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过去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我国汽车出口表现十分突出。出口量自2021年成功突破200万辆大关后,一路高歌猛进,到2022年闯入300万辆,进入2023年也持续刷新记录。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达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已接近追平去年全年水平,其中新能源车贡献率达25%。
在新能源车的助攻下,中国汽车品牌有了角逐全球市场的资本;海外市场扩张对于中国车企来说,也变得越来越重要。根据行业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出口大概会在450万辆左右,若不出意外,我们将历史上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面对中国汽车的崛起,西方车企首先感受到的是“威胁”。欧洲第二大汽车制造商Stellantis的首席执行官唐唯实不止一次公开表示:欧洲车企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的风险,如果欧洲的政客们找不到应对中国车企进入欧洲的办法,将会有一场“可怕的战斗”;唐唯实甚至呼吁欧盟提高中国车进口关税。
相比之下,国际零部件供应商们的态度则显得更为包容和开放。博世首席执行官Stefan Hartung在慕尼黑车展上对媒体表示:“中国车企通过用户体验和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使其汽车产品逐步适应欧洲市场,这是一种良好的扩张方式,最终会对竞争和消费者产生积极的影响。”麦格纳国际也表态:“帮助中国车企实现其高品质汽车跑遍全球每个角落的愿景,将是令我们非常自豪和期待的事情。”这格局,一下就打开了。
事实上,麦格纳并不只是“说说而已”。日前,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对盖世汽车透露,“在过去一年多里,麦格纳中国和北美以及欧洲团队有非常多的交流,主要内容是如何把麦格纳的内部资源以最有效的方式、以中国客户习惯的方式和中国客户理想中的速度,提供给客户,为中国车企出海提供一站式服务。”可以说,在中国汽车出口刚刚势起时,麦格纳就已经在规划如何助力中国车企出海;到如今,中国汽车出口势不可挡,如何助力自主品牌在全球生根发芽,麦格纳也形成了一本自己的“生意经”。
图片来源:麦格纳
一、人无我有,零部件供应商的整车特色
参照欧美和日韩车企进军中国市场的历程,麦格纳认为,中国汽车出海将呈现三大节奏:早期量不大的时候,可以进行小批量整车出口;到达一定产量时可以做SKD/CKD;最终,量到达一定程度时,为了实现可持续性、最高效率和性价比,同时也为了满足终端用户对于服务的高要求、满足当地市场售后服务的要求,使得本地化生产规模化变得非常必要。这正是麦格纳的看家本领。
图片来源:麦格纳
众所周知,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一级供应商中,只有麦格纳有整车工程和制造能力。麦格纳整车事业部在过去120年历史当中,积累了丰富的整车服务经验。从1979年开始,麦格纳就进行了奔驰G级的设计及制造工作,迄今为止,麦格纳已经服务了11家整车厂,包含32款不同车型,全球范围内已为主机厂代工制造了超过400万辆车。
图片来源:麦格纳
整车制造能力毋庸置疑,在工厂代工产能方面,麦格纳也为服务中国车企做好了准备。据麦格纳斯太尔代理总裁罗兰·普雷特纳介绍,麦格纳整车事业部在欧洲有两家工厂,分别是位于奥地利的格拉茨工厂和位于斯洛文尼亚的霍奇工厂。格拉茨工厂建有车身车间、涂装车间和总装车间,每年有约18万辆的产能;霍奇工厂涂装车间的产能约为每年9万辆,通过扩建可新增车身车间和总装车间,加上涂装车间扩建产能提升,霍奇工厂年产能规模可以达到20万辆。“早期中国车企如果有小批量代工需求,可以通过格拉茨工厂进行代工;远期如果产量有进一步扩大的需求,麦格纳也可以相应扩充产能。”罗兰说道。
图片来源:麦格纳 麦格纳的灵活性不仅体现在产能方面,也体现在整个制造板块。对于车企来说,麦格纳的整车服务不仅仅只是新增一条生产线,而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量身定制的交钥匙解决方案,涵盖制造工程、采购、物流、质量、SQA、IT等服务。在生产环节,模块化的装配线可以实现在一条产线上生产不同平台和轴距、甚至不同动力总成的车型,不同的客户项目可以在一个工厂中同时进行,极大地提升了客户车型量产的效率。 据罗兰先生透露,目前已经有一些中国主机厂正在与麦格纳进行接洽,足见麦格纳在“助力出海”方面的先发之势。 二、全球化零部件布局和集成能力,打通海内外与友商 如前所述,一旦中国主机厂在海外站住了脚跟,希望寻求的是中长期的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可持续性的话,就要追求本地化生产和采购。麦格纳一向认为,就地生产和供应是一个最可持续的、最为长期化的经营模式,不管是对于整车还是对于零部件而言都一样。而全球化的零部件供应网络,正是麦格纳的另一个杀手锏。 作为北美排名第一、全球排名前四的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有着全面的零部件产品布局,业务分支遍布全球五个大洲,在30个国家设有351家制造工厂。产品涵盖了所有核心的汽车零部件范围,包括座椅、镜像、动力总成、机电智能、照明、电子和外饰等;在新兴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麦格纳也已经有很多战略布局。依托麦格纳在零部件领域全面深厚的产品积淀,无论是在哪个地区,哪个技术板块,整车厂都可以获得麦格纳足够的本地化资源、最佳的技术支持和产品服务。
