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在电动汽车技术专利申请方面遥遥领先,大量的创新技术为该公司崛起为全球企业提供了动力。
图片来源:比亚迪
日经(Nikkei)在日本知识产权分析机构Intellectual Property Landscape的协助下,分析了来自中国四大纯电动汽车销售商的电动汽车专利申请,其中比亚迪以1,557份申请位居榜首,几乎是第二名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专利申请(870份)的两倍;奇瑞汽车以640份专利申请位居第三,上汽集团以448份专利申请位居第四。
在海外专利申请方面,比亚迪也远远超过了其他三家竞争对手,显示出其在全球市场扩张的强烈雄心。其中,比亚迪在欧洲、美国和日本分别提交了171份、139份和49份专利申请,占该公司所有电动汽车专利申请的11%、8.9%和3.1%。吉利在欧洲提交了58份专利申请,占其申请总数的6.7%,并在美国和日本分别提交了33份和8份申请。奇瑞在海外提交的专利申请屈指可数,而上汽在海外的专利申请几乎为零。
比亚迪的专利申请数量在2016年开始大幅增长,当时该公司提交了203份专利申请,是前一年的3.5倍。据悉,2016年,比亚迪从奥迪聘请了Wolfgang Egger担任其首席设计师。自那时起,比亚迪的专利申请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2020年其专利申请数量达到349份。
相比之下,其他三家公司的电动汽车专利申请数量的飙升至少晚了几年。吉利的专利申请直到2018年才开始飙升,当时吉利提交了98份专利申请,是前一年的3.8倍。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ndscape首席执行官Akira Yamauchi表示,“目前,比亚迪是唯一一家全面进军全球市场的中国公司。”10月,比亚迪宣布将在欧洲多个市场销售新的电动乘用车。该公司还表示将于明年全面进入日本市场。
图片来源:比亚迪微博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ndscape还调查了其他公司引用这四家中国企业专利的数据。其中,丰田汽车在自己的专利中总共引用了103次比亚迪的专利,接近引用特斯拉专利的146次。奇瑞的专利被引用了29次,而上汽的专利也仅被丰田引用了9次。
丰田对比亚迪技术实力的重视达到了两家公司合作的程度。上个月,这两家公司宣布将很快在中国市场推出bZ3电动轿车。
Yamauchi还表示,“即使就专利质量而言,比亚迪也领先于中国同行。”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ndscape根据专利对公司竞争力的贡献、被引用的频率和其他因素对专利进行排名。其中,与比亚迪刀片电池有关的电池专利名列前茅。比亚迪刀片电池使用磷酸铁锂,而不是昂贵的钴或镍。
日本和韩国企业在镍锰钴电池方面具有优势,镍锰钴电池能量密度高,可以轻松调整以获得更好的性能,比如更长的续航里程。而比亚迪一直专注于开发更薄、更小、更安全的电池,计划用于在欧洲和日本销售的电动汽车以及bZ3电动轿车。
图片来源:比亚迪微博
在这四家中国企业和特斯拉拥有的相关专利中,Intellectual Property Landscape将特斯拉的5项专利和比亚迪的5项专利列入最重要专利的前10名。
排在首位的是比亚迪在2013年申请的一项专利。该技术允许电池在不同的电源规格下充电,而无需昂贵的转换器,并可用于在电动汽车之间或电动汽车与外部电网之间的供电。奥迪、福特汽车、现代汽车等公司申请的至少100项其他相关专利中都引用了这项技术。
除了先进的电池充放电技术,比亚迪的专利也关注电池温度和安全。比亚迪在2017年申请的一项专利涉及密切监测电池并调节其温度的技术,电池在特定温度下运行效果最佳。2017年,比亚迪还申请了一项在事故中保护电池的汽车设计专利。
研究机构Marklines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全球14个主要经济体共销售了95.5万辆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17.8%,而2020年9月这一比例仅为5%。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限制汽油动力汽车以减少碳排放,电动汽车的销量会不断增长。根据一些预测,比亚迪在2022年可能成为仅次于特斯拉的全球最大电动汽车销售商。到目前为止,特斯拉主导着中国以外的大多数市场。
但Yamauchi表示,“凭借从原始业务中积累的技术,比亚迪可以在全球舞台上增加其影响力。”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11/14I70321164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