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采购项目
  • 配套企业库
  • 销量查询
  • 盖世汽车社区
  • 盖世大学堂
  • 盖亚系统
  • 盖世汽车APP
  • 斯凯孚SKF线上展示厅—2024北京车展
  • 车规级功率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 (2024版)
  • 2024中国汽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论坛
  • 2024智能座舱车载声学大会
  • 2024第六届智能驾驶地图与定位大会
  • 2024第七届智能驾驶与人机共驾论坛
  • 智能汽车中央计算平台系统培训
  • 2024第二届吉利汽车技术论坛暨前瞻技术展
当前位置:首页 > 供应链 > 正文

【CBIS2020】圆桌讨论:新材料、新技术与新业态

盖世直播 2020-10-17 12:00:20

2020年10月16日-17日,“第五届动力电池应用国际峰会(CBIS2020)暨首届中国新能源新材料(宁德)峰会”盛大开幕,在以“新材料、新技术与新业态”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上,风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勇、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赵永锋、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蔡昌蔚、欧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邓俊先生发表了精彩演讲。

主持人:

深圳市中德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春熙

演讲嘉宾:

风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勇

多氟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赵永锋

苏州瀚川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蔡昌蔚

欧亚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邓俊

【CBIS2020】圆桌讨论:新材料、新技术与新业态

以下为采访实录:

当前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促进传统其产业链的转型升级已经形成共识,而创新是引领新能源汽车转型的发展重要动力,新材料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新业态的探索不断的将新能源汽车推向发展快车道。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一起讨论一下如何利用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业态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创新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在哪里。

所谓“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作为蓄电池领域的领跑者,我相信大家都知道风帆一直在技术领先业界。而近期中国的传统汽车面向混合动力的去转向的声音愈发洪亮,风帆在48V领域里面颇为领先性,不少大订单接踵而来。

第一个问题,有请风帆的李总,您认为混合动力电池技术的创新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李勇:谢谢主持人,也非常感谢这次论坛有这样一个机会介绍风帆,应该说风帆是一个相对传统的企业,我们从1958年建厂一直到现在,主要的精力最早集中在汽车启动电池,一直在汽车这个行业。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的发展,应该说作为风帆来讲,认为整个的电动化方向是没有问题。作为风帆进入锂电池的这个行业也相对比较早,我们2002年建立了锂电实验室,2007年建立了第一个锂电池工厂,近些年,又根据动力锂电池的发展建立了相应的软包动力锂电池的生产基地。作为我们来讲,有一个基本的理念,应该深入挖掘技术,而不去过分追求规模。我们认为整个汽车在电动化和节能化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说有一段时间会有并存,就是纯电和混合动力有一段时间是并存的。风帆把我们动力电池主要集中在混动车这个领域,在低压12V、48V混动这方面应该说这几年潜心研究。从电芯上来讲,主要是高功率的电芯的研发和生产。所以我想作为我们来讲,技术上我们寻求更深入的去发掘,能够为节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谢谢大家!

主持人:如今动力电池也是竞争已经进入非常激烈、白热化的状态,近年来多氟多电池在装机量排名迅速提升,在业界有目共睹的。在电池软包领域里面,我们在国内位居前列,从整个电池行业来看,动力电池在能量密度、安全性以及成本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和优化,这其中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起到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请问多氟多的赵总您是如何看待的?

赵永峰:在座有非常多的朋友,也有我们的客户,也有供应商,多氟多应该在这个行业里面,对材料和电池做探索比较多的一个企业,其中六氟磷酸锂、锰酸锂、电解液,包括电池、汽车,汽车的运营都做过一些探索。刚刚刘总问了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关于材料的创新对动力电池的影响。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的创新其实每天都在发生,比如说星恒赵总的演讲,我的其实所有的创新都是要围绕着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需要来做。那么我们要非常清楚的看到我们的客户是什么,它的需求是什么,针对两轮车市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材料,针对动力电池市场我们又如何细分我们的客户。                                                                                                                                            

