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海去,到欧洲!国内汽车市场内卷艰难,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将目光放到海外。于是,万众瞩目的慕尼黑车展上,多家中国汽车品牌“反客为主”式高调亮相,引发了新一轮出海热议。
事实上,车展现场中国新能源车越是光彩夺目,就越会反衬出欧洲新能源汽车转型缓慢的尴尬现状。而被“贴脸”输出之后,某些欧盟当局者所表现出来的气急败坏,也就没那么意外了。
“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国家的巨额补贴,它们的价格被人为地压低了,这正在扭曲我们的市场。”
慕尼黑车展后的第3天,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法国斯特拉斯堡作一年一度“盟情咨文”演讲时,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并声称要以此保护自身,免受“受益于国家补贴的中国电动车生产商”的影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按照欧盟法律,如果被认定违反贸易协定,且存在倾销的情况,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就会触发惩罚性关税,相关车企也将被加征10%的关税额。换言之,欧盟当局正在试图通过“贸易保护”,将中国车企拒之门外。
可,时代的大潮流,真的会被逆反吗?
“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成功归类于政府补贴,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表现。而且就实际情况而言,就像我们喜欢BBA一样,并不是所有的海外市场,都在拒绝中国新能源车。
“竞争应该激励我们,而不是吓到我们。”
慕尼黑车展期间,德国总理朔尔茨这样说道:“过去几十年间,德国汽车工业分别受到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竞争。如今,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也将为德国车企提供‘创新驱动力’。”
相对于“法系”从中作梗,“德系”的格局,令人眼前一亮。而且可以看见的是,不仅“德系”一家,全球排名第4的零部件供应商麦格纳,也对中国车企出海,递出了橄榄枝。
不久前,麦格纳欧洲总裁Uwe Geissinger表示,目前正在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就欧洲生产进行磋商。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麦格纳斯太尔制造工厂拥有闲置产能,可为中国车企提供代工服务。
很明显,在麦格纳的眼中,助力中国车企出海,是一笔好生意。对此,麦格纳中国总裁吴珍这样说道:在全球化浪潮的态势之下,帮助中国车企实现其高品质汽车跑遍全球每个角落,是令麦格纳非常自豪和期待的事情。
是的,麦格纳已经做好准备,顺应大势,拥抱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全新阶段。
与此同时,麦格纳整车事业部全球总裁罗兰·普雷特纳也告诉《汽车公社》:
“在今后的中国主机厂出海问题上,我们既可以在产品开发上,也可以在小批量的CKD/SKD的模式上,或者在现有的格拉茨的产能利用上,为中国主机厂提供资源。总之,确保可以通过包括合资在内的各种方式,为中国主机厂带来双赢合作模式。”
麦格纳的例子说明,出门在外的中国车企,不是仅剩下对手,还有不少的帮手。
所以退一步讲,如果某家车企心心念着想要出海,但又对欧盟的反补贴调查心有余悸,亦或是对欧洲市场多少有些捉摸不透,不妨借助麦格纳这一根“拐杖”,瞧一瞧、走一走、试一试。
亦或者心里还是不够踏实,那么除了麦格纳这条路之外,中国车企出海,还有其他的依靠——中国零部件企业。
此前,国内整车出口量并不多,而汽车产品的出口主要以零部件为主。以至于,一大批像延锋、均胜电子这样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率先整车厂一步,实现了海外市场的布局。
对于“人生地不熟”的车企而言,这些早一步“走出去”的零部件供应商,既是其将来供应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不可或缺的“指南针”。
事实上,或许也正是向前看了这么一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在出海的路上都表现出异常激进的一面。
当然,如果还想要再保险些,格外谨慎的车企,不妨跟着国家政策走,沿着一带一路,一步一个脚印探索出去。纯电车不好卖,那就混动车、增程车、燃油车接连上阵,终究能够打开局面,进一步树立起品牌的海外价值。
“理想主义”要不得
必须承认,尽管海外市场存在许多可以“团结”的力量,但值此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车企如果只是理想主义的“走出去”,那么大概率会落入到现实主义的蛛网之中。
所谓出海,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少量整车产品出海,卖名声;第二阶段,站稳海外市场,卖数量;第三阶段,本地建厂组建供应链体系,卖技术和品牌。
至于为什么许多车企出海,都在盯着欧洲市场和美国市场,其原因在于,大部分车企还处于出海的第一阶段。
这些积极出海的车企们,所需要的或许并不是在海外市场上卖出多少台车,而是巧立名目,假借出海之名,树立足够高大的品牌形象。尤其是历史没有那么悠久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就更需要这些事情,去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品牌价值。
只不过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想要成为世界品牌,就必须走通出海的路。无论是卖名声,还是卖数量,只要能卖出名头,就意味着提前预定了一张未来市场的门票。
旧势力当然不会让新兴势力随随便便革命上位,更何况除了利益的争夺之外,其中还参杂着不少地缘政治的影子。
今年上半年,中国汽车出口量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一。但值得注意的是,各出口地区,俄罗斯市场大幅增长622%,出口量超 37 万辆,以至于俄罗斯成为了中国第一大汽车出口目的地国家。
至于其中缘由,不做多言。所以,另一方面,面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来势汹汹,美国也好,欧盟也罢,也都筑起了一道道高墙。
美《降低通胀法案》,要求新能源汽车相关产业链、整车厂在美国本土或“盟国”设立工厂重资产,否则不给予补贴。欧盟的“碳关税”政策,以及即将到来的“反补贴调查”,都大大提高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的门槛。
很显然,虽然中国汽车已经有了世界出口第一的名头,但其中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占比并没有占到大部分,只有40%左右。而中国汽车想要真正崛起,必然要将新能源汽车的牌打出去,还要打出中国特色。
好消息是,对于美好、便捷、舒适的追求,全世界通用。
无论是国内大热的智能化功能,还是软件定义汽车的先进理念,都将成为各大车企出海过程中,披荆斩棘的利刃。可这里也必须承认的一点,尽管中国汽车前途无限光明,但前进的道路,依旧曲折。
如今国内市场上的价格战、海外市场的各种限制,以及供应链体系不完善、车企本身的发展问题……各种因素融汇一身,无不在表明着,中国汽车想要攀至高峰,就必须稳扎稳打,处处慎重,走好走稳每一步。
但也不用望而却步,请相信,终有一天回过头看时,此刻的艰难险阻,不过是促使中国汽车强大的养料。而那些杀不死我们的,终会使我们强大。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9/19I70362212C108.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