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智能底盘产业报告(2024版)
  • 2024汽车数字钥匙技术论坛
  • 发项目获取供应商清单
  •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 2024第四届商用车自动驾驶大会
  • 2024第四届智能汽车域控制器与中央计算平台创新峰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晓莺说 >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发送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盖世汽车 周晓莺熊薇 2024-06-13 08:00:39

华为一直坚称自己不造车,但是,现在的汽车圈,华为已经是响当当的存在。

最像整车厂的Tier0,这是本次“中国车企风云录”系列最终决定要聊一聊华为的原因。

自入局智能汽车赛道以来,过去几年华为坚持聚焦ICT技术,凭借强大的品牌影响力、2C业务能力,以及对智能汽车增量部件坚定的投入,华为已经成功跻身智能电动汽车数一数二的头部玩家。

在整车领域,由华为与赛力斯联合赋能的AITO 问界系列,今年的交付量已连续多月位居国内新势力榜首。而在零部件领域,华为的智能化部件发货量已经超过了300万套,正在进入高速增长期。

可以说,无论对于整车厂还是智能电动汽车核心供应商,华为均展现出了强劲的冲击力。

【大家好,这里是盖世汽车。本期“中国车企风云录系列”,我们来聊一聊智能电动汽车领域的进击的巨人:华为。】

三种业务模式

早在2009年,华为就启动了车载模块开发,并于2013年正式设立“车联网业务部”,开展车联网、自动驾驶等相关布局

2013年12月,华为在上海举办华为车载模块新品ME909T发布会,期间时任华为终端有限公司MBB产品线副总裁的刘晓滨宣布,华为要正式进军车联网。

之后几年,围绕车联网的端、管、云等不同板块,华为相继推出了多个解决方案,并与东风、长安、奥迪、丰田、宝马、戴姆勒、博世、大陆等一众车企达成紧密合作,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不过,受当时产业变革强度,以及华为自身战略选择、资源投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一系列布局在汽车行业并未激起太大水花。

直到2019年,华为嗅到智能汽车变革机遇,首次以Tier1身份高调亮相当年的上海车展,并于5月在内部设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作为面向智能汽车的端到端业务责任主体,正式拉开华为大举进军智能汽车赛道大幕。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华为

“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帮助车企造好车,致力于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这2019年宣布进入汽车行业时,华为给自己设立的定位和战略目标更具体一点,华为将基于过去三十多年在ICT领域的积累,重点聚焦五大领域:智能车云、智能网联、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和智能电动,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赋能。

在华为看来,随着汽车产业与ICT产业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将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其影响远远超出了两个行业本身,并将催生巨大的增量市场,而这远比亲自下场造车更“诱人”。

在“不造车”战略的引领下,华为车BU一边持续扩容“技术鱼池”,先后推出了MDC智能驾驶平台、激光雷达、4D成像雷达、AR-HUD、鸿蒙车机OS、HUAWEI HiCar人-车-家全场景智慧互联、车载智慧屏、车载充电、DriveONE电驱动、C-V2X、自动驾驶云服务等一系列创新解决方案,一边积极推进产业化落地。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华为

为更好地确立自身“增量部件供应商”定位,2020年10月30日,华为将车BU业务集成“打包”,正式发布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品牌HI,并推出Huawei lnside商业模式

相较于传统Tier1模式,HI模式下华为介入程度更深,不仅可以为整车厂提供华为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包括智能电动、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等,还可以通过持续技术迭代,不断提升用户体验。

比如华为先后携手北汽极狐和阿维塔推出的极狐阿尔法S HI版和阿维塔11两款车型,就是采用这种模式,但上市表现并不理想,其中极狐阿尔法S HI版还出现了交付延期情况。

在传统零部件和HI模式基础上,2021年华为对车BU业务模式进一步创新,于当年上海车展联合赛力斯推出了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华为智选车模式初步浮出水面。

相较于前面两种方案,智选模式下华为介入造车的程度更深,不仅全面参与整车产品定义、造型设计、用户体验、上市发布等核心环节,还会对整车厂进行营销和渠道赋能,所行使的职能某种程度上已经完全可以等同于车企。正因为如此,过去几年里对“华为是否造车”这个话题一直有很大的关注度。

比如赛力斯华为智选SF5,作为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的首款车型,就搭载了多项华为的创新解决方案,包括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HUAWEI HiCar人-车-家智慧互联解决方案、HUAWEI SOUND音响系统等,并在上市后还陆续入驻了华为旗下众多门店。得益于此,该款车型仅开启预定两日,订单量便突破了3,000台。

不过,赛力斯华为智选SF5的高光时刻并没有持续多久。2021年12月,伴随着由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打造的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AITO问界正式发布,并同步推出首款车型问界M5,以AITO问界为新起点,华为正式形成零部件模式、HI模式和智选车三种模式并存的业务格局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华为

此后两年,基于AITO问界品牌,华为不仅联合赛力斯先后推出了问界M5、问界M7和问界M9等多款车型,还陆续拓展了奇瑞、北汽、江淮等多个智选车业务伙伴。

为进一步增强协同效应,2023年底华为还对智选车模式进行品牌升级,推出“鸿蒙智行”技术生态联盟,作为智选车合作项目的统一品牌标识,华为智选车业务由此正式迈入多品牌并行的“鸿蒙智行”大联盟时代。