比如A00的市场要求的成本是比较低的,比如五菱这款车,五菱宏光9月份单月破2万台,对电池的成本要求是非常低的,要求接下来的目标是600块钱一度电,那么就要求相关的材料,PACK结构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这一块我想我们要跟着客户的要求走进行创新。

对多氟多来讲,多氟多这些年也做了比较多创新,六氟磷酸锂生产方面几年前就大约做到了占有率第一。但是这些年相关的创新还是非常多的,比如整个产品的规模,规模化的效应。包括合成工艺,包括现在的包装方式,很早以前这个行业大家都是用非常小的桶,现在基本上都用吨桶和槽车,这些创新大部分是改良性的创新。我们觉得改良性的创新能够促进这个行业线性发展。

但是这个行业目前也迎来了一些颠覆性创新的机会。比如说今天,我觉得刘总讲的特斯拉的创新,我认为可以把它初步定义为一种颠覆式的创新。这种创新相比其他企业来讲,原来的毛利水平如果的成本比原来低10%,你节衣缩食还能活下去,如果有人比你的成本低50%,意味着你就要退出这个行业。我想我们要非常多的关注这个行业所带来的非常一些颠覆性的行为,把握好每个企业关于电池材料和配套创新问题。创新是每个企业,特别是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行业,特别需要关注的问题,也是我们在这个行业里面奋斗的这些企业能够超越他人的我觉得唯一的一个途径,就是不断创新。谢谢!

主持人:非常感谢赵总分享了在行业里面创新的重要性。在新能源领域里面瀚川的蔡总,蔡总也是中德睿忠实的客户,我们已经深入合作了大概有两三年的时间,对整个瀚川的发展历程,我们是非常了解,蔡总是一个非常值得敬佩的企业家。这里面瀚川智能一直专注在软包电池以及圆柱电池和方形电池的制造,在电池的叠片、装配、分容以及数据的追踪系统,这些领域都非常具备独特的技术。在当前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请问蔡总在动力电池提质降本的背景下,作为我们科创板上市的设备装备企业,是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来助力电池企业降低成本,以及提升产品的品质,现在掌声有请蔡总给我们分享。

蔡总: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嘉宾,这个话题有点大,我做了一点功课。我查了一下宁德时代还有亿纬锂能、国轩这几个公司每年在设备资产的投入跟它的收入之比,我发现都在15%以上,甚至有的达到了,如果没记错亿纬锂能去年的投入达到了收入的22%。对比之下,介绍一下我们公司的背景,我们公司是做汽车电子设备起家的,客户主要像博世、大陆汽车、法雷奥等世界顶级的汽车公司。我每年都会做市场分析扫描,他们每年的设备投资和产值之比一般是3%到5%,就算是3%到5%这些客户都特别注重它的资产的高效利用。我们新能源经过这么多年的粗犷发展,投了这么多资产下去,而且设备的自动化程度已经非常之高。这些资产毛估一下,宁德时代有几百亿的资产,效能如果提升10%就能产生几十亿的效益。根据我们在汽车电子行业的经验,我们其实用数字化技术给客户现有的资产做一个提升,提升5%的效能是很容易的,良率其实已经达到了99%,甚至99.5%的情况下,我们依然可以提升一个点,零点几个点,这带来的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同样我们给客户做数字化改造,投入跟收益之比,杠杆率是达到几十倍。比如说我们给一家客户它的资产也将近十个亿,我们给它实现全厂的数字化技术,他可能花的钱不到三千万,提升的效率不止10%,很显然它的收益是超过一个亿的,而且这个是常年都有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新能源行业特别是设备资产的数字化,要靠数字化来采集数据,基于大数据做分析,找出瓶颈。现在自动化程度很高,是系统工程,瓶颈到底在哪儿,有几百道工艺,有可能你的效率评估就是在某几个工艺,某几个马达的参数并没有达到最佳,导致你整个产线投资几千万、上亿,效率可能是百分之几个点。我们用数字化系统可以把所有的数据采集上来,可以用算法分析瓶颈在哪儿,非常精准的找到它的瓶颈在哪儿。把数据采集上来到改善,把瓶颈消除平衡整个节拍,可能也就是一两个礼拜时间,但是却能够提升很高的效益。

