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车企的人事变动似乎成了一股潮流。
从丰田章男宣布卸任丰田汽车社长一职的“世纪换防”开始,到长城汽车原总经理王凤英出任职小鹏汽车总裁,再到小鹏原首席执行官助理李鹏程出任阿维塔副总裁……汽车行业已然进入高管流动活跃期。
眼下,这股潮流仍在继续。
上汽大众的一个时代
近日,网传上汽大众陈贤章将卸任总经理一职,接替者是原延锋汽车总经理贾健旭。
公开资料显示,1964年生人的陈贤章,自1988年便进入上海大众工作,是上汽集团的元老级人物。从业35年来,其主要的工作精力一直在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上。而从前期筹建到一路升任至联创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陈贤章一共花了20年时间。
2014年,陈贤章开始接手上汽大众总经理一职。彼时的上汽大众,全年销量达到170万辆级,超额完成了当年160万辆的销售目标。
随后的2015年,上汽大众总销量超过一汽-大众,成为国内车企销量冠军,此后四年一直稳坐冠军宝座,并在车市下行的2018年,交付量超过200万辆,一时风头无两。
不过,随着电动化大潮的到来,传统大厂在这一场时代的潮流裹挟下迎来艰难时刻。
以大众、丰田为首的老牌车企在这一场关于汽车电动化的运动和行业的震动中,落后中国新能源车企半个身位。而在大潮的裹挟下,上汽大众也在国内乘用车市场的销冠之争中势微。
2019年平安夜,中保研公布了帕萨特的碰撞评测成绩,A柱的弯折溃缩让帕萨特这一狼堡的标志性车型,一时间成了大众的软肋,在早已崩塌多年的“合资信仰”下,消费者糟糕的情绪也在这一刻彻底爆发。这也被认为是上汽大众表现下滑的导火索。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风波之前,帕萨特曾长期霸占国内中级车销冠,此后的情况则急转直下,即便时间来到今天,帕萨特仍然在为那场平安夜的碰撞买单。
然而,抛开现象看本质,上汽大众的表现下滑,一方面是电动化大潮下,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出现偏差,新能源市场的表现没能及时站稳脚跟。另一方面则是自主品牌的上攻与合资企业下沉的共同作用力下,导致的必然结果。
也正是在2019年,上汽大众被一汽-大众以微弱优势超越,失去中国乘用车销量市场冠军的头衔。随后的2020年,上汽大众大众品牌的销量继续下跌至139.5万辆,到2021年,这一数字已收缩至134.28万辆,期间最多丢掉了80多万辆的年销量。
此后,上汽大众市场份额也在缩减。2022年,其份额占比已缩减至6.23%,较上一年同期缩小1.04个百分点。
上汽大众的尝试
当然,如果将上汽大众的节节败退,完全归结为其发展不利或是陈贤章本人身上,也有失偏颇。因为陈在任期间,除了中国市场上新能源市场的日新月异,还有包括疫情冲击和芯片短缺等造成的影响。
相反,陈在任期间,上汽大众经历快速发展期。期间,上汽大众的销量连续突破200万辆。同时,陈在汽车产业深度调整期内,在推进上汽大众战略转型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带领上汽大众围绕股东双方的战略部署,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近两年,上汽大众也在陈的努力带动下,试图通过年轻、运动和智能化来触达消费者。
我们都知道,一直以来,上汽大众是上汽重要的业务板块和利润来源,上汽对其高度重视。而此次上汽的人事变动,背景在于陈贤章作为元老级人物,即将完成他在上汽大众的使命。同时,让上汽大众的管理层呈现年轻化趋势,以更好地加强中德双方合作,应对新赛道转型。
那么,继任者贾健旭是何许人也?
据悉,贾健旭曾负责上汽集团整车业务欧洲市场的开拓工作,为自主品牌在海外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在担任延锋汽车总经理期间,带领延锋连续取得销售业绩突破。
延锋汽车作为一家瞄准“专注智慧生产、科技研发,提供数字化座舱解决方案的智能制造企业”,在贾健旭的带领下,销售收入已连续三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2022年,延锋汽车更是逆市增长,合并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人民币大关。在2022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榜中,延锋赫然位列第16名。
因此,对于新任总经理贾健旭的优势,在于其拥有广阔的国际化视野和敏锐的创新视角,同时在汽车制造领域拥有丰富的从业经历,拥有海外整车市场履历及全球化视野。这也是为何说他更好地加强中德双方合作,以应对新赛道转型。
从连年霸榜国内车企销量冠军,到以帕萨特碰撞开始的表现下滑,从ID.系列累计销量突破十万辆站稳脚跟,到通过年轻、运动和智能化来触达消费者,上汽大众近年来经历了企业发展的大起大落,在陈贤章的带领下,上汽大众正在试图突破难关。
而随着陈贤章的卸任,新任总经理贾健旭将会建设出怎样的上汽大众,他能否带领上汽大众走出泥潭、重回巅峰,行业正给予关注和期待。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302/21I70331349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