伴随着“鸿蒙智行”品牌联盟持续扩容,加之通过问界系列,过去两年华为车BU的核心技术实力不断得到证实,今年华为HI模式也迎来了多位新伙伴。此前,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透露,长安汽车旗下深蓝汽车未来将采用华为HI模式,另外东风岚图和猛士科技也将采用类似模式与华为合作。

这意味着,今年不仅是华为鸿蒙智行的产品大年,也将是HI模式的“上车”大年。

四个造车“样板间”

作为华为汽车业务模式的“高阶版”,同时也是其最为接近“造车”形态的一种业务模式,智选车自推出以来,就经常被拿来与HI模式进行比较。

但其实对于华为而言,这两种模式从来不是对立关系,而是彼此依存、相互成就的互补关系。在华为内部,智选车业务隶属于终端 BG 负责,而HI模式和传统零部件模式则由华为车BU来负责,在过去两年里,智选车业务一直是车BU最重要的“客户”。

换言之,智选车卖好了,也会同步带来车BU零部件业务增长。比如2023年,问界系列大卖,车BU智能汽车零部件出货量也从上一年的200万套快速增至了300万套。

只不过早期,由于车BU零部件业务推进不顺利,华为才另辟蹊径推出了智选车模式,在HI模式的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之余,进一步打包华为的品牌、营销与渠道等优势资源提供给车企。结果战绩还不错,以至于光芒逐渐盖过了零部件模式。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进入2024年,伴随着问界系列持续热销,与此同时华为与奇瑞、北汽、江淮等的智选车合作项目逐步落地,华为持续加码鸿蒙智行的决心进一步凸显,思路也更加清晰。

江淮与华为合作车型定位超高端,享界定位高端轿车,智界定位广泛中档和中高端,即是广泛人群能买得起的车,问界重点聚焦在SUV。”谈及四个智选车品牌的定位,余承东表示。

其中享界(STELATO)即华为与北汽合作的智选车品牌,智界为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选车品牌。从价格区间来看,四大品牌几乎全面覆盖了25万元以上的中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但同时又通过不同的定位,避开了品牌之间的内部竞争。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具体来看,问界系列自2021年底发布至今,先后推出了三款车型,分别是中型SUV问界M5、中大型SUV问界M7和大型SUV问界M9。其中问界M5和问界M7初代车型均于2022年上市,2024年前后分别进行换代升级,而问界M9则于2023年底发布,今年2月正式开启交付。

凭借出色产品力,以及华为品牌背书,如今这三款车型已经是鸿蒙智行品牌的重要销量基石。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4个月,问界品牌共计交付新车110,928辆,同比暴增689%,在国内新势力品牌中排名第一,甚至超过了去年全年的94,380辆。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其中,问界新M7是最主要的销量增长点。今年1-4月,问界新M7累计交付新车85,226辆,约占问界品牌总交付量的76%。而自去年9月上市以来,截至4月30日,问界新M7累计已交付新车133,808辆,累计大定18万辆。

问界M7是问界品牌第二款车型,于2022年7月正式上市,2023年9月进行换代升级。相较于初代问界M7,2023款问界新M7不仅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底盘调校等多个维度进行了能力和体验升级,更重要的是对售价区间进行了下调,从初代的31.98-37.98万元降至24.98-32.98万元。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鸿蒙智行

正是凭借出色的产品力和价格优势,问界新M7上市即热销,从去年10月开始,已连续7个月交付破万,其中今年1月还首次实现单月交付突破3万辆,达31,253辆,问界也由此成功登顶当月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并于随后两个月继续蝉联销冠。

除了问界新M7,一季度问界还迎来了全新旗舰SUV车型——问界M9正式交付,并于4月上市了全新换代升级的问界新M5,目前来看这两款车型市场表现都不错。据官方公布数据显示,截至5月11日,问界M9累计大定已突破8万辆,其中3月和4月已分别交付6,243辆和13,391辆。而问界新M5,预售12小时订单也已破万。

这意味着,接下来问界系列整体交付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奇瑞、北汽、江淮合作,鸿蒙智行正持续扩大产品矩阵,进一步完善高端市场布局。

其中,由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界品牌,已于去年11月正式推出首款量产车型,同时也是鸿蒙智行首款纯电轿跑——智界S7。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鸿蒙智行

不过由于工厂搬迁和芯片供应短缺等因素影响,前期智界S7表现并不理想,上市前3个月产量不过2000余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要知道,当初智界S7上市后,官方数据显示该车在短短20天里就收获了超过2万个预售订单。

鉴于此,4月11日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华为对智界S7进行“二次上市”。目前来看,在产能得到保障的情况下智界S7表现明显好转,4月交付量已经达到了4,546辆,成为鸿蒙智行品牌另一重要销量支撑。

华为携手北汽打造的享界品牌首款量产车型——享界S9,以及与江淮合作的首款高端新能源汽车,也已进入倒计时

此前,享界S9已经于2024北京车展正式亮相,定位于行政级豪华旗舰轿车,计划于三季度上市,对标奔驰、宝马和奥迪等一线豪华品牌。而华为与江淮深度合作的首款车型,据余承东介绍,甚至要对标迈巴赫、劳斯莱斯Phantom,车型定价有望在百万元级别。

中国车企风云录|进击的巨人:华为(上篇)
 

图片来源:鸿蒙智行

值得关注的是,尽管鸿蒙智行生态联盟刚刚才有一些雏形,过去两个月华为已经开始对智选车合作品牌进行统一管理。比如4月,鸿蒙智行整体交付量再度蝉联中国新势力品牌月销量冠军背后,就同时计入了问界和智界两个品牌的交付量。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