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智能驾驶领域大事如下:
上汽不接受与华为合作自动驾驶
7月1日,上汽董事长陈虹在上汽集团股东大会上表示,与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合作,上汽是不能接受的。他解释说,这就好比一家公司为我们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如此一来,它就成了灵魂,上汽就成了躯体,而上汽要把灵魂掌握在自己手中。
对此,华为官方也进行了回应,表示在和整车厂合作中一直都给予了车企足够的灵活性选择,Huawei Inside模式目前只有三家,不可能也没有精力与所有车企都用这种模式。他们更多的其实是是通过tier1、tier2合作模式向车企提供零部件和解决方案。
小智点评:随着“四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汽车供应链变得越来越扁平化,车企虽然还处于产业链中心,但已渐渐失去主导优势。而此次上汽公开宣称不与华为合作,也让人分外好奇他是否已经拥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滴滴遭国安法调查
7月2日晚间,国家网信办官网发布公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审查期间“滴滴出行”停止新用户注册。
这是国内首次动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的案件,因此网上出现了滴滴数据外流的猜测。对此,滴滴出行副总裁回应称,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包括道路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受此事件影响,2日晚间美股滴滴股价开盘跌幅超10%。
小智点评:信息安全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路径上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比亚迪半导体创业板上市申请受理
6月30日,比亚迪发布《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至创业板上市申请获得深圳证券交易所受理的提示性公告》,称比亚迪半导体在创业板分拆上市申请获深交所受理。
比亚迪方面表示,本次分拆上市后,比亚迪半导体将以车规级半导体为核心,同步推动工业、家电、新能源、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半导体业务发展。
小智点评:5月对外发布上市,6月底即被深交所受理,说明了资本市场对比亚迪半导体的看好。在芯片短缺的大背景下,比亚迪拆分半导体业务不仅有利于比亚迪自身发展,对国产芯片的发展也大有裨益。
长城发布咖啡智能2.0战略
6月29日,长城汽车发布咖啡智能2.0,包括了GEEP系列电子电气架构、智慧线控底盘、1+2+N出行空间设计架构、第三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CU3.0等。
图片来源:长城汽车
其中,第三代自动驾驶计算平台ICU 3.0是长城汽车首个采用高通7nm自动驾驶芯片的计算平台。据悉,该计算平台能效比达到5.5TOPS/W,单板算力达360TOPS,可持续升级至1440TOPS。而比亚迪GEEP系列电子电气架构预计将在2022年三季度推出,将率先搭载到全新的电动、混动平台,并陆续扩展到全系车型。
小智点评:此次咖啡智能2.0的正式发布,全方位展现了长城汽车在软、硬件融合以及智能化领域前沿技术应用的最新成果,为其践行“2025绿智潮玩”战略提供了坚实基础。
博世前高级副总裁蒋京芳出任禾多科技高级副总裁
6月29日,禾多科技官宣,博世前高级副总裁蒋京芳入职禾多,任高级副总裁、合伙人,直接负责自动驾驶产品的量产落地。
蒋京芳称自己是以创业的心态加入,不仅是出于看好禾多的发展,也是为了自我突破,希望与禾多、与中国自动驾驶共同成长。据悉,蒋京芳是技术出身,同时又有商业战略背景。在其博世生涯里,带领团队从20人发展到500多人,实现了超6倍销售额的增长,还在中国发布了众多ADAS功能,其中L2.5及遥控泊车等高阶功能甚至是博世在全球的首发。
小智点评:风物长宜放眼量,蒋京芳的加入也将显著提升禾多在自动驾驶工程开发、量产交付方面的能力,为下一阶段的高质量交付和全场景数据迭代保驾护航。
保时捷因软件问题在全球召回Taycan电动汽车
据外媒报道,保时捷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召回其Taycan电动汽车,从而修复一个可能导致突然断电的软件问题。
今年早些时候,有部分保时捷Taycan车主投诉称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失去动力。在5月17日提交的一份文件中,NHTSA将这一问题描述为“以任何速度行驶时失去动力”。所有的投诉都详细说明了问题发生时车辆没有弹出电池故障的警告或错误信息。
小智点评:软件定义汽车下汽车开始搭载越来越复杂的软件设备,与此同时也遇到了不小的挑战。此前,特斯拉被要求在中国召回28.5万辆电动汽车,也是为了修复软件缺陷,以解决与Autopilot功能相关的风险。
*版权声明:本文为盖世汽车原创文章,如欲转载请遵守 转载说明 相关规定。违反转载说明者,盖世汽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7/4I70262349C601.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