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盖世汽车Seeds报道,9月1日,北京踏歌智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踏歌智行”)宣布已于近日完成4亿元C2轮融资,由合肥产投、国家能源集团旗下国能低碳基金联合领投,黄山新时代文旅基金、鲁信创投、清石资管集团、北京北航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合肥鑫城等跟投。
踏歌智行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持续打磨矿山无人驾驶技术与产品,适配更多复杂场景,并以“面向主动安全的正向设计”为理念,研发新能源+无人驾驶新型矿车,同时加速渗透国内市场、积极拓展海外场景。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本年度矿区无人驾驶赛道最大金额的融资,突破了该赛道一年之内融资金额5亿元的最高纪录。另据企查查信息显示,自2016年10月成立至今,踏歌智行已经累计完成12轮融资。
图源:踏歌智行
在当前整个智能驾驶赛道,资本逐渐降温甚至有所收紧的情况下,多位投资人仍重金加码踏歌智行,除了对该公司的认可,另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也表明了矿山无人驾驶赛道仍颇受资本青睐。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矿山无人驾驶领域已公开融资事件至少达5起,融资总额近十亿元。
一直以来,相较于高速公路等复杂特定场景,以矿山为代表的封闭场景被认为是无人驾驶技术是最接近场景实际需求,并且能最快、最容易实现商业化落地的领域。
且在政策端,矿山已经成为自动驾驶各细分赛道中唯一在国家层面明确产业落地时间的场景——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露天煤矿实现智能连续作业和无人化运输”。
眼下,叠加刚需驱动,行业开始呈现出大规模的商业化落地趋势。据公开数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矿山自动驾驶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据悉,作为国内国内首个专注矿区场景的无人驾驶企业,踏歌智行首创了“车-地-云”架构,为全行业奠定矿区无人运输系统的框架基础。此外,其还打造了国内首个无人驾驶大型刚性矿卡、无人驾驶矿用宽体运输车、全球首个矿区5G+无人驾驶应用等,推动行业从0到1的跨越。
基于“解决方案交付”、“无人运输运营”、“新能源无人车辆设计、制造”三种商业模式,截止目前,踏歌智行已将智能驾驶方案搭载至400余台矿用运输车,累计实施30余个无人驾驶项目,保持复购率近100%。2022年,踏歌智行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00%;预计2023年营收实现3-5倍的增长。
图源:踏歌智行
另据数据咨询公司GlobalData公布的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矿业新锐公司排名,踏歌智行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第六,也是榜单中唯一的矿区无人驾驶科创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该公司还在国家能源、国家电投旗下多个矿区,以及鄂尔多斯永顺煤矿等,实现生产状态下L4级别7天X24小时多编组去安全员作业,成为业内首次无人驾驶矿卡、无人驾驶宽体车的无安全员常态运行。
目前,踏歌智行的用户与合作伙伴覆盖煤炭、钢铁、有色金属、水泥、砂石骨料等矿山行业细分领域的代表性企业及主流矿用自卸车主机厂,包括国家能源、国家电投、中煤集团、包钢集团、首钢集团、紫金矿业、江西铜业、华润水泥、中国建材、北方重汽、同力重工、中国重汽、中国中车、徐工机械、一汽挚途等。
在海外市场方面,据了解,踏歌智行已有澳大利亚某煤矿、某铁矿,非洲的某铀矿、某铜矿,南美洲的某铜矿项目等境外矿区无人驾驶项目正在推进中,第一阶段涉及无人矿卡数量合计达数十台。
根据行业看法,2023年的矿区无人驾驶市场类似于2019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待爆发。不过不可忽视的是,任何一项新兴技术从0到1,再到大规模推广,需要大量时间与投入,期间也必然困难重重,也因此,当前全球矿用卡车无人驾驶市场的渗透率尚处于极低水平。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矿区无人驾驶车辆作业效率其最多相当于人类驾驶的90%。
不过,站在踏歌智行的视角,其在资本的助力下,正在快速且全力迈向“全矿无人驾驶”。
关于《Seeds 发现》:
盖世汽车《Seeds 发现》栏目,旨在打造一个链接初创企业、产业链生态合作伙伴以及投资机构、地方政府的服务平台,为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赋能。该栏目自启动以来,一直致力于发掘智能电动汽车变革大潮中对行业具有重要启发和引领作用的好公司、好技术、好的商业模式,推动汽车产业创新力量的成长。
据盖世汽车统计,经《Seeds 发现》栏目报道过的初创公司,几乎所有都已经成功对接了产业链生态资源。未来,随着智能化和电气化的快速发展,赋予汽车无限想象的同时,不断重塑汽车产业链,《Seeds 发现》栏目将继续聚焦“风口”赛道,持续为产业创新力量赋能。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9/1I70359595C6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