另外我们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这么多的工艺数据,其实这些工艺数据对我们的工艺开发乃至产品开发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开发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在实验室里面或者用模拟软件,测试出来一个最佳参数,实际生产过程中它的数据是没有闭环的,如果我们把实际生产数据收集回来再进行闭环的话,我相信我们的产品研发乃至工艺的研发都可以达到最优化。所以这个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数据的前提是你得把这个数据链路打通,所以过去这么多年我们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在怎么样实现数字化,在自动化的基础上把数据链路打通,把数据采集上来以后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做管理上关键KPI的可视化,可以进一步做排查,智能算法,可以做智能上ARP的打通。我表达的的一点点就是说我们生产系统的数字化是大有可为的。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知道瀚川智能在锂电行业里面有点陌生,是新进入产业链里面一个黑马,最近我也知道蔡总获取了不少大客户的订单,首先表示恭喜。接下来想问一下我的同行,欧亚咨询的邓总,作为咨询公司的负责人,你是怎么看待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业态在动力电池领域里面所发挥得作用,请邓总分享一下。

邓俊:各位领导、各位嘉宾下午好!非常高兴这次来参加我们业内的盛会,跟业内同行相识进行进一步的交流。首先介绍一下我们欧亚咨询公司,我们公司跟刘总的公司可能稍微有些区别,刘总中德睿咨询公司主要从事跟国内企业合作,帮国内企业制定战略,包括如何进行战略的实施,人力资源的优化这样的咨询。

我们EAC咨询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的德国背景的咨询公司,我们做的更多是跨国咨询,我们公司成立于1993年,那时候主要是包括德国企业如何到中国来投资,在中国如何开展业务。从近30年的发展,我们跟很多德国企业,包括像西门子、博世、ABB,还有德国那边的主机厂,宝马、大众、戴姆勒,还有他们那些供应商,像马勒、博世、博格华纳这些供应商都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咨询关系。

我跟这边电池协会刘秘书长,前些年我做一个项目,德国机械工业协会有一个项目他们也想了解一下中国锂电行业里面这些机械包括系统集成的应用。我那时候认识了刘秘书长,进行了非常充分的交流,随着这些年我中国锂电行业的大幅度技术提升,国家整个锂电行业已经走到了世界的前沿。随着欧洲电动化的趋势,特别大家也看到今年欧洲整个电动化的发展也是如火如荼,甚至于到现在的销量已经超过了我们的国家。他们有一个很强烈的电动化趋势,欧洲整个锂电的产业还在发展过程中,在这个情况下,我们中国企业也像上午领导讲的,我们也积极的“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化进程,参与到欧洲的锂电行业中去。这个时候刘秘书长就给我出了一个论题,他说以前你们EAC主要是帮助德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你们也跟其他的中国企业合作,能不能跟我们的锂电行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能够走向欧美市场。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也是对于我们锂电行业来说是新的话题。

从欧洲现在锂电形势来讲,包括我那时候7月10日跟电池协会共同合办了一个动力电池海外投资的现场研讨会,也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我也向大家介绍一下全球动力电池包括电动车发展的情况。从欧洲来讲,我们看到主要还是韩国的那些电池厂在那边,比如像LG在波兰,SK是在匈牙利那边,宁德时代和ATL主要是为了加强跟德国那边主机厂的合作,确定是在德国的图林根埃尔福特进行投资,也是相当大的投资,18亿欧元的投资,与这样的市场当中。中国的其他企业,包括电池企业,也包括其他的零部件企业也逐渐到欧洲投资去。这对我们来说,到欧洲投资真的是新的话题,对我们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机遇,也是个很大的挑战。