图片来源:麦格纳
去年以来中国汽车行业内部会议的主要观点是:中国要从汽车大国变成汽车强国,其主要核心问题是产品质量。而这也正是麦格纳引以为傲的地方,得益于其全球统一的管理流程,麦格纳所有产品的质量均符合全球各地法律法规要求,实现世界级的品质保证。除此以外,正因为麦格纳在整车制造方面的特色能力,使得其零部件板块所有事业部能真正从整车视角出发,去看待麦格纳产品如何更有效地配合整车的功能和表现,这也是其相较于其他零部件供应商更有竞争优势的地方。
当然,麦格纳的零部件供应能力并非独一无二。如果中国主机厂选择用友商的零部件和技术,麦格纳也将保持开放的态度。麦格纳中国区总裁吴珍坦言,从其多年的行业经验来看,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但麦格纳可以将来自不同零部件厂商的产品模块和技术进行集成,系统集成能力正是我们多年来的专长,更是我们差异化竞争优势的集中体现。”
图片来源:麦格纳
三、以“过来人”经验,解决政策法规“拦路虎”
中国汽车出海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挑战。作为一家全球化公司,麦格纳预见了一些中国车企可能会面临的挑战,其中就包括海外政策法规的复杂和当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情况。
首先,产业政策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密不可分。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崛起和在全球的攻城略地之势,各国在制定新能源汽车相关激励措施的同时,开始试图通过政策手段限制中国汽车在当地的发展。欧洲最近宣布对中国电动车开启反补贴调查、法国调整电动车补贴政策(将碳足迹纳入补贴标准)等便是典型例子;再往前,美国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规定,要获得电动车税收抵免,车辆必须在北美本土组装,且必须满足电池部件和关键矿物的采购要求。如此种种试图将中国产电动车排除在外的政策,不胜枚举,这也成了中国车企出海的一大拦路虎。
对此,麦格纳在百年全球化历程中积累的合规经验或可给中国车企一些参考和指导。麦格纳的全球化之路起步于加拿大,随后在北美市场铺开业务,并进军欧洲市场,此后开始进军亚洲市场。在此过程中,麦格纳已经能非常熟悉地掌握并适应各地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动态,对于中国主机厂而言,与麦格纳合作可以快速掌握全球各大市场法律法规的动态和变化,迅速获得车辆认证服务,确保严格合规。
以欧洲市场为例,麦格纳不仅可以为中国车企提供欧洲的整车认证,还可以协助完成欧洲NCAP以及与环境相关的REACH认证,因麦格纳本身在“碳中和”方面颇有经验,其全球30多个工厂已经实现了碳中和,因此能够将减排经验介绍给中国主机厂;在产品落地上,也能确保中国主机厂的产品能够完全符合欧洲在减排上的要求,确保车辆符合欧洲环保法规。
图片来源:麦格纳
除了政策监管,罗兰先生也提到,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和偏好也是非常复杂的。在汽车从业者看来,了解当地消费者购车需求,对于获取市场份额至关重要。这时,有麦格纳这样的得力合作伙伴,就可以从早期开始,参与其中重要的工作,比如产品的定义和开发,麦格纳可以与中国制造商一起讨论欧洲用户的兴趣点,根据欧洲用户的习惯改进设计需求,这些是从工程角度可提供的服务。
图片来源:麦格纳
研究各国的相关政策法规、准入资质和技术门槛,提前布局,是所有出海企业需要做的必修课。而有麦格纳这样一位“过来人”的帮助,必将事半功倍。
四、“一客户一策”,组合拳怎么用还得看客户
综上,麦格纳在助力中国汽车出海方面其实是有一系列的组合拳。不论是从零部件端,最大限度地支持零部件供应,还是整车端满足中国主机厂当地生产的需求,还是工程方面提供产品改造和新车型的设计服务,亦或是成为中国车企在海外的咨询专家,在当地选址、落地、生产等环节中提供咨询,麦格纳都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
这样一个全面的全球化服务网络在当今业务发展的态势之下非常难得,也非常具有竞争优势,能够快速帮助想扩展业务的所有主机厂,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从汽车的概念设计、工程研发、落地生产,到零部件产业供应链的建立等服务,从而迅速而有效地打造前瞻性的能力。
但这一套组合拳怎么用,还得取决于客户,即罗兰先生所说的“一客户一策”。“我们讲的一站式服务,是指我们可以提供客户所需要的定制服务,这里面没有任何强制绑定或者模块化,我们是灵活的。如果客户只需要工程,我们可以向他提供工程;如果客户也需要制造,我们也很乐意提供制造。相信基本上所有客户到本地的时候,都会考虑到零部件供应,我们也会在客户所需要的市场中,考虑麦格纳有哪些零部件能力可以提供支持;如果客户有自己的零部件供应商合作伙伴,我们也能保持开放的态度,很乐意跟他们合作。所以,我们是根据客户需求而定的一种服务模式。”吴珍补充道。
这也印证了麦格纳一直以来秉持的合作共赢理念,即通过聚焦资源帮助客户取得成功,从而实现双赢。正如吴珍所言:“麦格纳会把所有资源放在桌上,让客户选择更符合其商业利益的模式,只要对客户有利,我们完全持开放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9/28I70363677C103.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