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首站正式在江苏昆山启动,活动为期三天。这是国家继发布减半部分乘用车车辆购置税后,又一促进汽车消费政策的具体措施落地。
5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印发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第18项提到,“稳定增加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同一天,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和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四部委发布开展2022新能源汽车下乡通知。
图片来源:汽车纵横
本次活动时间为2022年5月-12月,比去年时间紧张(2021年3月31日启动),覆盖山西、吉林、江苏、浙江、河南、山东、湖北、湖南、海南、四川、甘肃等地,选择三四线城市、县区举办若干场专场、巡展、企业活动。
盖世汽车获悉,今年参加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企业多达26家共计70款车型,超过去年18家车企52款车型的规模。参与的企业有比亚迪、哪吒、一汽集团、广汽丰田、零跑等,车型有宏光MINIEV、奔奔E-Star、长安Lumin、奇瑞QQ冰淇淋等。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透露,由于今年新能源车价格上涨,参与下乡车型优惠后价格从前两年的15万元以内升至20万元以内。其中,有20家左右车企参与江苏省内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今日,零跑T03、C11参与昆山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据许海东介绍,随着参与企业增多,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车型覆盖面以及车型质量均获提升。“部分企业推出了适合农村使用的电动商用车、厢式货车等车型,来满足农村消费者需求。”
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还有一大特色,重点加强线上宣传和展销等配套活动,除各参与企业组织制定相应的宣传计划。参加下乡活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还可参与“双品网购节”以及各平台自发组织的各类网络促销活动。
首站选择昆山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郭守刚副司长表示,“希望今年的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从昆山首站开始,能为更多区域的汽车消费带来新的活力,提振信心,加快发展。”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石晓鹏认为,今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选择在昆山首发,是对苏州疫情防控和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的充分肯定。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以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为平台,组织新能源汽车进县乡、进园区、进机关,推进车辆销售、充电设施、金融服务、维修保养、优惠政策、电商直播等配套服务。
资料显示,昆山是长三角地区汽车零部件企业重要集群地,而长三角地区又是我国汽车产业核心区之一。昆山拥有500多家汽车相关企业,为全国20多家车企提供配套服务。在疫情期间,昆山在长三角保供稳链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两个援沪生活物资中转站之一。
昆山全面复工复产速度快、效率高,有望迎来市场反弹。数据显示,昆山10天内就实现2497家规上工业企业全部复工复产,最困难时不到100家企业处于生产状态。今年5月,昆山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8%,已摆脱4月时的失速状态。
而且,昆山经济基础较好,市场需求潜力足。昆山是我国2021年GDP十强县之首,去年GDP达4700余亿元。2021年昆山人均可支配收入67871元,在全国所有县(市)排第三位;
与此同时,所在城市苏州市新能源汽车根基厚实。盖世汽车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苏州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上险量为23480辆,位于我国城市新能源汽车上险量第8名。4月在疫情的影响下,苏州市新能源汽车还能保持3000余辆的上险量,高达36.7%的渗透率。
在昆山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同时,昆山市还在6月-9月举办“苏新消费”2022昆山夏季购物节系列活动。据昆山市人民政府陈丽艳市长介绍,活动期间昆山超百家商超综合体、汽车4S店,共合计推出近千项优惠促销举措。此外,昆山还将发放5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用于扩大汽车消费,覆盖全市各大汽车消费企业,满额可享1500-3000元数字人民币红包。
随着昆山全面恢复正常生产,在国家和地方多项促汽车消费政策助推下,或有望迎来一波汽车消费需求反弹,为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提供助力。
目前,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已开展两年,先后在山东、江苏、海南、四川、云南、重庆、湖北、广西等8省市举办13场专场活动,从2020年7月到2021年底,下乡车型累计销量达142.6万辆。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06/17I70304784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