根据我们这些年来跟欧洲这些企业战略咨询合作当中,包括跟国内企业交流合作当中,我发现如果我们到欧洲去投资的话有三点需要注意。首先第一个我要强调的是合规的问题,合规的问题不仅是讲法律上或者税务上或者人力资源,比如说跟社区或者NGO合规的问题。更重要要强调的是工程技术合规的问题,国内企业确实是做得很成功,我们在是发展中解决问题,或者摸着石头过河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但是我们到欧洲的成熟是长期,比如到欧洲、德国去,那边有非常完善的工业体系,而且它的工业标准非常高,我们机械行业讲的是GP的标准,或者我们自己的行业标准。到了德国去的话讲的是定标准或者是BDM的标准,甚至于很多德国那边的工业企业,他们企业的标准都高于他们的行业标准。对于我们中国企业到欧洲去投资,简单复制我们国内的成功经验,去欧洲开展业务其实是有问题的。而且我们也确实发现最近我们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过程中,像通过复制实行投资项目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

我作为战略咨询或者跨国咨询,第一点还是强调,如果中国企业到那边投资完全是新的话题,不仅要从一个大面上做投资计划,我们要看得更细,要看到每一个工艺流程,看到每一个工艺设备,看到我们整个系统集成,包括我们整个厂房的规划,危险品的储存,安全通道这些方方面面都要考虑清楚,去规划如何去投资。同时我们中国企业,大家现在也看到到欧洲那边投资,我们的投资成相当于国内的项目三倍左右的成本,在这样高的投资成本情况下如何优化我们的成本。当然这也需要我们中国企业在那边不断的摸索,不断的创新,去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降低我们的投资。同时也迎合德国那边主机厂包括那边客户的要求,这是第一点我强调的合规的问题。    

第二个我强调的是在欧洲环保的问题,因为我们也知道欧洲电动化的背景,最重要是碳中和的目标,同时他们强调环保要求,作为我们电池行业,从欧洲来讲,为什么他们一开始不走锂电的目标路线,因为他们对环保问题有很大的顾虑。他们现在开始往这个方向走,像大众、宝马、戴姆勒开展锂电工作的时候,跟锂电池企业合作,包括零部件企业合作的时候,首先他强调的是如何进行环保合规的问题,正极材料如何回收,负极材料如何回收,电解液材料如何回收,包括这些电池如何分解。从欧盟来讲,比如德国有一个《电池法》,这个《电池法》是氰酸电池,新的《电池法》明年要颁布了。我还是建议当我们中国企业参与欧洲锂电市场的话,一定要考虑到环保回收的问题。

第三个我想讲整个产业链的建设,我们CATL是在那边,我们国内谁去供正极,谁供负极,我们电解液、隔膜已经到欧洲去了,怎么配合我们国内企业抱团在欧洲建设产业点,这也是很大的问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觉得邓总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的咨询有感兴趣的企业家和朋友,我觉得可以好好跟邓总联系,专题分享一下中国公司怎么走出去,中国公司跟日本企业我研究了一下,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陈公案例并不多,日本企业来讲,非常小的国家走出去全世界经营,他的水平就会比中国好很多。我就发散性的问几个问题,不按照主持词了,我想问一下风帆的李总,咱们在企业人才的培育和人才的组织能力的获取上,我们风帆有哪些地方是值得跟大家分享的,或者有没有面临这上面的困惑?

李勇:谢谢主持人!风帆应该说作为我们电池行业一个老牌国企,在发展的历程中,现在实话实说,随着新能源锂电的发展,我们企业也面临着转型的准备工作。转型的准备应该说最为重要的是人才,而且最为突出的是技术人才。但是大家都知道,过去的铅酸电池相对比较简单的,我们应该说过去主要的专业当然是电挖掘专业,随着我们的装备各方面有一些自动化电器等等,包括其他管理人才的需要。但是锂电池的发展对于各专业的人才的需求应该说扩展的面非常大,我自己看,因为我不是搞锂电池专业的,可能说得不是太全面。一个是我们的化学化工,再有包括机械、电子通讯、软件,甚至传热、算法等等方方面面的人才,我们需要很多。给企业也带来很大的困惑,获取人才方面一下面广了,需要在体制机制上打破一些。现在也尝试做一些工作,包括比如说一些股权激励,包括我们的超高利润分红等等一些民营企业运用的比较充分的激励措施,我们也现在逐渐在尝试。同时,打破地域限制,大家都知道风帆的本部在河北的保定,我们把我们的研发中心,特别是我们的系统研发中心设置到上海,便于在人才聚集的地方能够吸引人才,招到人才。当然,可能我们改进的力度还有待加强,需要咨询公司各方面能给我们管理团队一些指导。谢谢大家!

