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科技平权:汽车生态整合进入2.0时代
  • 2025第六届软件定义汽车论坛暨AUTOSAR中国日
  • 2025第五届中国汽车人机交互与体验设计创新大会
  • 2025第五届汽车计算大会
  • 2025第三届AI定义汽车论坛
  • 走进上汽提质增效&创新驱动论坛暨
  • 2025第三届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海高峰论坛
  • 第八届上海-斯图加特汽车及动力系统国际研讨会
  • 2025第四届中国车联网安全大会
当前位置:首页 > 新能源 > 正文

韩国研究人员研发出突破性设计策略 推动固体电池发展

盖世汽车 Elisha 2021-01-15 13:00:00
核心提示:利用外延薄膜技术,沿基层晶体形成方向生成薄膜,获得具有不同裸露晶面的正极薄膜。

盖世汽车讯 作为新一代电池,全固态电池具有比现有锂电池更高的稳定性和容量。这类电池采用不可燃固体正极和电解质,在高温或外部冲击环境下可大幅降低爆炸或起火风险,有助于提高能量密度(是锂电池的两倍),或将改变电动汽车和储能设备市场的发展趋势。然而,固体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低、界面电阻高,且易于降解,这会影响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并使其商业化应用受限。

韩国研究人员研发出突破性设计策略 推动固体电池发展

裸露晶面的立方结构(图片来源:techxplore)

据外媒报道,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与成均馆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出突破性材料设计策略,可以克服固体电解质和正极之间界面电阻高的问题。

两种不同物质的重合界面上会出现独特的物理现象。在物质本体内,邻近的原子形成稳定的键。与之不同的是,由于一侧没有相同物质的相邻原子,界面上的原子很可能形成不同的原子排列。全固态电池具有固体电极-固体电解质界面,在电池中会出现扰乱原子排列并限制电荷转移的现象,从而增加电阻并加速降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研究在正极和电解质表面涂覆适当材料或插入中间层。然而,这将进一步增加成本,并降低电池的整体活性和能量密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KIST和成均馆联合研究团队首先系统性确定直接影响固体界面的材料晶体结构。利用外延薄膜技术(一种半导体制造技术),沿基层晶体形成方向生成薄膜,在不同条件下,获得具有不同裸露晶面的正极薄膜。在不考虑颗粒大小和接触面积等因素的情况下,详细分析裸露晶面对固体电解质与正极材料之间界面的影响。

结果显示,裸露晶面的紧密包覆结构,可以阻止正极材料中的过渡金属泄漏至电解液中,从而提高全固态电池的稳定性。此外,当晶体界面与电子运动方向平行时,离子和电子可以不受阻碍地沿晶体运动,从而减小电阻,提高容量输出。

KIST的研究人员Sang-baek Park博士表示:“通过增加晶面密度及调整晶体之间的界面方向,可以改善正极材料,确保高性能和稳定性。本项研究探讨全固态电池的降解机理。我们计划在此基础上,解决固体电解质和固体正极界面的不稳定性问题,改进离子-电荷交换特性,加速开发全固态电池材料。”

*特别声明:本文为技术类文章,禁止转载或大篇幅摘录!违规转载,法律必究。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101/15I70238364C501.shtml

文章标签: 电池 韩国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