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车新能源化,能否靠电池逆袭?冰火两重天,新能源汽车时代的日系车,是否依旧值得期待?
日系车省油、耐造,为什么卖不好了?事实上,自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发展开来,日系品牌的销量就受到了极大冲击。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1~9月份,整个日系品牌的表现都不怎么好。
丰田销量下降 4%,本田销量下降 21% ,日产销量直接下降 26%……
情况已经十分明朗,就目前国内汽车市场而言,日系车的好日子已经过去。而且除了销量下跌的“日系三巨头”,以及还在坚持的马自达之外,类似斯巴鲁、三菱等偏向小众化的日系车品牌,已经支撑不住、脚底抹油。
时代变了,人们开车不用油,甚至开始更追求舒适体验。当车不再是单一的运输工具,日系车所谓的经济耐用品质,很难跟上时代潮流。那么问题来了,像丰田、本田这样的全球汽车巨头,就看不到市场的改变吗?
答:当然看得到,只不过在此之前,他们造就了太多的沉没成本。
毫不夸张地说,日系品牌的盛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其依靠的便是技术、制造、供应链三大“法宝”。而恰恰就是这三大法宝,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
换言之,日系品牌已经在各个方面真金白银的投了钱,以至于偌大的“家业”创下了,又怎么会那般轻而易举的舍去?
很显然,在日系汽车品牌的眼中,新能源转型、电动化转型不会那么快,燃油车型和油混车型依旧会长期留存。殊不知,以特斯拉、比亚迪为首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实现后来者居上,并且肆意地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汽车市场上,跑马圈地、瓜分蛋糕。
日系老矣?
相对于大众轰轰烈烈的ID战略纵深、积极求变,以及别克E5这种单一车型一降到底的决心,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汽车品牌,确实显得犹犹豫豫,停滞不前。
这其中当然有前文所提到的“沉没成本”作祟,但面对新能源汽车时代大势的势不可挡,日系汽车品牌似乎开始变得积极起来。这样的他们,是否依旧值得期待?日系汽车品牌还有什么后手,能够一举翻盘?
点错科技树?没那么简单
相对于新能源和智能化盛行,日本汽车在普混路线和氢路线的选择,并不符合新时代趋势。而这也被人们认作“点错科技树”。但似乎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日本的电池行业,包括动力电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弱。
首先,谈及日本电池发展史,就一定绕不开一家企业——松下。
1991年,索尼第一次将锂电池商业化应用;1994年,松下成功研发出可充电的锂电池,并在此后的近10年里,稳坐消费锂电池龙头。而在松下的带领下,日本电池行业快速发展,年产能迅速飙升,甚至占到了全球锂电池市场份额的90%。
可惜的是,日本当局投入锂电池的决心不足,日本从国家层面押注氢燃料电池,导致其在锂电池产业的霸主地位,逐渐丧失,松下也因此受到牵连。
但哪怕是这样,松下依旧凭借自己的技术实力和际遇,在动力电池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自2009年,松下便开始向特斯拉长期供货,并与之在内华达州合建有一座电池工厂。
只不过,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松下在动力电池业务上的崛起,非常仰赖对特斯拉的供应,所以来自“大客户”的麻烦,也就随之而来。
总得来说,作为唯一一家跻身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的日本企业,松下的排名仅次于宁德时代、比亚迪与LG新能源。这样的成就,在日本企业之中,无异于独树一帜。
但是很遗憾,日系品牌在电动化转型过程中,进展太过缓慢。没有人知道,前有中韩电池厂商“抢蛋糕”,后有日系汽车品牌、政府当局拖后腿的松下,究竟还能坚持多久。
好消息是,这次东京车展带给了许多不一样的感受。尤其是在汽车电动化转型方面,以丰田、本田、日产三家为首的日本汽车品牌,一改曾经的扭扭捏捏,分别带来一系列全套的概念车型。
如丰田的电动陆巡,KAYOIBAKO ;本田的Prologue,SUSTAINA“口袋概念”;日产的“Hyper”EV概念车系列,轿跑、MPV、SUV车型,应有尽有。
难以想象,运转起来的日系新能源化,究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中国乃至整个全球汽车市场。但可以明确的一点,摸索中前行的他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慢。
所以,落到动力电池市场上,即将飞速发展的日系电动化,能够为日本的动力电池行业,带来更多助力吗?答案必然是肯定的,但还是会存在不少的利益交换。
电动车时代,日系电池会错失?
