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斯凯孚SKF线上展示厅—2024北京车展
  •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 (2024版)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汽车功能安全工程师培训
  • 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系统培训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正文

东芬兰大学开发自立式介孔硅薄膜负极 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盖世汽车 Elisha 2022-04-13 08:39:36
核心提示:东芬兰大学开发出自立式介孔硅膜负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在半电池比容量仅为1200mAh g−1的情况下,可稳定循环超过450次,ICE为81.2%。

盖世汽车讯 据外媒报道,东芬兰大学(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自立式介孔硅膜负极,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东芬兰大学开发自立式介孔硅薄膜负极 可用于锂离子电池

(图片来源:东芬兰大学)

与典型的浆液基电极不同,这种薄膜电极不需要通过碳添加剂和粘合剂来接合颗粒。但是,仍然在电池中表现出卓越的性能。这种电极设计取得成功,为实现高能密度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有效策略。

在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及混动汽车中,锂离子电池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人们迫切需要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对于下一代锂离子电池,硅被视为极有前景的负极材料,因其具有高理论比容量和安全的电化学电位。然而,硅负极在循环过程中会出现体积膨胀和收缩,导致硅与其他电池组件之间产生电接触损耗,最终使电池失效。

全球电池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提升硅电极的性能,其中包括东芬兰大学。该校研究人员通过电化学蚀刻技术,开发了一种可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自立式介孔硅薄膜负极。其理念在于介孔硅中的孔隙,可以容纳循环时出现的体积膨胀,从而实现稳定的电池循环。研究人员通过相关分析,系统性探讨孔隙特征对电极性能的影响,并揭示其中的关系。

为了探讨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人员对硅薄膜进行了详细的孔隙分析和电化学表征。相关分析显示,可逆比容量和初始库仑效率(ICE),均与孔隙率和表面积存在强负相关关系。循环性能则取决于薄膜厚度和孔隙特征。只有长期循环稳定性和孔径之间呈正相关。在半电池比容量仅为1200mAh g−1的情况下,最佳硅薄膜负极可稳定循环超过450次,ICE为81.2%。

该研究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用多孔硅材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更为重要的是,这为电池材料研究,尤其是研究硅负极的人员,提供了更好地评估电极性能的见解,并为电池研究制定了更具成本效益的评估策略。

*特别声明:本文为技术类文章,禁止转载或大篇幅摘录!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04/13I70297351C501.shtml

文章标签: 电池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