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乘联会提供的全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2022年11月份国内SUV市场累计批发销量约99.8万辆,环比下降6.2%,同比微降2.6%。同期,车质网受理车主针对SUV的有效投诉4,951宗,环比下降11.2%,同比上涨32.2%。
11月份的SUV车型的质量问题中,“影音系统故障”投诉持续高企,排名再次升至故障问题首位。“排气故障”问题本月卷土重来,投诉量环比上涨39.5%,排名升至第三位,投诉增量主要来自于部分德系品牌车型。在服务问题中,“原车配套不全”投诉持续攀升,投诉量首次突破千宗,环比上涨约24%。此外,“系统升级问题”和“销售承诺不兑现”投诉量环比也出现小幅增长。去除投诉人自愿申请撤诉的信息后,2022年11月TOP30 SUV销量投诉量排名如下:
数据看点:
1、高光背后存隐忧 特斯拉Model Y喜忧参半
11月,特斯拉Model Y销量再创历史新高,年内第二次突破6万辆,1-11月累计批发销量已突破40万辆,较去年同期实现翻倍式增长。尽管近期特斯拉Model Y出现多起疑似“失控”碰撞事故,以及启动了国产化以来最大规模的召回(435,132辆),但似乎并未对其销量产生太大影响。不过,其更大的麻烦可能即将到来。从其近一年来的投诉量走势可以看出,伴随着销量一路高歌,月投诉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上涨趋势,11月份的投诉量达到了历史最高点。据车质网数据显示,近期特斯拉Model Y的“转向系统卡滞”问题投诉出现大幅增长。部分车主反馈,天气变冷后,打方向盘时存在卡顿情况,高速行驶时车辆无法直线行驶,需要反复调整,认为存在安全隐患。目前,此类故障投诉量呈逐步上升趋势,反映出特斯拉Model Y存在发生共性质量问题的可能,希望引起厂家高度重视。
2、销量持续回暖 五菱星辰有望稳居“万辆俱乐部”
作为五菱银标的首款SUV车型,五菱星辰上市之初便展现强劲的市场走势,月销量一度逼近2万辆。不过在进入2022年以后,销量一路走低,直至8月份混动车型上市后,销量开始回暖。作为五菱旗下首款混动车型,星辰混动版搭载了五菱全球首创单档电磁式 DHT,采用P1+P3双电机串并联架构,综合传动效率高达98%,综合续航超1100km。在新能源市场持续火爆的当下,混动版车型的推出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星辰的市场表现。11月,五菱星辰销量迎来反弹,时隔8个月再次回升至万辆之上。反观其月投诉走势,近一年来各月的投诉量均保持在较低的个位数,短期口碑表现值得肯定。短期来看,五菱星辰上涨势头已经形成,未来有望稳居“万辆俱乐部”。
3、稳步前行 埃安Aion Y市场表现或步入盘整期
广汽埃安Aion Y作为品牌旗下主销车型,上市一年多以来市场表现可圈可点,近一年来的销量走势虽略有波动,但整体呈现出逐步走高态势。特别是下半年开始,连续6个月销量破万,今年前11月累计销量突破了10万辆,在新能源车型销量排行榜中位居前十名。作为面向年轻消费群体推出的全新车型,埃安Aion Y凭借时尚动感的外观设计以及领先的智能科技配置,成功俘获了一批忠实拥趸。今年9月份,埃安Aion Y完成了中期改款,车名中加入了“PLUS”后缀,并针对外观设计、车身尺寸、内饰配置以及动力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产品竞争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从其近一年来的投诉走势来看,整体呈现出冲高回落的趋势,不过近三个月来伴随着销量下降,投诉量反而出现连续增长,但都保持在个位数水平。短期来看,广汽埃安Aion Y市场表现或将在万辆之上进行盘整,并有望在2023年上半年冲击更高的销量目标。
4、出道即高峰 吉利博越L展现爆款潜质
看名字,可能很多人会以为博越L是博越的换代车型,但实际上博越L是吉利基于CMA架构打造的全新紧凑型SUV车型。虽然名字相似,但博越L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却要比当时作为网红车型的博越更强,上市第二个月便实现了销量破万,而博越却是在上市后第五个月才达成这一目标。作为一款全新车型,博越L的外观颠覆了以往吉利车型的设计风格,颇具时尚科幻感。内部的智能化配置也达到或超越了同级别主流水平,同时包括雷神Hi·F油电混动在内的多种动力组合,也让消费者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凭借上述种种优势,博越L一经推出便吸引了众多年轻消费群体的关注。有报道称,博越L在上市之初累计订单量就已经超过了2.6万辆,随着产能逐步爬坡,交付量也将得到有效释放,未来市场表现将有望持续走高。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12/19I70325439C110.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