受本国国情影响,纯电汽车在日本的受欢迎程度并不高,强如特斯拉,去年一整年在日本的销量,也还没有达到6000台。所以日系品牌造电车,不会仅仅局限于日本本土消费者的喜恶,而是立足全球。
相对应的,在如今的全球市场上,动力电池行业的竞争,可没有想象中那般“温柔”。
10月25日开启的东京车展上,虽然中国企业不多,但无论是比亚迪,还是欣旺达,都称得上是动力电池行业的佼佼者。而且巧合的一点,两者还都是松下消费电子电池业务的老对手。
很显然,与日系品牌“卷”不动,离开甚至放弃中国市场相比,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已经看到机遇,迎难而上,甚至打到了松下的“家门口”。
不否认日系汽车品牌的统一觉醒,他们大兴电动化的时候,必然会为日本动力电池行业带来强劲动力。只不过现在摆在日本动力电池行业面前的问题是,一枝独秀的松下,究竟还能不能支撑接下来日系车的电动化转型。
要知道,早在去年的时候,宁德时代就已经与日本国民汽车品牌大发,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变幻莫测的商场,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个日系汽车品牌与中国电池厂商达成合作?
硬币的另一面,其实面对电动车时代的来临,日系电池并非完全没有招架之力。现在摆在其面前的“底牌”就有2张:4680电池和固态电池。
4680电池不必多说,作为特斯拉极力推崇的未来动力电池形态,谁能率先拿下这一盘,谁就能率先突出重围。而松下的优势就在于,从一开始的1865,到更进一步的2170,再到如今的4680,其在圆柱电池方面的技术、生产工艺、质量把控等,都实现了体系化、标准化能力。
而固态电池则是动力电池市场接下来的发展重点,无论是中国市场还是全球,都对其青睐有加。
有消息称,丰田与日本出光兴产石油公司联合研制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已取得“突破”,有望在2027年或2028年量产固态电池。松下同样不甘落后,宣布将在2025~2029年量产一种小型全固态电池,先应用于无人机,并逐步应用到新能源汽车上。
时也,命也。点错科技树也好,电动化转型缓慢也罢,这次透过东京车展不难看到的是,日系汽车品牌,已经做好准备,全面拥抱电动化时代。而当这个巨大的机器运转起来,其强大的惯性,必然会掀起一股新的浪潮。
国内新能源汽车就一定能够领先吗?宁德时代就一定稳居全球第一吗?日系车就永远追不上吗?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常用“大象转身,何其不易”形容中国汽车以外的汽车品牌,认为中国汽车已经走在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前列,而其他的竞争对手、前辈,都成为了缓慢的追随者。
而今,这些缓慢的追随者,却是开始加快脚步,从供应链层面、从生产成本层面、从智能化层面……奋起直追。
所以说,强大的日本电池,真的错过了电动车时代?
或许是的,因为现在能够看到的日系电池厂商,只有松下一家,其余三三两两,不值一提;但也可能不是,日系车电动化的齿轮转动,属于日系电动车的“寒武纪时代”,必然带动整个日本零部件供应链重构升级,而动力电池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是这般,面对日本汽车品牌的“虎视眈眈”,“遥遥领先”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们,准备好如何应对了吗?是秣马厉兵、枕戈以待?还是继续内卷,沉浸于“楚门”的世界”?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10/28I70367504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