代的红利,在中国已经没有抢滩市场的必要了,且在日本本土生产,距离中国运输便利,成本层面也在可压缩的范围。
第四个权衡,是日本本土。
正如前文所讲,丰田日本的工厂已有足够产能支撑,一旦在中国重新开辟工厂,意味着日本本土的部分产能将腾挪到中国。且中国本土化生产的新车,还能辐射亚洲其它国家与地区,对日本本土的产能利用率和就业不利。
复制特斯拉,不是万能解药
综合权衡市场、利润与合作伙伴的关系,其实并不难理解,丰田为何在此时推进雷克萨斯国产进程。
从市场层面看——
过去的2023年,雷克萨斯中国销量累计18.14万辆,同比增长3%。虽然增长还在,但增速较前几年已经放缓。实际上,2021年的22.7万辆销量成为雷克萨斯最耀眼的成绩单,此后则是一路滑坡,2023上半年,雷克萨斯长期把守的中国市场进口车品牌销量冠军头衔,拱手让给奔驰。
对比全球其它市场,雷克萨斯在北美、日本、欧洲以及东南亚市场均有强劲的增长势头,日本本土更是突破130%的同比增长,明显高于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雷克萨斯去年在中国虽然同比增长,但这样的成绩,和不少豪华品牌一样,是靠以价换量得到的。终端市场看,去年的增长主要依赖雷克萨斯ES大幅降价,从长远看,若要继续同比增长,雷克萨斯未来在产品端需要更努力。
问题还是出在产品上。
丰田章男最早在2021年透露,雷克萨斯在2035年将在欧洲、北美和中国实现纯电动销量100%的覆盖。这也意味着,未来十几年,雷克萨斯将在丰田内部率先转型为纯电动品牌,成为丰田电动化转型的“先锋代表”。
可现实是,雷克萨斯的“先锋精神”,仅仅体现在丰田内部,该品牌一旦与其他豪华品牌、或是中国走高端路线的造车新势力“扳手腕”,燃油车型竞争力不足,电动化布局又相对缓慢。特别是在电动化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国市场,雷克萨斯近年推出的新能源车型,距离新四化时代的“先锋精神”,还差点火候。
雷克萨斯又一次“被国产”了——
前些年,业界每每听到这样的小道消息,都在等待雷克萨斯与丰田中国的官方回应。大家关注的是,这个躺着也赚钱、加价红利吃了多年的豪华品牌,将以什么样的高姿态,落地中国,本土化生产?或是,在合资与国产的博弈里,广汽丰田与一汽丰田对雷克萨斯的国产化之争,两家公司又分别作出什么样的让步?
不过,时代变了。
盛景不再,大家关注的重心也变了。业界此次更关心的是,试图复制特斯拉模式,丰田成功率究竟几何?国产之后,雷克萨斯又将以什么样的战术和部署,让中国市场的利益最大化,且尽快赶上竞争对手狂奔的脚步?国产卖车只是目标之一,通过中国产业链辐射整个亚洲,丰田该如何计划长远?
丰田并不是不努力。
对于丰田品牌,与比亚迪等中国车企联手,补齐短板,利用中国玩家的技术推出混动等车型,是短期内跟上市场的途径之一。且就在刚过去的6月28日,广汽丰田才在科技日上宣布,计划与Momenta联手,把自动驾驶端到端等技术搭载于新车,加快智能化纯电动车的创新步伐。
对于雷克萨斯品牌,在上海争取到特斯拉在华的特殊待遇,包括税收优惠、上海地方支持以及土地优惠等,再通过智能化合作等方式补齐短板,明显利大于弊。
不过,雷克萨斯目前面临的问题,第一,是二线豪华品牌集体式微,且受到一线豪华品牌降价挤压;第二,价格战越演越烈,雷克萨斯品牌溢价不如往昔;第三,是中国军团的好产品层出不穷,且迭代速度快,如华为与蔚小理。
想解决上述三个问题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推进国产就能一劳永逸的。丰田和雷克萨斯,还将在其它方面做足功课。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7/2I70397612C110.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