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9月销量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近段时间,车企陆续发布了9月销量数据。其中,多家车企销量增幅高于整体车市的7.4%,并呈现阶梯式分布。
单月合计销量超20万辆的车企(长安汽车除外),合资板块较强;销量处于10-20万辆梯队的车企,多是依赖旗下强势板块拉动;销量10万以下的车企,挖掘细分市场以提升销量。
合资板块贡献超七成
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公司以及广汽集团四大车企主要得益于合资板块的拉动。这四家车企合资板块销量占比达7成。
如上汽集团9月销量60.23万辆,同比增长9.5%。这其中,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助力较大,合计销量贡献率超五成。
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是中国一汽销量主力。
中国一汽9月销售整车38.89万辆,同比增长18.2%,其中合资板块销量为29.46万辆。
一汽-大众9月销售新车22.44万辆,同比微增3.9%,占比为57.7%。而一汽丰田销量为8.48万辆,同比增幅达62.6%。
东风公司9月乘用车领域销量为28.56万辆,其中合资板块达24.64万辆,占比接近九成。这其中东风日产和东风本田9月合计销量为21.4万辆,均实现两位数增长。
与之相对的是,东风公司自主乘用车四大品牌,仅东风风光9月销量破万达1.42万辆,而东风风神、东风风行以及东风启辰销量均未过万。
至于广汽集团,主要受益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这两大品牌9月合计销量为16.88万辆,占比近八成,同比增幅均在20%以上。
中国一汽、上汽集团等虽然对合资品牌依赖较大,但在自主板块建设方面也已有成果。
如一汽红旗前三季度累计销量突破13万辆,同比增长104.4%,已成为中国一汽新增长点。资深汽车分析师任万付表示,红旗产品持续扩容,使其初步形成产品矩阵,加上产品价格下探,并在外观配置等方面增添时尚和科技感,助力其实现销量增长。
另外,上汽集团和广汽集团旗下自主乘用车品牌月均销量在2万辆以上。
拉动增长各有“王牌”
长安汽车、长城汽车以及吉利汽车等,9月销量突破10万辆,销量增长方面各有“王牌”。
长安汽车主要依靠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实现销量增长。
长安汽车9月销量20.55万辆,同比增长28.6%。其中,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9月销量15.3万辆,同比增长31.9%,占比达七成。
任万付表示,从数据上看,主要是自主品牌销量增长和长安福特回暖的带动。
而长城汽车销量主力虽是哈弗品牌,但实现双位数增长主要是皮卡拉动。
长城汽车9月销量11.78万辆,同比增长17.79%。其中,哈弗品牌9月销售7.91万辆,占比六成。长城皮卡9月销量2.29万辆,同期增长67.29%。
领克成为吉利汽车增长点。
吉利汽车9月销量12.64万辆,同比增长11%,其SUV板块9月销量为7.96万辆,占比为六成。其中,领克品牌9月销量同比增长38%,为1.88万辆。
挖掘细分市场增长潜力
奇瑞集团、比亚迪、江淮汽车等销量的增长,主要获益海外市场、新能源汽车以及商用车市场等细分市场。
奇瑞集团海外市场销量占比超一成。其9月销量为6.91万辆,同比增长1.05%。其中,出口销量为1.06万辆,同比增长23.3%,占比15.29%。
不过,出口市场尚未形成规模。
任万付表示,奇瑞汽车在自主品牌出口中销量位于前列,但还无法为其带来充足的利润。他指出,一是出口规模较小,整个行业汽车出口多年维持在年百万辆水平;二是出口国家和区域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单价不高,导致利润薄弱。
而江淮汽车和江铃汽车主要是因商用车板块带动实现增长。
江淮汽车9月销量4.5万辆,同比增长41.4%。其中,商用车板块销量为2.8万辆,同比增长58.8%。
江铃汽车9月销量为3.3万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4.4%。其中,商用车板块合计销量约为2.89万辆,占比近九成。而其乘用车板块合计销量仅四千余辆。
招银国际研究部白毅阳表示,目前商用车市场随整体经济周期及物流需求表现不错。据中汽协表示,商用车受政策、投资拉动增幅处于高位,9月商用车销量为47.7万辆,同比增长40.3%。
比亚迪销量主力为新能源汽车板块。
比亚迪9月销量4.22万辆,同比增长3.57%。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约1.99万辆,同比增长45.32%,占比接近五成。
不过,相比乘用车市场,商用车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市场目前体量较小,对江淮、江铃以及比亚迪助力有限。
据中汽协数据显示,汽车市场9月销量为256.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为13.8万辆,占比近百分之五。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010/20I70222106C110.shtml
联系邮箱:info@gasgoo.com
客服QQ:531068497
求职应聘:021-39197800-8035
新闻热线:021-39586122
商务合作:021-39586681
市场合作:021-39197800-8032
研究院项目咨询:021-39197921
版权所有2011|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沪B2-2007118 沪ICP备070233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