主持人:我觉得李总风帆这个品牌行业的知名度也好,在行业深耕这么多年积累了很多技术的沉淀。接下来问一下蔡总,蔡总对管理的重视,是遇到的中德睿这么多客户里面是没有之一,按照他的销售规模、投入咨询费的比例将近5%的水平,一年投入将近一千万的咨询费做管理的流程架构的梳理,包括整个瀚川智能每年招聘的高材生,每年都有好几百。像这样的智能制造的设备公司,我相信应该是为数不多的。我想请问一下蔡总,您是怎么考虑到公司流程的建设和组织能力的建设,您是怎么规划和考虑的,能不能和在座企业家朋友分享一下。

蔡昌蔚:很惭愧,因为我们是中小型公司,所以在这里谈管理有点惭愧。

主持人:蔡总这方面,一个非常投入去做管理,记得有一句话任正非是这么讲的,技术可以通过突破攻关,管理是可以花钱买不来的,这里面蔡总对管理上的投入和人才培养上的投入是我走访那么多企业里面还是值得大家学习。

蔡昌蔚:一个企业的发展一方面是机会的把握,第二方面是能力有没有办法找到这个机会。首先有洞察机会的能力,你能看到这个大趋势,然后在这里面找到需要去抓的一些机会。第二个本身的能力跟不跟的上,有时候看见了机会但是没有能力。这两者,机会其实带有偶然性,有像一个人的出生一样,有的人一出生就出生在罗马,一开始站在一个很高的点上,有些人一出生很低,这是带有偶然性的,这是不好把握的。但是对一个企业的能力,我觉得这是可以去做的,能力主要体现是你怎么把这些要素,人才、资金、技术把它通过管理很好的发挥它的作用。这个不论你是干新能源,还是干生命科学,还是干半导体,其实说到底对整个要素的管理。所以,我想未来会抓什么机会不知道,我们还在不断的寻找。但是我现在可以去做的事情,第一个就是把流程体系做好,机会进来怎么把它变成商业的成功,一直到商业变现,首先第一个打通。因为有了这个,最起码死不掉,有钱赚。第二个,怎么去形成一个差异化,比如说你的效率的差异化,所以在供应链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确保同样的东西我们能够比别人做得快一点,做得便宜一点,做得质量稍微好一点。第三个就是技术能力的差异化,所以第三个在研发上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技术上怎么做研发,行业怎么做研发,解决方案怎么做研发,这是我们整个顶层架构做的设计。这些工作今天做了是不会浪费的,就像亚马逊的创始人说的,很多人关注明天什么会变,而我关注的明天什么不会变。我认为明天不会变的东西,我今天努力去做,这就是确定性越来越强。明天会变的东西,加强战略洞察、战略分析和聚焦的一些能力,两者结合起来,企业也许就是产业链短一点,争取能够稳健的存活和增长。

主持人:有机会大家可以私下跟蔡总分享、交流一下,其实他的企业里面有很多对技术的投入,包括在国际化客户的展厅上都是大陆汽车德国企业给他们颁了很多奖,中国区技术创新奖,非常厉害。能够把中国的装备卖到德国去,我是很少见的。

接下来,想问一下赵总,赵总年轻有为,80后的,您现在对于外面竞争这么激烈的状况下,我们如何去在组织能力的构建上,我们在人才的吸引上,综合管理的组织能力上,我们如何精准的做一些错位竞争,还是说我们有一些核心技术的东西带领我们多氟多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

