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路透社报道,吉利控股和法国雷诺可能很快宣布达成协议,双方计划在韩国生产基于领克节能平台的混合动力汽车,并考虑向美国出口免税汽车,据此拓展新市场。在此次合作中,吉利汽车输出平台和技术,雷诺汽车负责品牌建设与销售服务,双方是一种全新的合作模式。
而雷诺在韩国拥有80%股份的雷诺三星汽车,将在韩国釜山工厂生产该产品。据悉,吉利、雷诺在韩国生产的第一款车型可能会是领克01,提供传统燃油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两种动力类型,并将使用吉利CMA架构(吉利和沃尔沃汽车共享的中型汽车底盘结构)。
实际上,雷诺和吉利早在8月份就宣布,他们将在韩国“探索领克车型的本地化”,同时还将雷诺品牌的混合动力汽车引入中国。同期,在韩国,三星集团子公司Samsung Card决定结束与雷诺长达20多年的合作关系,退出汽车市场。
雷诺三星原为三星汽车,由已故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在1995年创立,成立没多久就遇上了亚洲金融风暴。1999年,雷诺借此机出价5.12亿美元持股70.1%,立马成为了大股东,随后进一步增持至80.4%。今年8月,三星宣布计划全数出售其持有的雷诺三星股份,这代表三星终止了长达27年的汽车事业。
雷诺三星与吉利合作,或将有助于支撑其在韩国市场的不佳销量。雷诺三星在韩国车企的排名为现代汽车、起亚、韩国通用之后,2020年,雷诺三星包括出口在内的汽车销量总销量为11.6万辆,较2017年下降了一半,今年前11月的总销量为12万辆汽车略有回升。在刚刚过去的11月,韩国五大整车厂的销量为60.03万辆,同比减少11.4%。
9月,据法国媒体《回声报》报道,雷诺集团正在整顿其陷入困境的中国市场业务。去年,雷诺已撤出东风雷诺合资公司,退出中国乘用车市场。而在商用车领域,今年,雷诺又就终止与华晨中国的合作开始谈判。近日,华晨雷诺金杯被爆出已停止发放员工工资的消息,华晨雷诺金杯的供应商表示,该公司已经被供应商告上法庭,因其拖欠数月款项。
除了与华晨的合作,雷诺还保留着易捷特以及江铃集团新能源项目,2020年易捷特生产的雷诺e诺销量只有1205辆,下滑95.3%;同期江铃新能源销量为3842辆,同比下跌74.2%,雷诺急需短期内在一些新的领域取得进展。
面对困境,雷诺提出了“Renaulution”战略规划。这一规划的核心是利用现有资产,重点在电动车和轻型商用车领域推出本土车型。今年8月,吉利汽车对外确认与雷诺签署备忘录,指明了双方所讨论的合作方向,包括就雷诺新品牌在两地市场的落地,基于吉利平台开发雷诺混合动力车型,向韩国市场推出基于领克平台的车型等。
雷诺将建立一个新品牌,该品牌将由吉利与雷诺共同管理,两家公司可以共享供应链和制造设施。雷诺将专注于新品牌的设计、销售和营销。与吉利合作,或将帮助雷诺重启在华业务,重新回到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
据韩国汽车产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韩国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减少2.6%,为92.4万辆,与近三年均值持平,传统韩国市场偏好于韩国民族品牌,近几年来,只有高端的德国车出现了增长。
对吉利来讲,与雷诺合作如果仅仅是对准韩国汽车市场,从韩国平稳且增长空间不大的汽车市场来说或许吸引力还不够。据路透社报道,吉利主要在考虑的问题是,能否可以利用美国和韩国之间的自由贸易协定,将领克混合动力车免税出口到美国市场,让吉利有机会进入美国市场。
有媒体称,受疫情和中美政策影响,奇瑞等中国汽车制造商已经搁置了进军美国市场的计划,而有法国雷诺以及韩国工厂的参与,吉利或许可以绕过这一障碍。不过目前,针对吉利和雷诺的合作,吉利还没有发布这一计划的具体细节。
2021年11月,中国乘用车市场连续第六个月下跌。但11月交付的不到215万辆乘用车,这已是今年销量最高的月份。与2019年11月相比,销售额仅增长了5.7%。而今年1-11月的累计销售额,仅比去年同比增长7.5%。而吉利汽车虽重新成为国内最畅销的品牌,但销售额依然下降了17.1%。显然,中国汽车市场,已经过了高增长时期,正在逐渐接近饱和。
而此前,领克汽车已经进入欧洲市场,并计划于 2025 年进入澳大利亚市场。如今,领克汽车进入韩国生产和销售,除了对准美国市场的目标之外,吉利集团或将能在韩国获得制造立足点,通过拓展韩国市场逐渐覆盖亚洲市场,这将帮助吉利距离覆盖全球市场更进一步。此前得到消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将增持吉利汽车2%的股份,吉利汽车称,这显示出公司股东对于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12/24I70285611C109.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