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2024第四届汽车智能底盘大会
  • 2024第五届汽车电驱动及关键技术大会
  • 2024第二届中国汽车与CMF设计大会
  • 2024泰国汽车市场深度考察(第二期)
  • 第六届汽车新供应链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链 > 正文

MLCC最高涨幅达40%:汽车东风已来,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盖世汽车 苑晶铭 2023-05-15 18:29:35

近期,电池及碳酸锂原材料开启了“涨价”模式。据上海钢联发布数据显示,5月15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26.5万元/吨,相关上、中游企业渐起“欢声笑语”:赣锋锂业就表示,碳酸锂价格止跌回升对公司有积极正面影响。

与碳酸锂价格一样止跌回升的,还有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此次价格上涨,也带领MLCC板块相关个股上涨,迎来了久违的“春天”。5月15日,MLCC板块个股中,涨幅最大的前5个股为:利和兴报涨9.29%;三环集团报涨2.99%;宏达电子涨2.36%;双星新材涨1.59%;鸿远电子涨1.53%。

但值得注意的是,与前期短暂价格下跌的碳酸锂不同的是,此前MLCC曾经历了连跌14月的低谷期。此次价格回升对于MLCC相关企业而言,实属是“历史性”的好消息。那么,带领MLCC价格上涨的“大功臣”是谁呢?

汽车成重要“推手”,高容量MLCC提价幅度最高40%

MLCC被称为“工业大米”,是全球需求量最大的电子元件。与碳酸锂一样,MLCC周期性较为明显。

2021年第二季度,MLCC行业进入了下行周期,其价格持续跌落,直到2022年,其景气度尚未恢复,相关厂商的库存量逐渐升高,出现供需失衡的现象。

彼时,TrendForce研究显示,消费规MLCC各尺寸平均库存水位达90天以上。据TrendForce调查,自2021年第一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消费规MLCC全年价格平均下跌5到10%不等。2022年第二季,为了提升拉货意愿,其价格再度调降3到5%,而部分低阶消费规MLCC价格甚至已触及材料成本,彼时TrendForce预估2022年下半年消费规MLCC价格平均恐再降3到6%。

值得注意的是,还与锂矿厂商类似的一点是,当MLCC价格跌跌不休之时,MLCC厂商也并未停止扩产的脚步。包括京瓷、TDK、太阳诱电、宇阳科技等在内的国内外企业都在积极扩建MLCC产能,甚至MLCC厂商微容科技还于2022年完成了近20亿元融资,彼时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新建成的B厂房设备投入,以实现高容量、车规MLCC等高端产品的大幅扩产和持续研发。

显然,当消费级MLCC出现需求疲软之时,大部分MLCC厂商已经看到了车规级MLCC需求崛起的趋势。此前,MLCC头部企业村田制作也有明确表示,消费电子领域需求降低,该公司将业务重点放在汽车领域。

据悉,电动汽车平均可搭载超过1万个MLCC,高端车型MLCC搭载量可以达到3万个,体量较消费电子而言更大。作为对比,据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的统计,每部iPhone 11手机的MLCC用量超过1000只,每辆新能源汽车的MLCC用量更是高达10000只。而且,车用MLCC的平均销售单价(ASP)比智能手机MLCC要高出2~3倍,属于高附加值产品。

相关产业调研数据显示,2022年MLCC最大下游为通讯市场(手机、基站等),占比达到30%,但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持续推进,MLCC单车用量快速提升,汽车已成为最具成长性的下游应用市场。

于此,今年一季度,不同型号与规格的MLCC产品或多或少都有提价,高容量产品提价幅度在20%到40%不等,低容量产品涨幅也有10%-20%。

新市场已经出现,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纵观MLCC产业链,其上游为原材料制造环节,包含两类主要原材料,一类是陶瓷粉,陶瓷粉料主要原料是钛酸钡、氧化钛、钛酸镁等;另一类是构成内电极与外电极的镍、铜等金属粉体材料;中游为MLCC制造环节,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地区。

值得一提的是,相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MLCC生产企业不到20家,其中村田和三星电机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国内厂商合计市占率则不到4%。

MLCC最高涨幅达40%:汽车东风已来,国产替代刻不容缓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2022 年版中国 MLCC 市场竞争研究报告》

目前,我国本土MLCC的市占率非常低,国内进口依赖度仍较高,尤其是高端MLCC产品较为依赖进口。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2021年我国MLCC进口数量达到3.45万亿颗,出口数量为2.02万亿颗,MLCC进口均价明显高于出口均价,反映出国内出口产品相对低端化。

眼下,海外MLCC企业陆续退出中低端市场,转战需求旺盛的车规、工控等高端市场。换言之,当车规级MLCC需求逐渐起量,此前国内专注于低端消费级MLCC产品的厂商急需即刻实现转身,与日韩厂商角逐,抢占车规级MLCC市场份额。

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MLCC产品部分需求已呈现流向国内大陆品牌的趋势。

如风华高科风华高科车规MLCC已有286款料号,在非微型尺寸里最大容量也能做到10uF,该公司已进入比亚迪等主机厂供应链体系;微容科技也迅速推出系列化车规级AEC-Q200标准产品,并进入了国内多家传统主机厂及造车新势力,2021年其车规级MLCC年产能约为5亿颗,预计从2024年开始放量,至2028年有望提升至3000亿颗。

三环集团的车规级MLCC产品则已取得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认证,覆盖0402~1206各尺寸的全系列规格,满足AEC-Q200标准,已经可以实现量产;微容科技也在不断发力车规MLCC,该公司曾表示,其车规MLCC高可靠性的优异表现得到各类车企广泛认可并快速打入市场。

如今,随着车规级MLCC需求渐起,风华高科、三环集团等国内企业也启动了本轮涨价潮。但要知道,在高端MLCC中,由于技术壁垒存在,国内厂商短期进入MLCC高端市场仍存在难度。对于本土厂商而言,如何在这特殊时间段“趁东风”加强自身技术,提高市场份额或许才是最需要考虑的重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5/15I70341604C103.shtml

文章标签: 中国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