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与新能源产业政策2.0的政策发布,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推动,在2025年、2030年、2035年,节能车要达到50%、75%、100%,因此也给新能源汽车创造了一个很大的市场和巨大的机会。馨联动力也看到整个混动市场的光明前景,按中国混动汽车现有保有量计算,自主品牌将会爆发大约500万台HEV混动销量。
上海馨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天锷
馨联动力看到国内主要主机厂的混动方向都是采用了串并联的方案,串并联主要特点是有一个离合器,在离合器基础上实现了单档串并联、两档串并联、三档串并联。国内主要的串并联方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离合器,有了离合器后,需要以整个离合器的配套系统、液压系统来实现换挡,同时要有精密程度比较高的过滤系统,防止电磁阀堵塞。
对标丰田,彰显底气
在产品成本方面,为什么功率分流的可靠性会高,因为它里面减少了很多零件,减少了过滤系统、液压阀板、电磁阀、TCU,同时减少了连接这些系统的线束,同时其可靠性也大大地提高。但是功率分流与串并联的差别在于它的软件会比较复杂,但馨联动力深知,若大批量生产软件,成本将可控。
如图,馨联动力分析了功率分流的几种路线,最典型的是丰田THS,自1997年上市以来,在全世界有两千多万辆车在马路上飞驰。科力远的CHS和通用的VOTECH,都是采用了四轴功率分流路线,又增加了离合器、液压系统,增加了复杂程度。所以馨联动力推崇的是非常简单的三轴功率分流路线。
馨联动力的功率分流既可以做到在前驱的车上,也可以做纵置。馨联动力SHS和丰田的THS的对比,丰田THS是一个平面的行星排,标准的行星轮、太阳轮、外齿圈,馨联的系统是两个连在一起的,没有外齿圈的行星排。因为整个行星排的加工,特别在NVH处理,外齿圈的收形比较困难,本身加工航模对设备要求也是很高的。馨联动力也是吸取了国内在行星排方面探索了十几年方面的经验教训,所以馨联动力采取了专利产品,两个行星轮是连在一起,取消了外圈。所以整个在成本方面,在NVH方面应该是都取得了很好的突破。
从1.5吨-2吨-2.5吨以上的A级车、中型车、大型乘用车,馨联动力都有成熟的解决方案,而且馨联动力有样车,各个方面各个实验都在顺利进行,很快就会批量生产。
张天锷强调,现在提到的燃油车电气化,也就是混动化的过程中,其实馨联动力作为第三方供应商,最关键、最核心就是要可靠,终端用户能用得起,其次是便宜,实现真实的落地价格。
馨联动力在后驱的方案,按照目前后驱市场,光是自动变速箱目前也只有采埃孚和爱信才能提供8AT的解决方案,而且成本是非常高,所以馨联动力提供的后驱功率分流方案,比如两度电的高倍率电池,馨联动力在成本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后驱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用汽油机代替柴油机,因为柴油机后处理的成本非常高,馨联动力用2.0T的汽油机+混动解决方案,可以完全达到4.5吨或者一些客车的使用需求,所以现在等于馨联动力的很多客户也是在这个方向往前推进。
馨联动力同时也做了增程的方案,特别是一些新势力的造车企业,他们没有燃油车的资质,采用集成式的增程方案,对于馨联动力而言也是比较容易实现,因为馨联动力的功率分流主要是两台电机加上行星排,馨联动力把行星排去除,但是馨联动力可以共用一个箱体来做油冷的方案,电机控制器采用功率分流移植过来的,双联的电机控制器馨联动力用单颗芯片控制,达到降成本的目的。对于馨联动力供应商而言,诉求和目标就是把不管是功率分流还是增程式的做到集成化,把成本降下来。
多方验证,彰显实力
馨联动力做了行星排的耐久实验、整箱的耐久、机械效率、电机的温升、驻车机构的耐久、冷却润滑、电机控制器耐久、冷电机性能等实验。同时馨联动力主要在国内分布的几个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的情况,在山东曲阜的生产基地,馨联动力的圆线电机,扁线电机的产线正在协商,即将落地。
馨联动力电机控制器的产线,电机控制器馨联动力的特点做到了单颗芯片控制两个电机,这个目前是最新的技术,特别在最近缺芯的情况下,这是馨联动力的价格体系,馨联动力目标就是把A级车做到1万之内,两吨左右的车大概1.2万左右。
上图是馨联动力公司的一些开发周期和一些核心指标,客户给馨联动力开放前舱数据和发动机的控制策略之后,馨联动力可以提供整套技术,4个月的时间就可以帮助主机厂实现燃油车到混动车的转变。此外,该项技术可以实现35%的节油率。
馨联动力可以作为Tier1,供应整套的混动解决方案;也可以给主机厂的变速箱部门提供馨联动力的解决方案,标定的模型,核心部件,主机厂自行生产BHT,迅速的降低成本,占领市场。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201/7I70287656C5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