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中国或将投入约60亿元用于全固态电池研发,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一汽、上汽、卫蓝新能源和吉利共六家企业或获得政府基础研发支持。
多位知情人士确认,此项行业内史无前例的项目由政府相关部委牵头实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全固态电池相关技术开展研发。据悉,该项目经过严格筛选后,最后具体分为七大项目,聚焦聚合物和硫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
据悉,固态电池因为其远优于传统电池的特性而受到海内外相关企业的重视,但是因为研发难度大,时间跨度长,让许多企业望而生畏。而有了政府的牵头,国内关于固态电池的研究或将开启加速模式。
车企很急,但固态还很远
近期,有关固态电池的讨论再次被推向高潮。
事情的起因还是因为上汽智己推出的号称搭载固态电池的智己L6。
为了给新车智己L6助力,智己CEO刘涛在社交平台上宣布即将到来的新车智己L6将会首搭固态电池。
该言论在吸引了观众眼球的同时,也被业内质疑。腾势销售事业部总经理赵长江回怼道,此时宣传半固态车用电池的就是在玩文字游戏。
面对质疑,智己汽车解释道,半固态电池和准固态电池目前尚无明确标准,但使用固态电解质的肯定叫固态电池,这与使用液态电解液的传统电池是两个时代的产品。
不过,智己也表示,上汽集团全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实现交付量产,并完成样车测试,能量密度超过400Wh/kg
与此同时,广汽埃安召开发布会,宣布其全固态电池在容量、能量密度、安全性和制造技术上的阶段性突破成果。
据广汽埃安电池研发部负责人李进在发布会上介绍,广汽集团凭借第三代海绵硅负极技术和高面容量固态正极技术,实现了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00Wh/Kg以上,较当前量产的液态锂离子电池体积能量密度提升52%以上,质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实现超1000公里续航,此外,全固态电池的单体容量已经突破30Ah。
广汽埃安目标在2026年完成全固态电池开发,并首先搭载于昊铂车型。
事实上,除了上述车企外,比亚迪、东风、蔚来等车企,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均致力于固态电池的研发。
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近期透露,宁德时代有机会在2027年小批量生产固态电池。他还强调,如果用1-9数字表示全固态电池的成熟度,宁德时代目前的成熟度在4的水平,目标到2027年到7-8的水平。
图片来源:宁德时代
固态电池的优点很多,包括高密度、高安全等,可以说,纯电现在面临的困难,固态电池基本都能解决。不过,当下固态电池现阶段的技术不够成熟,研发难度很大。
有相关车企电池专家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供应商都具备了半固态电池的量产能力,预计在2025年可实现大批量上车,但全固态电池仍然还停留在正负极材料的突破阶段,尽管具备了相应的生产能力,但由于材料还未解决的问题,导致近几年内都无法实现量产。”
李进也坦言:“全固态电池开发难度巨大,堪称动力电池中的珠穆朗玛峰。”
海外企业积极备战,欲借固态弯道超车
这两年,海外企业在新能源发展上频频受阻,中国企业则后来者追上。这让海外政府和企业倍感焦虑,因此,其企图利用固态电池来实现弯道超车,赶超中国企业。
当下,各国都在积极布局固态电池产业,并推出相应的鼓励政策。
美国由能源部出资,初创公司主导研发,并与众多车企达成合作,目标在2030年固态电池能量密度达到500Wh/kg。
日本打造传统车企和电池企业共同研发体系,代表厂商包括丰田、松下、日产等企业,力争2030年实现全固态电池商业化,能量密度目标500Wh/kg。
韩国政府提供税收抵免支持固态电池研发,叠加动力电池巨头联合推进,领先厂商包括三星SDI、LG、SKI等企业,目标于2025-2028年开发出能量密度400Wh/kg的商用技术,2030年完成装车。
欧洲中,德国研发力度最大,奔驰和宝马正在积极联合企业或自研固态电池,奔驰计划在2025年后将固态电池技术整合到奔驰旗下的多款纯电动车型中,同时在未来5年内实现批量生产。宝马计划在2026年实现固态电池突破性进展并随后实现量产。
图片来源:宝马
据国盛证券预测,2025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为17.3GWh,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需求量有望超200GWh的市场规模,2025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达65.8%。
可以预见,固态电池的市场前景广阔,但竞争激烈,中国车企若想要不落后于人,必须迎难而上。而由政府牵头和扶持,势必会让企业增强信心以及加大研发力度,这也将进一步助力中国固态电池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405/29I70393976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