赵永锋:其实找到刘总就可以了,这是个非常好的课题,在市场里面为什么是你的企业能活下来,为什么是你能做得越来越好,这是每个人都思考的问题。多氟多公司在这块有这么几点体会:第一点体会,定义什么是人才。第二点体会,围绕着我们的目标去招募人才。多氟多团队到现在团队的平均年龄是29岁,1400人。面对着整个市场,的确是竞争非常激烈,上午周总分享了一下数据,从2015年的时候,大约电池卖4000多块钱,现在卖800多块钱,降幅很大。还好多氟多在这块有几点做得比较好的,跟大家也做一个汇报,第一点我们的团队非常稳定,目前整个团队基本上都是差不多干了10年的电池,都是自己培养的。第二点,的确在人才招聘方面,因为我们总部在焦作还是比较困难,但是这个企业相对于电池来讲,电池安全、可靠、稳定是非常重要的特性,我想人才团队和梯队的稳定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块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没有特别豪华的人才,我们努力能做得就是让自己成为人才。像我自己来讲,本科学的数学,研究生学了化学,为了把电池懂一点,在清华读电化学。努力把自己的知识结构,结合着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这样周围就能凝聚起一批人才。同时,我想特别期盼在座的这些人能够跟多氟多也有一些合作,共同把这个产业做得越来越好。

在其他方面,更高的关于错位竞争方面分享一点我的看法。多氟多这些年在市场的定力方面还是有这么一点心得,你要做和你能力匹配的市场客户。举个简单例子,多氟多这些年大家可能觉得我们做电池算是默默无闻,但是我们做动力软包的叠片电池已经做了十年,并且这十年以来一直聚焦于A00级市场的应用开发。后来把自己的能力迁移到奇瑞小蚂蚁,现在我们又把它迁移到上汽通用五菱这个市场,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面大家说要把精力聚焦到真正依靠成长的市场上面去,这句话好说,很多企业做起来比较难。这些年重点是把自己的能力聚焦到无论是人才,还是资源方面,我觉得现在也不太具备马上做50个GWh的能力。努力聚焦到自己擅长的事情上,能够长期发展的事情上,不变的事情上。我赞同蔡总的观点,要做这些非常确定的事情上面去把企业做得越来越好,相当作了错位竞争。有人问你们可不可以跟宝马对接,国内95%的企业不太具备跟宝马对接,大家踏踏实实把自己能够做好的事情做好,不要退步。

主持人:赵总分享了这么多年技术的潜心和积累方面,赵总自己带头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深入去研究,这个值得我们学习。最后一个问题问邓总,用两分钟的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其实你在做这么多年咨询过程当中,你会发现我们要走出去的企业或者是德国的出去引进来可以跟中国这个产业链去合作,你认为目前大家在哪些可以关注的产业、产品,或者是哪些合作机会。

邓承浩:刘总问的这个问题也是非常好的,我们发现从这些年来讲,以前可能都是德国企业到中国来。从这些年,我们中国企业去欧洲、去德国越来越多。我们这样的一个双向交流其实确实也是越来越多的,比如说锂电产业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我们中国企业去欧洲。我们从欧洲来讲,他们其实也是非常需要了解我们中国的很多的创新东西。因为他们也知道中国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业国家,有非常完整的产业链,德国他们有一些汽车产业还是比较发达,没有电子或者手机产业。我们国家有各种各样的产业链配套,我们在产业链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发明了很多新的技术。比如最近看有一个正态技术,这一块在德国也是非常前沿的学科,但是在德国可能更加侧重于像汽车或者航空航天这些高端应用,但是他们不知道在其他行业里面的应用在哪里。所以那些德国企业积极参与和中国企业的合作和交流,把正态技术引用到手机零部件里面,引用到纺织服装,引用到模具生产里面。这一块大家有非常好的合作。另外,就是中国的数字化,包括人民币的数字化,对于欧洲来说,他们也非常希望向中国学习数字化技术,应用到德国和欧洲市场当中去。这样的双向交流是越来越多。

主持人:我们组织一个团去德国参观考察,看看蔡总有没有看上德国公司有些可以并购,未来都可以去想象。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这次的圆桌论坛会议就到此结束,感谢四位企业家朋友的分享,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

(注:本文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嘉宾审阅,仅作为参考资料,请勿转载!)

本文地址:https://auto.gasgoo.com/news/202010/17I70221689C103.shtml

文章标签: 电池 动力电池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微信扫一扫分享该文章