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求新、破界” 2024盖世汽车研究院季度沙龙
  • 发项目获取供应商清单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舱驾、行泊一体及BEV视觉感知培训
  • 2024第二届智能座舱车载显示与感知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正文

跨界造车帷幕拉起?货拉拉在厦门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

盖世汽车 余有言 2023-10-31 15:14:58
核心提示:跨界造车的路上,即便接连有人“梦碎”,也永远不缺后来者。

一直以来,货拉拉跨界入局造车传闻沸沸扬扬,近日,一则新动向似乎将其造车一事又往前推进一步。

据天眼查显示,厦门多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在10月24日注册成立,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国基,注册资本为3000万美元,由货拉拉汽车服务有限公司100%持股。

该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新能源汽车生产测试设备销售;工业设计服务;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计算机软硬件及辅助设备零售;智能控制系统集成;汽车销售;汽车零配件零售;轮胎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等。

跨界造车帷幕拉起?货拉拉在厦门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

跨界造车帷幕拉起?货拉拉在厦门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

图片来源:天眼查官网截图

也因此,有业界人士猜测,或许该公司的成立,是货拉拉正式造车的标志。不过,对于“此事是否与未来造车布局有关”的询问,货拉拉方面暂未有回应。

在新能源汽车腾飞的风口,无论是互联网科技大厂、代工厂,还是家电、房地产,甚至是酒类等各路巨头,这几年来纷纷亲自“下场”。然而有人“折戟沙场”,有人“笑傲江湖”,造车从来不是一门简单的生意。

早在2021年5月,货拉拉将启动造车项目的消息就甚嚣尘上。彼时,货拉拉开始招募新能源货车制造方面的人才,在招聘平台上线了新能源货车整车产品专家等职位。不过,货拉拉当时回应表示,公司会持续招揽和储备人才,但对于造车一事,暂无可对外披露的信息。

2022年7月,货拉拉斥资105亿元拟在重庆高新区直管园范围内设立汽车中国总部,布局建设包括整车研究院、智能网联中心、供应链及大制造协同中心等。

2023年4月,天眼查显示,深圳货拉拉科技有限公司发生工商变更,经营范围新增智能车载设备制造、智能车载设备销售、新能源汽车整车销售、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

虽然一直以来,货拉拉官方都未亲口证实造车传闻,但结合上述动作,一切似乎都有迹可循。特别是今年3月,在其向港交所递交的上市申请招股书中,明确指出,公司正利用从现有车辆租售业务取得的经验来开拓新商机,如电动商用车的研发制造

跨界造车帷幕拉起?货拉拉在厦门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

图片来源:货拉拉上市申请招股书

对于货拉拉决定造车一事,物流行业专家孔震曾直言,“并不令人惊讶。”他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市场,拥有着巨大的市场机遇,尤其是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能源商用车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货拉拉作为一家从事货运物流服务的公司,自然也看到了市场所带来的巨大机遇,因此启动新能源商用车造车计划,是一个可行且十分具有战略前景的选择。

当前,物流行业的数字化颠覆时机已经成熟,并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在2022年商用车市场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新能源物流车的销量却逆势上扬。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新能源商用车行业现状分析》报告,2021年以来,我国新能源货车市场需求加速放量,2022年销量达23.48万辆,同比增长122.2%,渗透率达8.1%,较上年提升了5.7个百分点。

未来,随着城镇化、新兴零售商业模式发展,新能源物流车在电动化与智能化领域技术进一步取得突破,全国重卡换电网络布局完善,以及利好政策继续出台,国内新能源货车有望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渗透率将持续提升。

当然,尽管未来前景一片看好,且对比竞争逐渐白热化的新能源乘用车赛道,货拉拉所切入的新能源物流车领域,难度也要相对容易些,但是跨界造车前途依旧存在“未卜”风险。

据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货拉拉此类的互联网平台入局造车面临着许多机遇与挑战。同类平台滴滴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2018年3月,滴滴与理想汽车宣布成立桔电出行,计划共同推出一款纯电MPV,由于双方未持续追投而停滞,这家合资公司也在2022年走向破产结局;2020年11月,滴滴又与比亚迪联合打造一款面向网约车市场的D1电动车,但因推进速度和销量表现远不及预期,此后也不了了之。在一系列事件接连打击之下,滴滴目前已经将自动驾驶业务作为接下来布局的重点。

此外,张翔也指出,货拉拉的司机数量和订单量,以及个人用户比乘用车相对要少,新能源物流车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

总体上,在一个又一个造车新势力倒下的前车之鉴下,跨界造车,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但是机遇与挑战同在。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10/31I70368010C501.shtml

文章标签: 商用车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